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思”特质:邵俊峰的教学艺术

2015-12-16 02:15蔡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特质诗意学科

【摘 要】用诗意的呈现引导学生体会地理学科之美,用深度的思考启发学生理性规划未来,这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理想追求。

【关键词】“诗—思”特质;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2-0060-01

【作者简介】蔡明,江苏省苏州中学(江苏苏州,215007)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苏州市地理名师共同体主持人。

邵俊峰老师是我敬佩的地理教师,我和他认识多年,多次观摩过他的“品质课堂”。做他的学生,是幸运的,因为在他的带领下,学生能真正地走进美妙的地理世界去探索。邵老师以一个地理人的情怀、一个研究者的智慧,创造了一种具有“诗—思”特质的地理课堂。他善于用诗意的呈现,让学生体会以“天人合一”为内核的学科之美,他构筑深度的探究体系,让学生在一次次思考中体会地理学科对于当下与未来的意义。“诗”与“思”巧妙结合,引人入胜且回味无穷,这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理想追求。

一、诗意地呈现,引导学生徜徉地理世界

地理作为一门被迫处于边缘地位的学科,教师只有把地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看作是自己的天职与使命,把学生未来的发展看作是自己的担当与责任,才有可能把地理课堂教学看作是风景秀丽的旅程,才有可能去发掘丰富的地理之美,并以诗意的方式去呈现与表达。邵老师课堂上的诗情、洒脱、审美就是源于这样的认识与坚持。

邵老师绘制地图有一绝,寥寥几笔勾勒,不仅展现大地轮廓之美、河流之美、模型结构之美,而且让学生记住了地理的特殊思维语言——图像。邵老师的语言表达,从来都是带着品鉴的意味。在《农业区位的选择》一课中,他呈现了漂亮的农业景观摄影作品,配上诗意的文字,让学生体会农业也可以如此亲近,农业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美景。

邵老师设计的探究问题,也总带着文艺气息。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课中,类似“我们需要铁路和机场吗——那一种期盼,是否值得等待,是否需要用一生去守候?”等语言使得程序化的问题,因为有了文艺范儿,而充满了生命的质感。

地理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之美,有自然美与人文美,整体美与差异美,图像美与结构美,地理之美的内核是天人合一。在教学中,邵老师用美去挖掘生活中的地理景观,用美去引领学生品味、品析、品评,用美去培育学生形成人地和谐的现代价值观。

二、深度地思考,启发学生理性规划未来

地理教育的目标走向深层,就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科学素养,即尊重科学规律,反思当下的人口与城市问题、农业与土地问题、工业与污染问题等,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邵老师的“品质课堂”尤其关注这一深层目标的实现,他非常关注身边地理问题的选取,自己编写案例教材,并运用系统思维理论来设计问题,创新教学视角,延展教学空间,引领学生探究、质疑、层层剥笋般地讨论。他抛出的探究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和逻辑性,不仅启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习惯。

邵老师从教22年,这样的“诗—思”课堂呈现并非一日之功。他是一位学术型教师,研究课标教材、研究学科前沿、研究学生发展需求,并有能力付诸课堂教学实践。他又是一位理想型教师,拥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并有智慧带给学生精致的学习和自由的思考。“诗与思”“精致与自由”,也许这正体现了江南这片温润、闲适、富足的土地上孕育出的一种文化特质。

猜你喜欢
特质诗意学科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你看见了什么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