张文静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啦啦队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就是为运动选手摇旗呐喊、鼓舞士气,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在里面。在台湾,看到啦啦队的表演及训练过程,证明大多数人的认识是肤浅的,啦啦队不单单肩负着呐喊助威的成分,它包含着技巧啦啦队和舞蹈啦啦队,也可称之为“竞技啦啦队”,之所以有“竞技”两字,是因为它常用于各种竞赛中为各自支持的队伍加油,本身也可以是一种竞赛项目。是结合体操、跳跃、特技、口号及舞蹈编排的有氧运动。
下面就几方面浅谈一下啦啦队在台湾是如何被认知和如此重视的。
啦啦队在美国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闭幕式,啦啦队就成为了国际性的运动项目。啦啦队比赛在台湾开始兴起。台湾在1983年主办的首届大专院校啦啦队比赛后,啦啦队在台湾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比赛性质。自1998年台湾成功举办了啦啦队锦标赛之后,它对台湾啦啦队新的里程碑奠定了基础。
目前,台湾大专院校体育总会及台湾高级中等学校体育总会,每年都会举行啦啦队锦标赛。台湾电视媒体都会积极参与,通过报道,比赛现场观众席基本爆满,由此可见,啦啦队活动在台湾是非常受欢迎的、是民众高度关注的。
台湾体育还给参赛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分配如表1。
从奖金数额的增加看出,台湾政府对于啦啦队活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对台湾啦啦队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2013年台湾运动比赛又在国际中大放异彩,台湾的啦啦队代表队,网络全省各地24名啦啦队精英,到美国参加(ICU The World University Cheerleading Championship) 国际啦啦队比赛,结果夺得了银牌的成绩,这是亚洲唯一获奖的代表队,其中一位成大四年级的陈菡莹,还勇获个人赛第6名,亮眼的表现,让人看见啦啦队的坚强实力。
台湾啦啦队在国际发光,2014年世界大学啦啦队锦标赛在美国弗罗里达州世界运动中心举办,辅仁大学啦啦队两个四年级女大学生,获得彩球双人组金牌,也是台湾在这个奖项里史上第一面金牌。他们二人抱走的奖项包括“2011台湾地区啦啦队锦标赛啦啦队舞蹈组双人爵士组亚军”、“2012年台湾地区啦啦队锦标赛啦啦舞蹈组双人彩球组冠军”、“2013年台湾地区啦啦队锦标赛拉了舞蹈组双人彩球组冠军”,以及“2012年日本亚洲公开啦啦队锦标赛爵士双人组第4名”、“2013年美国ICU世界杯啦啦队锦标赛彩球双人组第7名”,可以说为摘金牌做了不少的努力和准备。预计今年将再代表台湾飞去美国参加世界锦标赛,再拼一个“台湾之光”。
从台湾啦啦队获得的佳绩可以看出,台湾啦啦队的强势是在竞技啦啦队的舞蹈部分。啦啦队的发展方向是走上升的阶梯路线的,这与学生们对啦啦队的热爱,与民众的关注程度、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台湾啦啦队的盛行,除了学生自身的喜爱以外,与教师的辛勤培育是分不开的。
表1 比赛性质为锦标赛
表2 啦啦队竞赛活动意见调查统计
表3 实施必要性分配一览
在新竹教育大学体育系的课表中,舞蹈课即是啦啦队的课程,充分说明它与舞蹈紧密结合。在教学中也是以竞技啦啦队中的舞蹈啦啦队为主。教学方式新颖独特。教师会给出一定的舞蹈路线以及口号编排的方式,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口号自创,在教师给予的一定手势,自创结合本组的口号手势。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创新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每一堂课学生都在愉快的创编思考中度过。
在郑丽媛、麦秀英《校园啦啦队竞赛意见调查研究》中,受测对象是新竹教育大学往届大一学生,测试方式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分析啦啦队运动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帮助,学生对啦啦队竞赛活动的态度程度的研究。测试人数为312人,其中女生占比例居多,男女比例为1∶4。表2是调查问卷的相关结果。
通过表2显示,学生认为啦啦队有助于身心健康高达问卷排名第一,同意和非常同意占86.3%。以此看来,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正面积极作用。其次,啦啦队活动可以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彼此之间加深了解与信任。也由此看出学生热爱这项运动的程度非常高涨。
台湾啦啦队走进课堂走进国际,在各个赛事上取得光辉的荣耀。首先不能否定的是这项运动的正面价值和运动精神。它不仅有益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培养了学生们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体育精神。它的未来发展道路会更加光明。
[1]郑丽媛,麦秀英.校园啦啦队竞赛意见调查研究[J].体育学报,2002(33):191-199.
[2]田函玉.舞蹈与体育的完美挑战:台体大竞技啦啦队之发展[J].舞蹈教,2013(11).
[3]许秋梅,赖茂盛.啦啦队运动对大专学生的教育价值[J].万能商学报,2013(18).
[4]郭铭匀,曾庆裕.啦啦队教练证照之探讨[J].辅仁大学体育学刊,2008(7).
[5]简彩完,黄长发.大专院校推动竞技啦啦队之策略分析[J].休闲保健期刊,2008(1).
[6]李启宾,林文乙.竞技啦啦队女生之重量训练计划[J].政大体育研究,2012(21).
[7]黄旭男,孙美莲,丁翠苓,等.建立拉拉队竞赛评审指标之研究[J].健康管理:学刊,2006,4(1):35-37.
[8]黄惠芝,林仁彬,陈奕伸.优秀高中啦啦队选手知觉教练领导与团队凝聚力之研究[J].运动休闲餐旅研究,2007,2(1).
[9]叶盈婕,邱思慈.啦啦队员常见的运动伤害发生类型之探讨[J].嘉大体育健康休闲期刊,2013,12(2).
[10]邱雅伶,黄贵树,雷小娟.从新型领导风格的观点谈竞技啦啦队的教练领导方案[J].淡江体育,2012(15).
[11]王嘉淳,廖志华,林青辉.参与大专竞技啦啦队对学校承诺与情绪智力之研究[J].嘉大体育健康休闲期刊,2011,10(2).
[12]林慧美.台湾地区竞技啦啦队运动学术著作表现之研究[J].运动知识学报,2011(8):14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