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肉不能白长,吃过的饭不能白吃。
徐老八不是一个人,全名叫“徐老八原汁面”,是我高中附近的一家面馆,大概也是我高中时代解决午餐晚餐次数最多的地方,和国际部楼上的盗版碟一样,具有标签般的意义。徐老八有个永恒的对手叫“怪味面”,两间店紧挨着,卖的东西也如出一辙。可不知为什么,整个高中三年我只吃过大约不到三次“怪味面”,去面馆只去徐老八。也不知是谁定下的规矩,一起下馆子的饭友都默认了下来。
徐老八的老板娘是一大特色:如同成群结队的广场舞大妈一样,烫一脑袋令人匪夷所思的爆炸卷发。但如果她真的是广场舞队伍的一员,大约会成为女同伴们的眼中钉——脸上抹的白粉好似足足两斤厚,手指一戳,可能会戳出一个洞。老板娘是否姓徐始终不得而知,她总是腰间挂一个鼓鼓囊囊的腰包,早年画过的眼线和眉毛都已经发青,涂着大红嘴唇,站在门口吆喝和收钱。老板娘的嗓音极其粗犷彪悍,总让人猜想她年轻时是不是烟不离手的不良少女,或者是因为热爱音乐而唱坏了喉咙。她总会在你刚踏入面馆还未坐定就急慌慌要你点菜,然后扬起脑袋远远向内厨吼一嗓子:“5号桌妖怪幺鸡米幺煎刀……”
“妖怪”就是一两怪味面的简称,也不知道是不是成都所有的面馆都这样讲,因为除了高频率地吃徐老八,我踏进其他面馆的次数屈指可数。高一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喊法很有意思,但后来发现,也只有第一次踏进面馆的人听到“妖怪”会哧哧地笑,老食客们早已习惯了。老板娘会用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来简省她要说的话,也许这是生意人特有的方便主义。比如“幺鸡米”是一两鸡杂米线,“幺煎刀”则是一两煎蛋刀削面。面馆虽小,但种类繁多,不只出售面条,还有米线、刀削面可选,并允许任意搭配口味。所以粗略算起来,可吃的组合也能达到数十种,于是这就到了群众们发挥想象力的时候了。什么主食配什么口味,占据了很多个上午第四节课和第五节课的课问,这个最饿最馋但又无论如何也吃不到的时刻。
店里出售的口味多种多样,红味有怪味、牛肉、排骨、鳝鱼、鸡杂、肥肠、杂酱等,白味则有白元、海味、煎蛋、炖鸡、白肚等。一般高中女学生,通常都会点两个口味各一两,节约一些的,便是一种口味的二两。男生则会要三到四两,如果只是一种口味,用海碗才装得下。我和我的饭友们都是比较做作的人,除开第一次吃怯生生点了二两排骨面,以后永远坚持要两个不一样的一两。于是三四个人一桌,吃完之后不大的桌子上就摆满了小碗。
点面随意,可以一红一白搭配,但是典型的成都女娃子都喜辣,始终觉得白的寡淡无味,更中意一干一湿。干的就是指杂酱、脆绍等等不带汤的,活像干拌面,湿的就是牛肉排骨一类,面条浸在红油里。鸡杂也是带汤的,只不过是泡椒口味,汤底有点金黄色,经过实践,觉得配米线最美味。另外,米线的另一个好朋友是多味,不带汤,拌起来味道奇异。这个“幺多米”的发明,好像是源于我的同桌。多味的味道构成好像很复杂,难以形容,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不过好像有点酸辣,因为放了小米椒进去,但是和面条放在一起,就很难入味。不过这种干拌的米线上桌,要尽快拌匀吃掉,糊了就不好了。
徐老八只要开在学校旁边,是不愁没生意的。据说真正的老成都人早餐喜食面条,以前早上不到八点的时候路过,里面果真有零星几个客人。到了中午和晚上五点,就基本全是穿校服的学生了。这个时候进去吃面,不仅可能没有位子,而且会显得有些怪异——穿校服和不穿校服的活像两个种族。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毕业之后再去吃,好像不如以往的好吃,好像不穿校服,这面就变普通了似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