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支架固定与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5-12-16 05:37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胫骨出血量膝关节

郭 军

外支架固定与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郭 军

目的 探讨外支架固定与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每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外固定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内固定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外支架固定和内固定手术疗效相当,术者应根据患者的受伤情况和骨质条件等选择手术方式。

胫骨平台骨折;外支架固定;内固定手术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常见于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等,其类型较为多样,临床表现复杂,与患者受伤时的膝关节所处位置(如屈曲、内翻、外翻等)有直接关系[1]。近年

来,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临床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稳定和运动良好,尽量减轻患者创伤后的痛苦。本研究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实行外支架固定和内固定手术,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以及如何选择手术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每组30例。外固定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7岁,平均(43±3)岁;其中Ⅳ型14例,Ⅴ型5例,Ⅵ型11例;摔伤10例,交通事故伤19例,砸伤1例。内固定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22~64岁,平均(43±3)岁;其中Ⅳ型16例,Ⅴ型6例,Ⅵ型8例;摔伤9例,交通事故伤18例,砸伤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外固定组患者采用外支架固定治疗。首先,进行全身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选择合适的切口,在患者半月板下切开关节囊,牵开半月板后将胫骨平台暴露。撬起塌陷的关节面,将自体髂骨或异体的同种髂骨进行植骨,抬高胫骨平台1~2 cm[2]。其次,选取可吸收螺钉、空心钉或克氏针进行有限内固定,复位解剖关节面。将外固定环置于患者的腓骨小头和胫骨关节面平行,患者肢体需在外固定环的中央,环开口在小腿后方。将单臂外固定器放置于环内侧,使用2~3枚5 mm或6 mm的锥形固定针从胫骨干中线将其锁紧固定[3]。然后在外固定环上安装立柱,使用支撑杆将立柱和锥形钉连接和固定,为加强固定的稳定性,一般要安装两组立柱对外固定环加固。外支架固定术后需进行负压引流,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负压引流瓶在术后24~48 h拔除。在患者麻醉清醒后对其进行股四头肌等收缩锻炼,若患者切口张力不高,则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每天在患者骨折部分滴1~2次75%乙醇[4]。

内固定组患者在治疗前需接受X线、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三维重建观察,术前进行全身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选择合适切口后将髌骨牵拉翻起,并使用T型钢板固定。在胫骨平台以下5~10 mm处开窗,将自体髂骨或者异体的同种髂骨植入撬拔关节面下,以恢复平整,抬高胫骨平台1~2 cm,下方保留空隙。使用可吸收螺钉或松质骨锣钉将交叉韧带的附着点固定好。术后的处理和外固定组类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情况。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分为优、良、中和差,判定使用Mazur评分标准,优:92分以上,患者的步态正常且活动自如,膝关节没有肿胀现象;良:87~91分,患者步态和活动程度为正常状态的3/4,且膝关节有轻度的肿胀现象;可:65~86分,患者步态和活动度为正常的 1/2,且活动时出现疼痛和明显的肿胀;差:64分以下,患者步态及活动度是正常的1/2,行走时的疼痛感较强,膝关节严重肿胀[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出血量和骨质愈合时间比较 外固定组患者的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骨质愈合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骨质愈合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月)内固定组 30 302±112 8.4±1.7外固定组 30 95±30 6.5±1.3

2.2 膝关节功能比较 外固定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3.3%,内固定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3 并发症情况 外固定组患者出现皮肤坏死2例,螺栓松动3例,在给予清创、植皮、换药等处理后创面基本愈合,未出现骨折断端的移位现象;内固定组患者出现皮肤局部感染和坏死2例,钢板外露1例,在给予皮瓣移位等治疗后基本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是以加强内固定、保护软组织为主要治疗目的,若术后患者骨折复位差或关节面不平整,易导致创伤性的骨关节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6]。本研究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实行外支架固定和内固定手术治疗。外支架固定治疗需先复位骨折部位,若是单纯塌陷,则在其关节面下骺端开窗,支起关节面,若患者外髁劈裂严重,则在劈裂处进行撬拔复位[7]。外支架固定同时需清除关节之间的凝血块和半月板碎片等,取自体髂骨或异体的同种髂骨进行植骨修整。

内固定治疗虽牢固可靠,但在处理开放骨折中不能满足治疗要求,由于开放骨折通常有软组织擦伤、大血管损伤等,内固定手术剥离的范围较大,且需较多内植物覆盖,因此易引起感染、钢板外露和骨髓炎等并发症[8]。本研究结果显示,

外固定组患者的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内固定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时,需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软组织情况以及全身条件选择外支架固定或内固定治疗,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术后出现较多并发症。

[1]周连军,刘艳.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3-64.

[2]庄健,何小健,周凯华,等.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 SchatzkerⅣ型骨折[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2):129-131.

[3]石岩,崔文岗,肖德明,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新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3):174-177.

[4]徐云钦,李强,申屠刚,等.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4): 320-323.

[5]卓乃强,李正疆,葛建华,等.内固定与外支架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8): 952-955.

[6]杜国生,华亮,薛源,等.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式和内固定选择的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 34-35.

[7]贾新华.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外支架与内固定的疗效[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6):548-548.

[8]谢丹,张森,林伟,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2):210-213.

R683.42

A

1673-5846(2015)07-0120-03

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216

郭军(1971.6-),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临床

猜你喜欢
胫骨出血量膝关节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
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1例
经胫骨隧道外侧半月板后角缝合固定的疗效观察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