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海珊
血红细胞4项参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
邹海珊①
目的:探讨血红细胞4项参数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接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54例,另从同期体检人群中选取5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4项红细胞参数测定、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染色镜检。结果:缺铁性贫血的病例组患者其MCH、MCHC、MCV明显比健康对照组低,但其RDW却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本次研究中54例患者,仅2例为阴性,占3.70%,另52例均为阳性,占96.30%;根据外周血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结果来看,54例患者中均为阳性,达到了100%。结论: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通过对血红细胞4项参数进行检测,可较为准确地判断缺铁性贫血,可作为初步筛选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血红细胞4项参数; 缺铁性贫血; 诊断
缺铁性贫血(IDA)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育龄期妇女和婴幼儿,患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往往会表现为头晕、乏力、消瘦等贫血面容[1]。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摄入的铁严重不足,或者由于丢失过多等,对血红蛋白的合成有着极大的影响[2],同时也会导致红细胞发生变化[3],故通过对血红细胞进行检测,是目前临床中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方法。为了掌握血红细胞4项参数在缺铁性贫血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所接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中选取54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相关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其中女39例,男15例,年龄10~75岁,平均(32.56±1.24)岁;另从同期体检人群中选取5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女38例,男16例,年龄(35.46±1.9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 本次研究所选用的血细胞计数仪为深圳迈瑞的生产的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型号为BC-5180;奥林巴斯生产的显微镜;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瑞氏-姬姆萨染色液。
1.3 方法
1.3.1 4项红细胞参数测定 均于清晨空腹抽取0.5 mL左右静脉血,将其放置在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的真空抗凝管内,注入静脉血后迅速进行充分摇匀,2 h内对其进行检测,通过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MCH、MCV、RDW、MCHC这4项血红细胞参数进行检测。
1.3.2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染色镜检 对确诊为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镜检,将用于血红细胞4项参数检测后剩余的抗凝血,制作成2~3张涂片,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其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处理[4]:滴加瑞氏-姬姆萨A液约0.5~0.8 mL于涂片上,并让染色液覆盖整个标本涂片染色1 min;再将瑞氏-姬姆萨B液滴加在A液上面,滴加之量为A液的2~3倍,使两液充分混合,染色3~10 min;水洗,经过晾干处理后,将其置于油镜下观察,了解1000个红细胞的形态,并对异常形态红细胞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红细胞4项参数检测结果对比 本研究表明,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病例组患者其MCH、MCHC、MCV明显比健康对照组低,但其RDW却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红细胞四项参数检测结果对比(±s)
表1 两组红细胞四项参数检测结果对比(±s)
组别MCH(pg)MCV(fL)RDW(%)MCHC(%)病例组(n=54)18.7±4.764.0±21.323.0±3.5219.0±45.3对照组(n=54)28.4±2.789.0±10.111.0±1.4339.0±20.4 t值13.157.7923.3917.74 P值<0.05<0.05<0.05<0.05
2.2 异常红细胞形态的百分比 通过对5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涂片镜下观察发现,患者的红细胞大小非常不均匀,主要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同时该细胞中心淡染区同时也有非常明显的扩大,有的甚至还呈现为“环状”;仅有少量的靶形、椭圆形等异常形态的红细胞,根据统计结果显示,55%~91.5%的红细胞表现为上述异常形态。
2.3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两种检测结果对比 54例患者中其红细胞4项参数检测结果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4项参数均表现为正常,即可判定为阴性;二是MCH、MCHC、MCV下降,而RDW升高,即可判定为阳性[5];本次研究中54例患者,仅2例为阴性,占3.70%,另52例均为阳性,占96.30%。根据外周血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液结果来看,若患者红细胞表现为大小不均等异常形态,即可判定为阳性,而本次54例患者中均为阳性,达到了100%。对两种检测方法结果进行对比,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5,P>0.05)。
目前绝大多数三分类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量红细胞参数主要有7种:RBC、Hb、红细胞比容(HCT)、MCV、MCH、MCHC、RDW(也有将RDW细分为RDW-CV和RDW-SD),本文之所以选用后4项参数进行观察,主要原因是前3项参数RBC、Hb、HCT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广泛使用之前,临床医生已经熟悉,而后4项参数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广泛使用之后才用于临床的[6-8],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和检验医生并不熟悉,很少使用这些参数。本文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临床对这些参数的重视程度,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检验仪器提供的数据资源。
血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经由细胞中的Hb来进行完成的[9],而在缺铁性贫血中,因缺乏铁元素,故使得Hb的合成因此受到影响,致使血红细胞体积随之变小,并且表现为大小不一,但多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10]。而血红细胞中的MCHC与MCH则能够较为充分地反映出血红细胞中Hb的浓度和含量情况;MCV则主要是经仪器测量后,对上万个红细胞平均体积进行计算所得出指标,该指标能够较为充分的反应出红细胞的体积情况[11];ROW则主要用于细胞体积大小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的测量,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出红细胞大小不等程度。截至目前为止,国内现目前主要采用MCH、MCV与MCHC 3项贫血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在鉴别贫血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其无法较为完全的展现出红细胞的变化。
MCH、MCHC能反映红细胞内Hb的含量和浓度情况;MCV是通过仪器测量上万个红细胞后所计算出的平均体积,可反映总体红细胞体积的变化;RDW是测量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或者标准差,能够准确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程度。目前国内多使用MCV、MCH、MCHC 3项贫血分类法,该分类法对于临床鉴别诊断贫血有一定的意义,但实践证明其不能完全反映红细胞的病理变化[12]。
1983年美国血液学专家Bassman等[13]提出了MCV、RDW分类法,国内有关文献也提出将MCV、RDW作为鉴别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该分类法也存在仅能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及不均一性,不能反映MCH的改变这一问题。为此,笔者认为通过红细胞四项参数指标的检测,可有效改善这一情况。
通过对54例IDA患者4项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54例IDA患者有52例MCV、MCH、MCHC降低,RDW升高,占96.30%;2例MCV、MCH、MCHC、RDW 4项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缺铁早期,虽储存铁轻度减少,但还能满足幼红细胞合成Hb的需要,故4项参数无明显改变。
临床上诊断IDA的实验室检查常以血清铁蛋白、骨髓涂片铁染色以及红细胞形态等指标来判断[14-15],但存在血清铁蛋白检测在基层医院成本高、不普及,骨髓涂片铁染色和红细胞形态观察费时、费力,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检验人员,特别是骨髓涂片铁染色必须抽取患者骨髓,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等问题,而红细胞4项参数的检测方便、及时。
为此,笔者认为通过红细胞4项参数指标的检测,可有效改善这一情况,故本次研究通过对4项参数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看,54例患者,仅2例为阴性,占3.70%,另52例均为阳性,占96.30%;同时运用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染色镜检,发现这两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均为100%,两种检测方法结果阳性率无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作者认为,MCV、MCH、MCHC、RDW 4项参数联合检测对于诊断IDA意义更大,可作为诊断IDA的筛选指标。由此可知,血红细胞4项参数检测在缺铁性贫血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是缺铁性贫血临床初步筛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1] 柯宗明.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轻型β地贫与缺铁贫鉴别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5):165-167.
[2] 张丽霞,陆琳,周芸,等.南京地区低血红蛋白密度参考区间的建立及其在缺铁性贫血中的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6):23-24,29.
[3] 程俊.网织红细胞参数与红细胞参数在孕妇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1):885-886,888.
[4] 陈泽杰,林杰,陈伟忠.MCV、MCH和RDW检测在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中应用的意义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99-100.
[5] 吕玉明,石叶夫,张宇东.红细胞参数及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缺铁性贫血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4(20):457-458.
[6] 陈开兰.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与贫血临床治疗的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0):3116-3117.
[7] 贺姝慧,张庆勇.血红细胞形态结合红细胞参数在初诊恶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2,33(2):298.
[8] 唐燕青,何升,张强,等.泰国缺失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临床血液学表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2965-2966.
[9] 谢丽倩,黄秀萍,沈飞,等.溶血性贫血诊断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临床价值分析[J].健康之路,2014,14(9):56-57.
[10] 王也飞,余文红,杨帆,等.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对小细胞贫血分类的意义[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9(3):229-232.
[11] 黄春葵.末梢血红细胞参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对新生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指导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91-92.
[12] 邹春霞.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平均指数检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103,105.
[13] Bessman J D,Gilmer P R Jr,et al.Improved classification of anemias by MCV and RDW[J].Am J Clin Pathol,1983,80(3):322-326.
[14] 刘五香.骨髓涂片和切片检查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8):97-98.
[15] 董淑芳.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形态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182.
Clinical Value of Four RBC Parameters for Diagnosis Iron Deficiency Anemia
ZOU Hai-sh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06):132-134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four RBC parameters for diagnosis iron deficiency anemia. Method:A total of 54 iron deficiency anemia patients and 54 same period healthy as control from January 2012 to March 2014 for this study, four red blood cel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nd peripheral blood erythrocyte morphological staining microscopy.Result:MCH,MCHC,MCV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healthy controls group,but RDW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2 cases(3.70%) were negative,52 cases (96.30%) were positive; based on peripheral blood smear Wright -Giemsa stain results, 54 cases (100%) of patients were all positive. Conclusion:Four RBC parameters has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iron deficiency anemia,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preliminary screening iron deficiency anemia.
Red blood cells parameters; Iron deficiency anemia; Diagnosis
10.3969/j.issn.1674-4985.2015.06.044
2014-09-05) (本文编辑:陈丹云)
①广东省清远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清远 511500
邹海珊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Qingyuan, Qingyuan 5115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