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课堂教学三部曲
——桂东南传统体育文化学校保护传承的实践方法

2015-12-16 12:00孙庆彬高会军周家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族动作

□孙庆彬,高会军,周家金,凌 颖,蒋 宁

(玉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课堂教学三部曲
——桂东南传统体育文化学校保护传承的实践方法

□孙庆彬,高会军,周家金,凌 颖,蒋 宁

(玉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将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课堂,不仅能够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本土文化素养,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文化思潮冲击下可持续传承的一条路径.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例证法,探究“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课堂教学方法,为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传承提供方法支持. 研究认为,将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堂,需要经由“项目选择、课前改编和课堂教学”三部曲. 具体而言,项目选择,要选择有保护价值、健身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体育项目;课前改编,应坚持地域风格、强化文化内涵、体现时代要求、注重健身效果;课堂教学,须遵循地域文化规律和体育教学规律.

民族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保护;传承

1 前言

“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特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的校园传承活动.当前中国各地数以千计的大中小学,正将在本地流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校园.在广西,2010年11月启动了由教育厅和体育局联合推动的“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1];在贵州,至少有4500多所学校开展了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2];在其他省、市、自治区,也有类似的活动.然而资料显示,这些以“非遗”保护为诉求的学校传承活动,存在着诸多不足:“有的保下枝干,丢掉根基;有的得其形表,失却神魂;有的则留驻孤影,家园难寻”[3].究其原因,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都诞生于民间土壤,属于草根文化,与当地族群的生存历史、民风民俗、价值观、审美观、民间信仰等密切相联,将其引入学校体育课堂,需要特别的教学方法支撑.而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师,大都经由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塑造,擅长篮球、足球和排球等现代体育教学,但面对民间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时,往往束手无策、不得要领.针对这种情况,探究地域性体育项目的教学规律,为地方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的例证法,以桂东南采茶舞①和州珮功夫②为范例.桂东南采茶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州珮功夫是玉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们是当地居民休闲娱乐和运动健身的重要方式,具有教学研究的典型性和标本意义.课题组自2013年春季起,将采茶舞和“州珮功夫”,从村落民间引入玉林师范学院的体育课堂.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者从娱乐健身出发,融合现代人健身要求,集运动、健身、文化为一体,创编出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并通过课堂教学,提炼出“体育项目选择——体育课前改编——体育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三部曲(参见图1).

图1 “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课堂教学“三部曲”

2 体育项目选择

我国地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若不论优劣、不究价值地将它们全部引入校园,实际上难以做到,因此应秉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体育项目.以地处桂东南的玉林市为例,在当地流传的本土体育项目多达数十种[4]③.对这些项目进行选择,应遵循以下规则:

(1)选择有传承价值的体育项目.在“非遗”保护语境下,选择体育项目有一个总的原则和宗旨——“价值”,即选择那些有传承价值的体育项目.那么如何判定一个体育项目是否具有传承价值?这就需要紧紧抓住两个概念——“特色”和“潜质”,即选择那些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可持续发展潜质的体育项目,而对那些因社会变迁而丧失传承条件的体育项目,应拒之门外.一种体育文化形态,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其历史演化的最终结局便是衰亡,这样的体育项目就没有校园保护价值.判定一个体育项目是否具有传承价值,还要关注当地居民的意愿与态度.当地居民是体育文化的拥有者、传承者和受益者,是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部分.哪些传统体育项目有传承价值,他们有发言权.桂东南采茶舞和州珮功夫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为当地认同和喜爱,应引入当地学校,进行重点保护.

(2)选择有健身价值的体育项目.我国各地民间所流传的传统体育项目,大都以民间文化形式存在,主要用于满足大众的休闲娱乐需求.但若将其引入学校体育课堂,就不得不考虑其健身功能,毕竟体育课堂是以身体健康教育为主要诉求的场所.这就需要考察体育项目的动作力度、幅度、节奏和持续时间,尽量选择那些能够满足学生健身需求的体育项目.如果一个体育项目,其动作迟缓,节奏拖沓,运动负荷过低,就不能满足青年学生的健身需求,不宜作为教学资源纳入体育课堂.桂东南采茶舞以膝部颤、胯部扭、腕部绕等动律为特点,以轮指、转腕、踮步、碎步为基本动作元素,不仅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还具有较高的健身娱乐价值,非常适于体育改编和教学.[5]再看州珮功夫中的“四平天地”动作:“在步法上,要求腿力沉实,四平八稳,五趾抓地、落地生根,强调‘稳如铁塔,坐如山’,桥手上,要求肘臂坚实强劲、刚硬,内蓄劲力……身法上,要求做到吞吐浮沉,窜蹦闪转,腰腿身手要贯串一致;出拳时一,要身随步转,拳随腰发,收腹蓄劲,先收后发,手法与步法协调一致,要做到‘手到、眼到、身到、步到’”[5],非常有利于肢体力量、弹跳速度、柔韧性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的锻炼,适于引入学校体育课堂.

(3)选择有文化内涵的体育项目.体育课堂不仅是传授体育技术的阵地,也是传播体育文化的摇篮.传习体育技术,固然是体育教学的题中之义.离开技术奢谈其它内容,是太过浪漫而脱离实际的.但体育教学不应圄于技术传授,还应肩负起培植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人格精神的使命.这就要求在选择体育项目时,要关注那些富有地域文化内涵的体育项目,特别要选择那些能够反映本土生活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精神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体育项目.以桂东南采茶舞为例,其典型代表作有摘茶舞、炒茶舞、点茶舞、打杯舞、十二月采茶舞等,其表现内容不拘圄于采茶、制茶等生产过程,还包含相关生活内容,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6]再看州佩武术,诞生于历史悠久的州珮古村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637年7月,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游玉林,在游记中曾经这样描述州佩:北门外,人居俱倚岗汇池,如村落然,既无街通衢,不似城郭,然城垣高罄,粤西所仅见也.习武之风盛行在州佩村尤为突出,它很早以前就有习武的传统……直到现在,州佩仍保留下来武林庄、爱国堂、长胜居、明善堂、庆善堂、义勇居、浩然居7个有规模的武馆”[7].周珮武术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将其引入体育课堂,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地域人文知识、培植学生的本土文化素养.

3 体育课前改编

流传于民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进入学校课堂后,其活动主体由民众转变为学生,其主要功能也由大众休闲转变为学校体育教育,这就需要一个以学校为依托、以课堂为中心的校本化改编过程.这个过程要符合以下要求:

(1)坚持地域风格.既然是民族传统体育改编,那么改编出的体育内容就要具备民族性,体现地域特点.这就要求改编者立足民族,扎根本土,深入观察当地“土著”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特征.如能在改编中对这些个性化的元素加以提取和运用,无疑会衬托出体育的民族特色.如州珮功夫,其技法特点是“以桩马、桥手及基本手法为主,其打法是以捍桩慢打;在步法上,要求腿力沉实、四平八稳……桥手上,要求肘臂坚实强劲、刚硬,内蓄劲力;发力时,要求腿、腰、臂、指贯通一气,力要顺达,其劲由腰、腿而肩、臂击出”[7].这样的动作技法,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教学过程应坚持这样的风格,保护文化特色.

(2)强化文化内涵.培植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重要使命.这就需要在改编时强化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提升体育教学的文化教育功能.从人类学角度看,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具有物态、制度、行为和心态等4个层次的文化内容[8]④,改编者应从文化层次切入,分层次地添加地域文化元素.以桂东南采茶舞为例,改编者可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本土文化元素,如添加桂东南特色的花扇、彩带、花篮、花伞和手绢等作为道具,添加本土特色的“八音”⑤作为伴奏音乐,以强化地域文化内涵.当然在选择上述器物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还要考虑学校的经济承受力.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可选择一些简单实用、成本较低的器物,甚至可编排徒手动作,以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来传递内在的文化意蕴.

(3)体现时代要求.在当前我国社会剧烈变迁的背景下,传统与现代的相遇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交汇状态,这无疑会带来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功能的变迁,也带来民族传统体育“破”与“立”的问题.那么在民族传统体育改编过程中,“破”与“立”该如何操作?传统与现代该如何嫁接?其结合点在哪里?这就需要改编者要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素养,既能恰当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又能精准把握时代脉动,在动作创编、节奏安排、伴乐编配和情感表达等方面体现时代精神.否则,改编出的东西就难以得到学生的文化认同.例如在对桂东南采茶舞进行改编时,就借鉴了一些现代舞元素——以采茶舞中原有的走、跑、蹲、挫、旋、转等动作为基础,揉入了跳跃、俯冲等现代舞动作,强化了采茶舞的时代感,深受学生喜爱.

(4)注重健身效果.体育健身,是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一个重要功能.根据运动生理学理论,强化体育健身效果,需要以运动生理指标[9](见表1)为依据,合理安排动作的力度、幅度、节奏和持续时间.[9]以桂东南采茶舞的创编为例,研究者将跳舞者的最大心率控制在150次/分钟左右,以确保运动强度处于有氧运动范围.测试结果表明:改编后的采茶舞,能确保学生的心率曲线呈倒U型:前奏部分,学生心率保持在130次/min左右,心率曲线变化是平缓的.在跳完第一个组合后,心率曲线才慢慢上升,到第四个组合时,心率升到峰值,达到150次/min左右,之后心率曲线缓缓下降,到结束时达到135次/min左右.这样的运动心率,处在有氧运动的范畴,既能确保获得中等强度的运动负荷,又可避免在人体内积聚过量的无氧代谢物,损害身体健康.

表1 有氧运动的强度分级选择

4 体育课堂教学

(1)遵循地域文化规律.任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背后都隐含着由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所决定的文化规律.在教学时,要厘清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源流,透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在文化规律,以作为教学的文化依据.否则,教学就会迷失文化方向.以采茶舞的舞扇动作为例,其背后具有传统的茶生产文化作支撑.桂东南传统的炒茶工艺,是在作坊中用炒锅手工炒制茶叶.为了保证茶叶制作质量,需要一手翻动茶叶,一手蒲扇扇风才能确保茶叶受热均匀,色泽碧绿,茶味纯真.这种扇风动作极其讲究,需要遵循特定的力度与频度:动作快了不行,会把茶叶扇出盛器;动作慢了力度又不够,达不到降温效果.只有以特定的节奏扇风,才最具效果.若在体育课堂中模仿扇风制茶的动作,就应遵循本土传统的茶生产文化规律.

(2)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民族传统体育的课堂改编,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为学生而改,为课堂而编”,故应遵循体育教学固有的规律.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考虑地域人文环境和体育特点、当前的形势与变化、学生的年龄层次、教师的教学水平、场地器材条件等诸因素”[5],体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注意确保动作的难度适宜.以桂东南的州珮功夫的“四平天地”套路教学为例,研究者根据技术难度,对动作进行了分解重组与分级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平天地”套路共包括138个动作.在教学前,研究者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技术分级策略,对动作进行分解和重组(见表2),将138个动作根据技术难易程度分为3个级别;在教学时,按照“初级套路——中级套路——高级套路”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先教授低级别的动作,再教授高级别的动作.同时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进行分组教学,对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教学侧重点区别对待:低水平的学生重点教授初级套路;中等水平的学生重点教授中级套路;高水平的学生重点教授高级套路.如此分级、分组的教学安排,符合体育教学中的循序渐进规律和因材施教规律.“实践表明,三个级别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习练群体的需求,极易于普及和习练”[7].

表2 “州珮功夫”教学的动作分解与重组

5 结语

随着现代文化的快速渗透,我国村落社区原有的体育价值体系正受到日益严重的冲击和侵蚀,传统的价值体系正逐渐解构,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氛围日趋淡化,一些珍贵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后继乏人,面临技艺的毁弃和流失.将流传于民间的传统体育引入学校课堂,借助现代体育教育手段进行传承,是民族传统体育走出困境的一条可能路径.然而,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的体育课堂已沦为篮、足、排等西方体育文化的传播领地,凸显出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中的缺位.特别是在地处偏远的村寨聚落,传统体育的传承仍以家传师承为主.这样的传承方式,在面对现代文化思潮涤荡冲击时,因为缺少了对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关注,而缺少了支撑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另一只脚,从而使“保护”独步难支,陷入困境.

本教学研究证明,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将本土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课堂,通过教学三部曲——慎重的体育项目选择、校本化的课前改编、规范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民族传统体育走出传承困境的一条可行路径. ■

注:

①桂东南采茶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典型代表作有摘茶舞、炒茶舞、点茶舞、打杯舞、十二月采茶舞等,其表现内容不拘圄于采茶和制茶等生产过程,还包含相关生活内容。桂东南采茶舞,常以独立的健身娱乐舞蹈形式出现于村寨聚落的农闲时节和节庆期间,它以膝部颤、胯部扭、腕部绕等动律为特点,以轮指、转腕、踮步、碎步为基本动作元素,具有较高的体育健身价值。

②州珮功夫: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桂东南州佩村流传近两百年历史,现由当地的武林驻、长胜居、义勇居、浩然居、爱国堂、明善堂、庆善堂等7个武馆传承。州珮功夫的代表性套路“四平天地”,共有138个动作。该套路重内功基础,讲究落地生根、稳打稳扎、势雄力厚、刚劲有力;注重桩步的稳扎,即“重根基”。其技法刚劲生猛,动作端正朴实,整段套路技击特色多有贴身靠打之法,汇集了州佩武术技艺的精华,它不仅是锻炼武术铜桥铁马的绝佳功法,而且也是州佩武术的最佳入门套路,州佩习武者一把它视为州佩武术的母形拳,故“四平天地”堪称州佩传统武术的代表套路。

③根据《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2009年),玉林市各地的代表性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项目有:赤膊卧钉床、头顶上下碎火砖、佳景棍、六槐功夫、散打、州珮功夫、玉林跳玻璃、走火炼、搭人楼、英武醒狮、上刀山、打蔑蛋、打棍尺、滚钱车、九窝子、抛石子、三关棋、月亮棋、猜码、踢山羊、斗鸡、舞狮等。

④关于文化的层次结构,学界存在不同说法。除了文化四层次说,还有文化三层次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五层次说等。但上述不同的文化层次划分,不存在实质性差异,只不过是划分的粗细程度的差异。由于文化四层次说将“行为文化”单独列出,作者认为它更适合于体育这种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

⑤八音,是玉林民间的传统器乐演奏形式,由唢呐、笛子、二胡、锣、鼓、钹、木鱼等乐器合奏。2012年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王宗枝.基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以贵州中小学体育教育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118-120.

[2]黄丽英.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路径探讨——以河池市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103-106.

[3]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02):103-109.

[4]玉林市文化局.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2009.

[5]高会军,李江宁,孙庆彬等.桂东南地方高校特色体育项目改编的实践与方法——以州珮武术“四平天地”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13,(4):112-114.

[6]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5):103-109.

[7]高会军,苏华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广西玉林州佩民间武术拾遗[J].中华武术,2012(2):44-45.

[8]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 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23.

[9]李秀丽.有氧运动健身的生物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26(6):776-783

【责任编辑 吴庆丰】

Class Teaching Trilogy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Enter Campus"——School Protection Methods of Traditional Sports of Southeast Guangxi

SUN Qing-bin,LI Ying,ZHOU Jia-jin,GAO Hui-jun,JIANG N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Introducing regional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to school sports classroom, it not only can enrich the content of school sports teaching, promote student’s local culture accomplishment, but also can be a sustainable inheriting rout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under modern culture thought trend.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 analysis and exemplification, the authors explor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enter campus". The authors’ aim is to provide methods for regional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herit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aking regional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to school sports classroom, it needs the action trilogy of “sport item selecting, reorganizing before class, class teaching”. Concretely teachers should select sport items which have protection value, body-building value and culture value. The reorganization should insist on regional sport style, strengthen culture connotation, embody the times request, attach importance to body-building effect. The regional culture law and sport teaching law must be abided in class teaching proces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lassroom; teach; protection; inherit

G807.4

A

1004-4671(2015)02-0094-06

2015-02-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2XTY005);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211);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C071)。

孙庆彬(1966~),男,山东沂水人,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族动作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动作描写要具体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西藏高校引入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