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明 管延利 辛太雄 张清
2015年4月2日大清早,王德财没有像往常一样去晨练,而是急匆匆地来到鸡东县集贸大市场。因为有业主向他反映,市场楼的外墙皮有脱落迹象。他怕砸到人,就赶过来查看情况,并给物业打电话联系维修。
“王老啊,大家都认识。他特别乐于助人,谁有个大事小情的,都乐意找‘王帮办。”社区居民曹隆杰向记者道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今年85岁的王德财有48年党龄,离休后本可以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可他却在77岁的时候选择了一种不寻常的晚年生活——2007年,他毅然担负起鸡东县前进社区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8年来,他把所负责的离退休党支部建成了全县的党建标兵单位,他本人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级“优秀共产党员”。
“组织上需要我,
我就要干好”
2007年3月的一天,时年78岁的王德财接到前进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怀海的电话:“社区要成立离退休职工党支部,经群众推荐,社区党总支想让你当党支部书记。”事后,孙怀海介绍说,做出这个决定是有缘由的——王德财有爱心、有热心,能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儿。
王德财憨厚朴实、身体硬朗,做事干脆利落,不仅肯于吃苦、不怕麻烦,而且服务群众有耐心。“我是一名老党员,当过兵、剿过匪,当过县建委主任。别看我退休了,只要组织需要我,我就要干好。”王德财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可没想到,离退休职工党支部成立后的第一次支部党员大会却是门可罗雀。但王德财没有灰心。他和几位老党员主动沟通、动员社区的离退休党员。“咱们在家都没啥事儿,到一起活动活动,给国家做点儿贡献,是不是挺好?我们在单位时是党员,不能因为退休就不发挥作用了。退休了,更应该继续发挥余热……”经王德财一番劝导,老党员们纷纷表示:“王书记,我们参加!”
短短几个月,离退休党支部的人数就增加到40多人。这些年过花甲的老党员聚在一起,重温入党誓词,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仿佛回到了当年入党的那一刻。“我七八年没参加党支部活动了,都寻思自己不是党员了呢!老爷子,我可谢谢你。”68岁的党员王雅南连声向王德财道谢。
前进社区是鸡东县地域最大的社区,老党员多且居住分散,每当遇到恶劣天气,到社区参加组织生活十分不便。“不健全党小组,党的工作就会有盲点。”在王德财的提议下,党支部组建了物业管理、离退休、老年协会、女子等8个党小组,并选派群众威信高、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担任党小组长,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
离退休职工党支部像一个磁场,不但吸引了本社区的离退休职工党员,还吸引了其他社区的离退休职工党员参加他们的党支部活动。截至2015年9月30日,前进社区离退休职工党支部的党员达112人,平均年龄68岁,年龄最大的92岁。
“只有给群众办实事,
才算有真正的‘德行”
鸡东县城郊的一条小街上有一家生产沙发的小企业——双联残疾人福利沙发厂,厂长叫杜树连。
2008年,杜树连患上骨股头坏死,行动不便,失业在家,生活特别困难。
2012年年初的一天,杜树连拄着双拐来到社区,愁眉苦脸地对王德财说:“社区给我办了低保,可我不能坐享救助啊,得干点儿啥。”
王德财详细询问了杜树连会什么手艺、有什么创业打算。
杜树连回忆说:“这老爷子有号召力,他和老党员一起跑民政、税务等部门,帮我办了营业执照。为了帮我找到租金便宜、位置合适的厂房,他几乎跑遍了整个县城,他可是八旬高龄的老人啊!”
厂房有了着落,资金又出现困难。王德财就以个人声誉做担保,向这个老党员借二千,向那个老党员借一千,自己还拿了1万元。
“这个借法连我都担心。我一个残疾人,如果赔了还不上可咋办?王老却不担忧这些,就是一门儿热心地帮我。”杜树连感慨得直摇头。
众人拾柴火焰高。开办沙发厂的9万元启动资金很快筹集到位。企业投入生产后,王德财发动党支部委员为沙发厂出主意、找销路。为此,他设计出“先使用后购买”的营销策略,与同类产品比质量、比价格,与同类厂家比服务、比信誉。
现在,杜树连逢人就骄傲地说:“我的厂子办起来了,生活好了,看病也有钱了。我向王老学习,回报社会,聘用了17名残疾人,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有难事,跟我说。”前进社区的保洁员马秀燕永远记得这句暖心的话。当时,马秀燕的孩子念高中,丈夫因病不能工作,租房住的夫妻俩怕人笑话,不肯申请低保。为了生计,她每天打两份工,但每个月也只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得知这一情况后,王德财主动找到她:“孩子,有啥难事儿就跟我说,我来帮你。”
王德财开导完马秀燕,又做她丈夫的思想工作,打消夫妻俩的顾虑。紧接着,他为马秀燕家代办低保。“王老一趟一趟地跑,大冬天的,我担心路滑,劝他别去了。可王老坚定地说,这事儿必须做好,要不,要我们党员干啥!”
“要把群众最困难、
最烦心的事儿放在心上”
王德财常说,党员如果不发挥作用,就得不到群众的认可。要得到认可,必须言行合一,而他就是以爱管闲事、善解难事、秉公做事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2010年8月的一天,100多名社区居民敲锣打鼓地给王德财送来锦旗。“王老爷子,多亏您了。没有您,我们都不知道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原来,世纪村小区有7栋住宅楼、145户居民,由于多种原因,楼顶漏雨、供水不畅、经常停电、安全无保障等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群众怨声载道。
在县政府的支持下,王德财在全县率先成立了社区业主自治管理委员会。他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采取政府投一点儿、建设单位给一点儿、物业收费减一点儿的“三个一点儿”办法,筹集资金80多万元,把以往“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楼顶全部换上了彩钢瓦。接着,他又借了2万元钱垫付给建设单位,解决了自来水二次加压问题,使小区居民免除了经常遭遇的断水之忧。
2008年7月,王德财应邀到县第一中学讲解革命历史。会上,他发现一名女生流泪低泣。会后一了解,得知女生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一家人靠低保维持生活,在老师、同学的捐款资助下才没辍学。她每次考试都名列学年前五名。
看着大热天仍穿着长袖衣服、连个凉鞋都没有的女孩儿,王德财心里很难过。当天,他和党小组长马玉成来到这个女孩儿家。看到室内一贫如洗的景象,他和马玉成的心更难过了。经过一番研究、论证,他们帮女孩儿的父母利用自家仓房养了350只鸡雏。曾是畜牧局兽医师的老党员许文双也主动提供技术指导。两个月后,女孩儿的父母看着已经长大、价值1万多元的鸡群,兴奋得用手语表达“共产党好”的喜悦心情。
“要让群众知道我是一名党员,让党员知道我在履行书记的职责,让弱势群体知道我是他们的亲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组织对我的信任。”这是王德财日记本中第一页上的话,而他也在用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
2009年3月初的一天中午,王德财看到马路上聚集了一群人。他走上前,看见三个小地痞在调戏一名女学生,女学生被吓得哇哇大哭。围观的人大多在看热闹,有的想管却不敢管。
关键时刻,王德财大喝一声:“住手!”
三个小地痞放开了女学生:“谁说的,欠抽是吧!”
“我说的!”王德财挺身而出,“光天化日之下,敢当众调戏小姑娘,我看你们是不想好了。”
望着一脸正气的王德财,三个小地痞分头逃跑了。人们对王德财报以热烈的掌声。
多年来,王德财帮了很多人,为群众办了很多事,常有人想表达一下感激之情,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谢,就谢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