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树木形态识别技能之冬态识别技术研究
屠娟丽 , 庄应强 , 费伟英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嘉兴 314036)
摘要:正确识别观赏树木是园林技术和商品花卉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观赏树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尤其是落叶后识别起来另加困难,作者通过长期观察,总结了不同树种冬态特征,分别从芽、树干、树皮、叶痕等主要部位介绍了不同树种冬态识别技术要点,以帮助学生及其广大园林工作者改进冬态识别方法,提高观赏树木识别能力。
关键词:观赏树木;冬态;识别技术
收稿日期:2014-10-30
作者简介:屠娟丽(1975-),女,浙江桐乡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观赏植物栽培技术研究;庄应强(1970-),男,浙江桐乡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观赏植物栽培与应用技术研究;费伟英(1971-),女,浙江湖州人,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观赏植物栽培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684
Research on Winter-state Recognition Techniques of
TU Juan-li , ZHUANG Ying-qiang , FEI Wei-ying
(Jiaxing Vocational and Technolical College, Jiaxing314036,China)
Abstract:Identifying ornamental trees correctly is one of the basic skills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landscape technology and commercial flowers. As ornamental plants have various types, shapes and sizes, it's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m, especially after defoliation. After long-term observation, the winter stat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peci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identifying techniques are introduced from the main part of the bud, stem, bark, leaves marks and etc. so as to help students and garden workers to improve winter state recognition methods and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ornamental trees.
Key words:ornamental trees; winter stat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植物作为园林四大要素之一,既起到了美化景观的作用,又改善了人居环境,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水和土壤资源严重污染,使得植物在园林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植物造景中主体要素是观赏树木,树木可分为落叶和常绿两大类,落叶树种最佳种植时间是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期间避开冬季最低温期。然而冬季树木落叶后的形态特征不如生长季节明显,如何在落叶期准确识别各树种,以确保种植时准确施工,养护时因树而异,值得专业人员思考。
《观赏树木》作为园林技术和商品花卉的专业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识别各树种,熟悉各树种生物学习性和生态学习性,以做到设计、施工和养护时的“适地适树,适需适时”,正确识别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中国观赏树木种类繁多,嘉兴地区园林中常见树种就有一百多种,落叶树种占比超过50%,如何在无花、无果、无叶的条件下正确判断出它的种名呢?其实,树种冬态也是具有一定性、稳定性和独特性的[1],可根据这些特性进行正确判别。
1.1冬芽
冬芽,落叶树在落叶后的枝条上形成继续活动的新结构。落叶树种进入冬季后叶片脱落,此时树木的芽特别显眼。因此芽的大小、形状、颜色、及生长、排列方式等成了主要的识别特征[2-3]。像杨柳科,杨属树种有顶芽,而柳属则无顶芽。树木的芽通常生于叶柄的上方。但也有例外,如悬铃木、国槐等芽被包在叶柄内。另外叶对生的树种芽也对生,叶互生的树种芽则互生,如图1和图2。秤锤树芽叠生,桃树、李树的芽则并生,如图3和图4。
1.2枝条的形状与髓部构造
绝大多数树种的小枝横切面都为圆形,但也有例外的,如枸橘小枝为扁形,石榴小枝是方形。绝大多数树种髓心充实,但杜仲、枫杨、金钟、猕猴桃等树种的髓心具片状横隔;毛泡桐、溲疏和金银花等的髓心则是中空的。
图1 金钟冬芽—对生 图2 白玉兰冬芽—互生 图3 秤锤树叠生芽 图4 李树并生芽
1.3长短枝
临清架鼓的演奏形式有两种:一是“行街”,点锣走在队伍最前列,面向演出者,从而起到指挥、协调作用。整支队伍分成大小两路纵队,大锣在中间,边走边敲。二是圆场,大锣在中间,锣围成一圆圈,点锣穿插在各鼓中间,一边行进,一边演奏。此外,如果是开阔场地,架鼓队还常在广场上与竹马、旱船、高跷等其他民间舞蹈队伍组成“圆阵”。此时,24面鼓和大锣、点锣有条不紊地分散在其他队伍之间,大家合着鼓点边走边舞,错落有致。这种由架鼓队做引领,不同演出队伍组合的形式俗称“风搅雪”。
长枝长而明显,短枝则缩短、叶痕分布密集成簇生状,多数树种只有长枝没有短枝,但银杏、金钱松等则有长短枝之分,图5为金钱松长短枝。
1.4叶痕和维管束痕
不同树种的叶痕大小和形状不同,苦楝叶痕倒“品”字形,毛白杨叶痕则呈三角形,无患子的叶痕则更是特别,如图6。维管束痕是鉴定落叶树种冬态的重要依据之一。杜仲、丁香和柿树为单叶痕,银杏则是双叶迹,喜树、枫香、桃则为三叶迹,香椿、臭椿维管束痕超过四个,为多叶迹树种。
图5 金钱松长短枝(①为短枝,②为长枝) 图6 无患子叶痕与叶迹 图7 紫玉兰环状托叶痕
1.5托叶痕和刺
多数树种不具托叶或托叶早落,而有些树种则具环状托叶痕,如白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鹅掌楸、无花果、海滨木槿、悬铃木等,如图7。冬季叶片脱落后,刺仍然存在,因此刺的形态、大小和长短也是冬季识别树种的重要依据,如图8为月季皮刺,图9为皂荚分枝状枝刺,图10则为刺槐托叶刺。
图8 月季皮刺 图9 皂荚分枝状枝刺 图10 刺槐托叶刺
1.6树冠与树皮
每个树种都有它特有的树冠形态,但园林中由于整形修剪工作,导致树木改变原有冠形,因此树冠在冬态识别不再那么明显。但有些树种还是具有显著的树冠特征,如盘槐的伞形树冠,合欢的平顶形树冠等。当树木进入成年后,树皮颜色和形态趋于稳定,因此也是识别的重要特征[4]。如榆科的朴树、榉树和榔榆,榔榆树皮铁锈色、呈斑片状剥落,榉树和朴树树皮均不裂、灰白色,但朴树皮粗糙,榉树树皮较光滑、皮孔横生。多数树种树皮为褐色,梧桐树皮则为绿色,红瑞木冬季树皮变红色。
1.7其他
除上述介绍内容上,根的形态、树体汁液气味、冬季果实宿存情况等也可以作为识别特征[5],如栾树、合欢、楝树、木槿、海滨木槿、刺槐等树种冬季果实宿存,如图11-13。
图11 栾树果实 图12 木槿果实 图13 鹅掌揪果实
表1 嘉兴园林中常见的部分落叶树种冬态特征
多数学生在进行树种识别时,总感觉不同树种非常相似,难以分辨,或者是因为树种太多而记不住,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各树种的形态特征了解不透、研究不深所致。观赏树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要做到正确识别各观赏树木,尤其是进行冬态识别,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1记住主要特征
书本详细描述了各树种枝干、树冠、花、果叶的特征,而我们在进行树种识别时,没必要记住树种所有形态特征,而是通过文字描述与实物特征相结合,记住树种的其中一两项最为明显的特征,如银杏的长短枝,榔榆的铁锈色斑片状剥落的树皮,皂荚的分枝状粗大枝刺等。冬季形态识别较生长季节难,必须将生长季节的特征与冬态结合起来,从简单的、容易记住的特征入手。对于属内的不同种,或者同一种的不同变种,则有必要将常态与冬态结合起来进行仔细的分析对比。
3.2多花时间与精力
一个班50名同学,没过一个月,大家就能相互叫出姓名,为什么呢?难道是一个个去记特征了,长头发、短头发,双眼皮、单眼皮,等等。不是,而是无意中久而久之便记住了。认树种也是如此,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共有观赏树木两百多种,大大超过嘉兴园林中常见树种种类,每天晨跑时与同学相伴,走在路边看到不认识的树种就想一想,问一问,必要的时候用手机拍张照片或者采少量枝叶向其他同学或者老师讨教。凡是有不认识的树种,就想一想这是什么?只要有这个心,肯定能很好的识别树种。
3.3学会总结与分析
植物自然分类法的分类依据是植物进化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树种亲缘关系越近,其形态上的特征也越相似。在正确识别常见落叶树种的基础上,总结同科、同属树种的相同特征,当遇到新的不能正确识别的树种时,首先大致判断属哪个科、哪个属,然后根据实物的特征查阅《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等相关书籍资料或者进入《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进行确认,这样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事实上,上面三种方法并不是只适用于落叶树种冬态,对于常绿树种的识别及落叶树种生长季节识别上同样适用。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想正确识别树种,必须要关注树木,热爱树木,做到精益求精,融会贯通。传统教学中,过于注意书面知识的介绍,以课堂上介绍树种主要形态特征为主,学生虽然记了很多,但见到实物时很难将两者联系起来。学习《观赏树木》其根本目的是灵活应用,但灵活应用的前提是正确识别树种,因此必须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多看,多观察。
参考文献:
[1] 贾秀香.北京常见落叶树种的冬态识别[J].北京园林,2010(2):59-62.
[2] 崔爱萍.观赏树木的冬态识别.林业科学[J],2011(10):200-201.
[3] 谷颐.吉林省园林落叶树林冬态识别方法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7(10):87-91.
[4] 彭慕海,王书凯,陈凡,等.淡谈树木的冬态识别[J].辽宁林业科技,2009(4):55-56.
[5] 代玉蓉.园林树木的冬态识别要点探索[J].职教研究,2011(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