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2015-12-16 01:22:08董梅葛培培张真真李留东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胸痛抗凝肝素

董梅,葛培培,张真真,李留东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董梅,葛培培,张真真,李留东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1岁,2014-10-19因“突发胸痛1 h”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查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狭窄病变,未置入支架。术中应用普通肝素5000 U,术后给予低分子量肝素0.4 ml(5000 IU/支),1次/12 h,皮下注射,共7天。2014-10-30患者胸痛缓解出院。此后活动时仍时有胸痛发作,2014-11-20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既往无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史。

入我院后查血小板计数减少,结合病史,考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停用肝素、氢氯吡格雷,改为磺达肝癸钠2.5 mg 皮下注射(1次/天)抗凝治疗及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2014-11-24血小板计数开始恢复,2014-12-01恢复正常。2014-12-03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置入支架1枚,术前、术中应用比伐卢定。术后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 皮下注射(1次/天)和华法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口服,2014-12-08停用磺达肝癸钠,病情好转出院。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

2 讨论

HIT的发生与肝素种类、暴露时间、创伤类型、严重程度及性别等有关,其发生率为<0.1%~5%。HIT死亡率高达9%~22%,但是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HIT诊断标准和便捷、有效的检查手段,HIT的诊断需要临床医师提高警惕和实验室检测的进一步完善。有肝素接触史患者出现以下任何情况时均应考虑HIT的可能性:血小板计数<150×109/L或血小板比例较前下降>50%;其他原因不能解释血小板减少症;肝素注射部位出现皮肤病变;应用肝素后出现急性全身性过敏反应症状。

HIT治疗包括立即停用肝素类药物、应用非肝素类抗凝药物抗凝、急性期避免应用华法林等,但对于抗凝治疗时间尚存在争议,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仍不明确。伴有血栓栓塞的HIT的抗凝疗程一般为3个月,但有学者建议抗凝治疗6个月。无血栓栓塞的HIT的抗凝疗程为4个周,有专家认为不应短于1个月。既往认为输血小板可能增加血栓形成,不建议常规输血小板治疗。2010年发表的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出血患者输血小板并没有增加血栓形成。血栓弹力图可以全方面评估血小板活性和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是指导HIT治疗、协助判断抗凝疗程和是否输血小板的有效方法。

该患者应用肝素后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停用肝素类药物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本文提示,要加强对HIT的认识,肝素暴露后应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及时发现并治疗HIT,改善HIT患者临床预后。

2014-12-14)

(编辑:朱柳媛)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烟台毓璜顶医院 心内科

董梅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微循环 Email: dongmei0212@126.com

李留东Email: evadm0212@live.com

R54

A

1000-3614(2015)05-0504-01

猜你喜欢
胸痛抗凝肝素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2:24
有些胸痛会猝死
祝您健康(2018年11期)2018-11-13 04:36:54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河北医药(2015年13期)2015-11-13 06:15:34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