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合作的关系研究

2015-12-15 01:52罗群燕李朝明
现代情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关系

罗群燕+李朝明

〔摘 要〕协同创新是企业整合知识资源,创造新知识,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新途径。其重点是通过知识产权合作来获取富有价值的知识产权资源。它的成功与否主要依赖于知识产权合作的效果。处理好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合作的关系对于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二者的内涵、过程、要素及特征的基础上,梳理了二者之间的需求互动、目标一致、风险关联和相互促进关系,并构建了相应的关系模型,以指导二者在实践中协调发展。

〔关键词〕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合作;关系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9.009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9-0044-05

〔Abstract〕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a new way to integrate knowledge resources,create new knowledge and ob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or enterprise,which focuses on obtaining valuabl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sources throug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operation.The success of it depends mainly on the effects of i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operation.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operation has become the key to advance a continued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By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process,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the relationships of interactive demanding,goal congruence,risk related and mutual promotion were carded,an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model was built,to guide 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two.

〔Key word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intellectual property cooperation;relationship

知识产权作为知识的一种重要属性和法律依据,已成为企业保护其创新成果、赢得经济利益的法宝,其价值日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随着知识经济和协同商务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注重与协同链成员开展协同创新活动,以整合其知识资源,更加有效地进行知识创新,获得技术领先优势。但协同创新活动不可避免地涉及由知识产权合作而引发的产权归属与利益纠纷等问题,其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其知识产权合作的效果。因此理清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其相互协调发展,对于充分挖掘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合作的积极作用,创造和培育企业的知识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者们在研究中已洞察到二者之间的某些联系,如Narayanan在分析协同创新面临的3种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竞争风险和组织风险)时指出,知识产权风险排在其中的首位[1]。Noman认为在协同创新的知识共享过程中,一个公司把自身的关键技巧和知识暴露给其合作伙伴,则可能导致其重要知识被盗用或模仿[2]。汪忠和黄瑞华认为合作创新的知识共享和契约不完备将带来合作组织自身知识的流失与扩散,而知识与知识产权本身的无形性也使其更易于潜藏风险[3]。郭永辉和郭会梅提出知识产权的专属性、排他性与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共享性、协同合作性存在矛盾,同时,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与协同创新合作的无地域性也存在冲突[4]。郭玉明和祁红梅以272个创新型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资源专有性与依赖性导致知识产权流失与投入风险,并最终影响合作创新的绩效[5]。

可见,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合作的关系十分密切,但至今未见有研究对其关系进行过系统全面的探讨。本文尝试在分析二者的内涵、过程、要素及特征的基础上,对二者之间的需求互动、目标一致、风险关联和相互促进关系进行梳理,进而提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指导二者在实践中协调发展。

1 协同创新

11 协同创新内涵分析

Gloor从微观角度将协同创新定义为具有相同愿景的参与者通过网络实现彼此间想法、信息及工作状况的共享,以达成共同目标的活动[6]。而从宏观上看,协同创新则包括基于供应链、产业链和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等协同方式。基于供应链的协同创新是指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整合、利用链上创新资源,协同发挥各自的创新能力,实现从资源投入、研究和开发、制造和生产、营销直至市场推广的合作创新[7];基于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和竞争对手之间通过技术知识与生产管理技巧的分享而创造新知识的协同效应[8];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指以知识增值为核心,由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9]。

由以上分析可知,协同创新包括微观上组织内部的协同和宏观上组织之间的协同。组织内部协同侧重于组织内各功能模块间的多方位沟通、多渠道知识转移和多层次与多样化协作[10];组织间协同则强调企业与外部主体间互补性知识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但它需要组织内部协同的支持与配合,为其创造良好的内部协同环境。因此,笔者认为协同创新是建立在企业内外部创新要素协同基础上的,以企业为中心,团结大学、科研机构、联盟企业、政府、中介机构及用户等利益关系成员,以共同利益为导向,致力于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风险、发挥互补优势的多元主体合作创新活动。endprint

12 协同创新过程及要素分析

在协同创新中,各主体均以自有优势资源作为合作的砝码来参与协同。其中,企业拥有市场信息及一部分技术知识;大学和科研机构拥有其深厚的理论知识;政府除了提供平台支撑外,还拥有制定新政策的相关知识;金融机构则拥有金融服务知识。协同主体间通过异质性知识的流动[11],使原有独立松散结构的知识通过沟通、协调、合作和协同[12],成为更具创造潜力的知识。

本文将协同创新过程划分为准备期、运转期和终止期3个阶段。准备期主要包括协同项目的探寻、合作伙伴的选择、协同主体间的沟通等环节,又称为酝酿接洽阶段;运转期包括起步磨合阶段和运作协同阶段;而终止期则对协同创新成果进行评估和分配,又称为成果分配阶段,如图1所示。

在酝酿接洽阶段,各主体根据市场要素选择其协同创新项目,而主体要素则决定了协同组织的构成。企业通过市场调研,识别潜在的用户需求或产品需求,进而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其技术创新项目,并在协同目标的指引下,根据该项目的知识资源需求,寻找适宜的合作伙伴,组建协同创新联盟。协同主体间围绕协同模式选择、合作分工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洽谈。其可选择的协同模式主要有技术转让、委托开发、合作研发和共建实体等,每种模式均需确定其合作分工规则,并商洽成果和利益的分配方式与分配比例,以及签订合作协议[13]。

在起步磨合阶段,虽然各主体已签有合作协议,但因其战略目标、文化背景和组织结构不同,难免会产生各种冲突。如高校及科研院所较关注研发经费和课题的学术价值,而企业则更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及其经济价值[14]。战略目标的不同将使各主体难以朝着一致的目标去努力,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则会带来主体间交流与沟通的障碍。由于各主体在这一阶段的组织结构各自为政,其服务于协同创新目标的能力有限,需要拥有新的管理技能和组织设计能力,在更高层次上构建一个跨边界的组织机构[15],以此来协调主体间的组织冲突。经过一定时期的磨合,各主体在战略、组织和文化等方面将相互协调,共同服务于协同组织的整体利益。

在运作协同阶段,经过前期的磨合,各主体在一个良好的协同创新氛围下,充分调动各种创新要素进行技术攻关,并实现知识、资源、行为、绩效的全面整合[12]。

在成果分配阶段,各主体围绕其共同创造的知识成果的产权要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利益要素进行酝酿,根据合作协议和实际情况,处理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并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组织的内部章程。当一轮协同创新活动接近尾声时,各主体需对此过程及绩效进行评价,以决定是否延续其协同关系。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协同创新具有以下4个显著特征:①整体性。各主体和协同要素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协同效应大于各个主体和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和。②互补性。各主体通过协同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使协同效应最大化。③动态性。各主体及要素间的协同关系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市场和创新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④风险共担性。协同创新过程存在知识产权风险、竞争风险和组织风险,其风险需根据合同规定由各方共同承担。

2 知识产权合作

21 知识产权合作内涵分析

所谓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所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16]。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其所拥有的有形资产的价值。随着企业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利用知识产权的排他性来获取垄断利润的传统知识产权策略已不再适宜。企业须采取开放、合作、共赢的知识产权战略,与协同链上的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合作,发挥各方的资源优势互补作用,以更好地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苹果公司与IBM和摩托罗拉公司结成AIM联盟,较好地发挥了苹果公司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优势以及IBM和摩托罗拉在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优势,将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的处理器用于个人电脑系统,由摩托罗拉和IBM一起重新设计了其POWER架构,使该联盟成为可与Wintel联盟抗衡的竞争对手[17]。又如,2007年第一代iPhone推出时,其有限的软件使用户不易连接到企业邮箱。但一年后推出的iPhone 3G通过向第三方开放,以及从微软公司获得Exchange ActiveSync许可,解决了此问题[18]。该案例表明,即便是资历雄厚的国际大企业,也需要通过知识产权合作来获取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合作是开放式创新理念融入知识产权战略的结果,其需利用和获取外部知识资源,并通过内外知识产权的整合来建立和维持基于知识产权的竞争优势[19]。王智源和宋伟将知识产权合作定义为企业与利益相关的外部主体间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以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为基础,开展联合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和使用商标品牌等一系列利益共享活动[20],其主要包括主体间合作关系的确立、合作的开展以及合作成果的分配等活动。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知识产权合作是企业与外部主体(大学、科研机构、供应链企业、竞争者等)间基于知识产权的,以契约和章程来维系的,以利益共赢为目标的知识转移与创新活动。该活动需按契约和章程的要求,明确其合作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规则,以确保其能够顺利开展。

22 知识产权合作的过程及要素分析

知识产权合作的内在本质是企业与协同各方在知识上的合作,本文将其合作过程分为知识匹配、伙伴匹配、知识整合、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5个阶段,如图2所示。

在知识匹配阶段,企业需根据市场变化而产生的创新需求拟定能满足其需求的创新项目,再参照项目目标,检视自身的知识现状,找出知识缺口,弄清现有知识与完成任务目标之间的知识差距[21]。对于复杂项目,其所涵盖的知识域较广,对企业构成的知识缺口也较大[22]。

在伙伴匹配阶段,企业结合知识匹配的结果,按图索骥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与其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选择合作伙伴时需考虑其合作意愿及研发经历、技术能力、价值观、研发理念等背景。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关系
优化师资管理机制改革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