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
领导人的作家朋友
王一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与作家张恨水见面
2015年3月5日全国“两会”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审议过程中,聊到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透露曾与作者路遥很熟,还同住一个窑洞。其实,很多领导人都喜欢和作家交朋友,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1944年5月,重庆《新民报》记者赵超构随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因为张恨水那时也在《新民报》,与赵超构比较熟悉。一天晚上,赵超构与毛泽东谈起张恨水写的《水浒新传》,毛泽东一听便说:“这本《水浒新传》写得很好,等于在鼓舞大家抗日。”第二年秋,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张恨水接到周恩来秘书打来的电话,说第二天下午有个活动请他参加。一见面,周恩来就告诉他:“张先生,毛主席要单独见你,我都不能陪呀!”正在写东西的毛泽东一见张恨水进来,忙站起来和他握手。毛泽东笑着说:“你的名气并不比我小呢,我不仅看过你的书,也常在报纸上看你的连载小说。”多年以后,张恨水女儿曾问起这次谈话的内容,张恨水说:“主席说的是关于怎么写爱情的问题。”
1955年春节,毛泽东见到了张恨水,问他:“现在有很多有关工农兵的作品,为什么不见你的新作?”张恨水说:“一来生病多年,二来对工农兵生活不熟悉,恐怕难以胜任。”不久,工作人员便向张恨水转达了毛泽东的意见:为工农兵服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老作家还是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1956年1月,张恨水出席了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又有了与毛泽东见面的机会。著名作家茅盾向毛泽东介绍:“这是张恨水。”毛泽东连连说:“当然记得,我们是老朋友。”
周恩来与老舍结识于抗战之初。1938年,中共在武汉酝酿成立抗战文艺团体“抗敌文协”。选谁当这个组织的领导人?周恩来考虑再三,决定请老舍出山,担任“抗敌文协”总务部主任。老舍久慕周恩来的英名,欣然从命。
“抗敌文协”成立后,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说他将邀请老舍访问延安,希望毛泽东能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会见老舍。接着,周恩来又亲自巧妙安排,送老舍西行。毛泽东在窑洞里会见了老舍,亲切地说:“你是周恩来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为了抗战,我
们走到一起来了。”
1946年,老舍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去美国讲学,一去就是三年。1949年春,面对解放区和国统区两股文艺大军会聚北平的大好形势,周恩来满怀深情地说:“现在就缺老舍先生一个人了,请他快回来吧!”根据周恩来的提议,郭沫若、茅盾、周扬等30多位文艺界名人联名写了一封邀请信,于1949年10月送到定居美国纽约的老舍手中,老舍万分激动。回国后,得到周恩来无微不至的关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950年和1958年,老舍先后创作了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这两部大手笔的杰作,最初遭到抵制,险些被“枪毙”,幸亏周恩来站出来讲话,才得以搬上舞台。1950年7月14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宴请老舍。席间,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写作高手,希望多为人民写作,写自己熟悉的北京,写出北京的新变化,相信你能写出好作品。”后来,经周恩来向毛泽东推荐,《龙须沟》成了毛泽东进城后观看的第一部大型话剧。
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了金庸先生。这是邓小平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当金庸刚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时,邓小平已经等在福建厅门口,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邓小平说:“欢迎查先生回来走走,你的小说我读过,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天,邓小平穿着短袖衬衣,而金庸则按照香港的礼节穿着西装。邓小平对金庸说:“今天北京天气很热,请查先生除了外衣,咱们不用拘礼。”现场气氛一下子就融洽了许多。
两人的话题很广泛。他们谈到了中美关系,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谈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谈到了人才的培养。会谈中,邓小平给金庸递了一根“熊猫”牌香烟。分手时,又将抽剩的烟都给了金庸。会谈结束,邓小平亲自把他送到福建厅门外。邓小平握着金庸的手说:“查先生,以后要常回来,最好每年来一次,到处去看看。”金庸先生回到香港后,给邓小平同志专寄了一套《金庸小说全集》。也就是在邓小平会见金庸后不久,金庸小说在内地“开禁”。
1923年10月,22岁的陈毅从故乡四川来到北京,进入中法大学陆谟克学院读书。1924年初秋的一天,经同学金满城介绍,陈毅认识了当时任《晨报·文学旬刊》编辑的作家王统照。此后,你来我往,两人成了知心好友。1925年初秋,党组织需要陈毅从事实际的革命斗争。于是,陈毅、王统照两位文坛挚友长期天各一方。
1954年夏天,两位老友在泉城重逢。30年的离情别绪,使两人分外激动。时年53岁的陈毅已是赫赫有名坐镇华东的统帅,而文坛宿将王统照时任山东省文化局长、省文联主席。王统照含泪紧握着陈毅的双手,一时说不出话来。陈毅说:“今天咱们重逢泉城,我请你一同观赏这个古城的风光吧?”接着,他还鼓励年近花甲的王统照,再拿出新的著作回报人民。这次泉城重逢令王统照感慨万千,回来以后,他写下了《赠陈毅同志》诗四首。
1957年王统照先生逝世之后,他的家人将先生遗物三件赠给诗人臧克家作为永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