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摘要]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需把握创设情境的时机,重点关注创设情境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26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就为在地理课堂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提供了内在的需求和外在的可操作性。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把握创设情境的时机
1.在课堂导入中创设情境
课堂的导入其实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容易被忽略但又很重要的环节,尤其在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中。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如果能设置巧妙的课堂导入,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记得在一次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示范课上,笔者给学生展示了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线路,讲述了一位游客乘坐火车从连云港自东向西看见了不同的景观,引发学生思考他依次看到了哪些景观,自己能不能将下面一些图片排序。学生十分感兴趣,课堂学习氛围非常好。
2.在课堂教学重难点问题上创设情境
想要让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层层递进地解决重难点问题,创设相应的地理情境尤为重要。教学难点,其实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而分解这个落差,搭建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在高三第一阶段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某同学父母暑假时去买房,院内阳光明媚,而过年住进去发现一楼没有阳光,这是为什么呢?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比灌输课本内容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3.在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处创设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设好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必修3《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课时,笔者选择了一段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同时展示一组广州火车站上千万农民工春节后返程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的内容。在这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父母在外打工挣钱不容易,自己更应勤奋学习,回报父母。
4.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创设情境
课堂小结时创设情境,可以总结和升华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好的教学设计应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传授之后,升华学生的情感,以发挥地理学科的现实功能。笔者曾经观摩过一节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课,授课者在课堂结尾处通过《世界十大环境问题》的一段影视资料,展现目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学生顿时被吸引住了,深感环境危机的严重性。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情感得到提升,学习课本知识的热情也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情境的途径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感情境
如今,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地理现象,获取地理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必修1《水圈和水循环》的第一课时,想要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对于我们这些水资源丰富地区的学生来说很难。所以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图片和视频,如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遭受干旱后人民的生活状态等,让学生思维和情感受到冲击。
2.利用实物教具,创设现实情境
很多学生认为必修1学起来比较困难,其实必修的三本教材是层层推进的,必修3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最高,但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根本原因是必修1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地球自转和公转”部分。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这样才能做到化难为易。我们不妨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情境。在进行必修1《地球运动》的教学中,为了向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笔者买了一个会发光的玩具球当作太阳,又准备一个地球仪,然后把教室四周的窗帘拉下来,创设一个宇宙大环境,引导学生合作研究地球运动的一些规律。
3.利用问题设问,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而教学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情,预设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困难,从而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例如,在讲“锋面系统”知识点时,对“冷锋过境前后天气情况”这一问题时,可让学生考虑,在本地区,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情况,学生很快便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情境,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成功的喜悦。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