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捷++孙丽娟
[摘 要]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的队组党建工作,承袭和丰富了“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内涵和形式,实现了农村党组织的有效覆盖,促进了传统农村党建向现代社区党建的过渡发展,激发了农村党建的内生活力。未来,队组党建工作应着重从党员嵌入社区、以人为本、组织建设、民主法治等多维度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更加丰富由乡到城的过渡型社区党建工作的内涵。
[关键词队组党建;农村党建;过渡型社区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12-0049-03
离自然不远、离繁华很近的上海浦东川沙新镇,是一个典型的过渡型社区。所谓过渡型社区,就是指在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在地方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形成的兼具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双重特征的新型社区形态,是由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城市社区演变的一种过渡形式。上海浦东川沙新镇在过渡型社区党建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了“队组党建”工作模式,为实现城乡党组织过渡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有益参照,为提高农村党建区域化水平提供了新视角、开辟了新路径、积累了新经验。
由于常年苦恼于“支部教育管理无抓手、党员发挥作用无平台”,2010年原上海浦东川沙新镇六团社区七灶纯新村的党组织负责人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开展了队组党建的“小岗式”探索与实践,由此开启了一条党建创新之路,既承袭和丰富了“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内涵和形式,又实现了农村党组织的有效覆盖,促进了传统农村党建向现代社区党建的过渡发展,激发了农村党建的内生活力。
(一)队组党建工作的“缘起”。第一,队组党建的内涵。“队组党建”以地域代替关系的组织原则,把“党组织建在队组上”。即以村民小组或相邻村民小组为单位,在党员原组织关系不变的情况下,把居住在同一村民小组或相邻村民小组里的共产党员组织起来,建立村民小组党小组。第二,队组党建工作产生的背景。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存在“组织无抓手、党员无平台、工作无活力”的突出问题。一方面,由于党员人数增加,流动频繁,加大了教育管理的难度,党员的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因为一些刚退休的老党员和家住本村但组织关系在外单位的在职党员,虽有为居住地出力的愿望,但缺少用武之地。因此,亟需一种从党组织设置方式、运作机制到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来解决。
(二)队组党建工作的“深发”。在具体工作内容方面,首先是制定了一系列基本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一是动员党员主动到居住地党支部报到,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党小组,配备组长,制定工作计划,定岗定责。二是制定“两手册、两制度、一公约、一职责”即《会议与活动记录册》和《党小组长工作手册》、“队组党建活动制度”和“村民小组党小组长列席村相关会议制度”、“队组党建党员公约”、“村民小组党小组长工作职责”。三是开展“六个一”活动:每半月一次结对家庭关怀活动;每月一次集中学习活动;每双月一次特色服务活动;每季度一次走访活动;每半年一次队务公开活动;每年一次总结评比活动。四是在党小组长家庭挂出“队组党建工作室”牌子,向群众亮出身份。其次是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活动,做到了有的放矢。队组党建开展以来,各支部和党小组紧密围绕主题广泛开展活动,逐步形成了“老娘舅”工作室、“2+1”帮扶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农民书屋”、“三违”巡查发现机制、外来人口精细化管理等工作品牌。川沙新镇六团社区党委还专门组织过一次队组党建工作品牌的巡展活动。再次是形成了一系列联动效应,做到了有容乃大。按照“集中、规范”与“小型、灵活、多样、实效”的原则,各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特长、队组特色积极开展活动,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农村党组织联村模式改革相结合,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供服务;与常规工作相结合,为村两委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支持;与重点工作相结合,为重大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撑。
在此基础上,队组党建工作形成自身特点:一是理念求“新”,队组即村民党小组,不同于其他基层组织,它是在保持党员组织关系不变的前提下,以区域内各类党员为主体构建的党组织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从区属向区域转变,显得更有“城市味”。二是制度求“实”,川沙新镇在五年多的实践探索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易于操作又效果良好的机制,突出了服务功能,强化了民主参与,实现了党组织运作机制落地,推动了党建工作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三是党组织领导人求“强”,在川沙新镇的队组党建实践中,形成了社区党委领导牵头、村党支部书记引路、村党小组组长使力,层层做强带头人的良好局面。四是党员群众作用发挥求“好”,注重激发党内资源,调动了各类党员尤其是退休、在职等非户籍党员的积极性,拓展了社会和市场资源。
(三)队组党建工作的“瓶颈”。队组党建工作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经逐渐从一个新生事物发展成为今天各地争相效仿的典型示范。但川沙新镇党委在着力推进队组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年龄老化、意识淡化、能力弱化、机制固化等诸多问题,制约着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第一,队组党建工作的主体——党员年龄老化、能力弱化。虽然这类党员大多德高望重,并且经验丰富,但是个别党员渐渐与农村的治理现代化脱钩,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过渡与转型,迫切需要一大批年富力强、懂经营、善管理的青壮年充实到党的基层组织中去。第二,队组党建工作的队伍——党小组队伍意识出现淡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有些党员仍然存在身份意识不足,忧患意识不强,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甚至对基层党组织的对抗情绪加剧,不利于村级党组织的队伍建设。第三,队组党建工作的保障制度——活动机制出现固化、套化。队组党建工作形成了不少喊得响、叫得出的活动品牌、工作机制,但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有把队组党建当成一个大箩筐的倾向。不少党建项目都是老面孔新提法,是早已有之的条线工作、惯有做法,有一点“凡是党建工作都与队组党建沾边”的思想苗头。二是信息联系机制有所欠缺。强化信息服务措施,是让“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亮”出身份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切实意识和更好适应这种社会现实,缺乏与农村党员必要的信息传递。三是队组党建没有形成很好的监督制度。在行使监督权的行为选择上存在“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监督普通党员多,监督党员领导干部少”的现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