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刃而解”是一个被人喜欢使用的成语,因为它意味着某个棘手的问题已被干净利落地处理,轻松解决不留后患。
但可惜,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很难用“迎刃而解”形容什么——凡是棘手的问题,必然存在令人左右为难的纠结,一蹴而就其实是一厢情愿。就像我国的基本养老制度,从建国之初就开始推进制度的建设,其间经历了多次变革,甚至推倒重来,转眼60多年的时间过去,一切仍没有“迎刃而解”。
复杂的国情、历史倒车的碾压、再加上沉重的包袱,让这项最牵动人心的制度只能在逐步推进中渐趋完善。诚然,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较当年有本质的改观,可许多问题仍被所有人看在眼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超过3万亿的缺口如何弥补?社保缴费占工资比例高达40%,企业和个人不堪重负该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已经近在眼前,面对即将急剧下降的缴费基数该如何开源……
基本养老制度牵涉到每一个国人的利益,但也正因如此,它的每一步进展都显得凝重和纠结, 8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发布,养老金可以投资股市,以期实现保值增值;9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业内普遍认为,如果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转为名义账户,这将是弥补空账的重要手段。
政策的连续推进,意图当然是解决目前大众关心的养老保险热点问题,但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能说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而只能说已经出现了破题的曙光。因为我们知道,养老制度建设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推进过程,而我们每一个人,不仅仅要做一个亲历者,更应该知道最终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