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共早期民主理念的形成与发展(1921—1940)

2015-12-15 09:55孙明增
党史文苑 2015年22期

孙明增

[摘 要] 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中国当下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理念是影响中国当前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梳理中共民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钥匙”。中共民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其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为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的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 民主理念 工农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理念是中国当下政治民主化建设的价值追求。梳理中共民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对理解中共当下民主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尝试建立民主政权的成功实践,为新中国成立后直至现在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因而,笔者把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建立(1921—1940)作为考察中共民主理念的时间界限,浅析中共民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

一、西方民主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及变迁

民主是西方政治发展的产物,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一个过程。所以,考察中共民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有必要对西方民主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变迁进行简要的概述。一般认为,民主源于雅典城邦政治,最初的含义是指“所有的公民都能参与国政”[1]p11。在古雅典,公民可以通过公民大会直接参与立法和司法活动,管理城市所有的事务,公职人员由直接选举、抽签和轮流执政等多种选择方法产生[2]p320。雅典民主在经历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和英法美等国家的革命实践后,与“共和”“代议”“选举”“自由”“法治”“宪政”“政党”等词汇交互融合,到19世纪末期发展成为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两大民主模式。其中,自由主义的代议民主在西方部分国家建立,“并在原则上被西方以外的世界广泛采纳为适宜的政体模式”[3]p12。自由主义的代议民主理论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行政和立法关系的制度安排、宪政制度。

19世纪中后期,西方民主理念传入中国。“民主”一词首见于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于1864年主译的《万国公法》。随后,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以及中国的薛福成、王韬和郑观应等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理念做了翻译或介绍。这一时期,中国人在传统儒学意识形态框架下将Democracy主要理解为民选的君主、人民统治或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等含义[4]p52-53。甲午战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整体学习西方民主理念,西方两大民主传统被引进中国,并在中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主张推翻君权,实现民众参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但是,民主共和实行不到一年,政坛乱象丛生,中国进入军阀割据年代。在连续多年的军阀混战中,共和政治随之流产。共和政治的失败被时人归咎为在家族领域仍旧沿袭的儒家纲常伦理。吴虞说:“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得前进,推原其故,实家庭制度为之梗也。”[5]p21儒家纲常伦理从此成为众矢之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展开。

二、中共早期民主理念的形成

经历了对西方民主理念选择性理解和整体性学习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开始对民主进行新的诠释。西方民主思想实际含蕴民主和共和两种理念,即平等选举、大众参与、代议政治和宪政制衡等思想。共和主义被否定之后,与共和相联系的代议、宪政理念被淡化,民主体现的大众参政的内涵得到极大的张扬,直接民主和大众参与成为民主诉求的内核。十月革命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开始被知识分子阶层接受。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建立了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创办一系列刊物,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苏联革命和建设。陈独秀认为:“要想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中夺来政权;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底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以至于无国家。”[6]p128-129蔡和森认为:“现世革命唯一制胜的方法……在无产阶级专政,以政权来改建社会经济制度……把中间阶级那架机器打破(国会政府),而建设无产阶级那架机器——苏维埃。”[5]p191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宣传为中共民主理念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纲领包括“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等内容[5]p279。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民主观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的政治主张。社会主义民主不仅包括政治民主,还包括经济民主。在政治方面,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在人民内部实现民主[7]p364。在经济方面,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与人之间应该在财产分配、社会机会和(或)政治权力的分配上较为平等”[8]p154-155。中共民主理念形成之后,在社会实践中与“革命”一词相连,并在社会革命中转化为社会行动。“革命”本意是指推翻腐败无德的政府,重建符合儒家意识形态的政治秩序。到新文化运动时期,革命观念一经重构便带有某种进化论意义的色彩,随后被整合到国共两党各自的意识形态之中,成为改造社会的象征。民主作为革命追求的一种政治目标,亦被国共两党整合到各自的意识形态之中。在国民党的意识形态中它被整合到新三民主义之中,并被推到军政、训政和宪政三阶段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进行实施。在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中它逐渐演化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带有深刻的阶级性。

三、中共早期民主理念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的民主理念是社会主义民主理念。中共认为“只有实现国民革命给帝国主义者以有力的打击”,但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中共没有力量领导国民革命以践行社会主义民主理念。所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5]p421-422。于是,中国共产党于1924年与国民党进行合作,领导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是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主义。正如陈独秀所说,中国的经济政治状况“使中国的阶级争斗不得不分为两段路程:第一段是大的和小的资产阶级对于封建军阀之民主主义的争斗,第二段是新起的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之社会主义的争斗”[6]p166。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联合国民党实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三民主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1924年至1927年进行革命实践的指导思想。endprint

1927年国共分裂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独立领导革命斗争的道路。建立新型政权是“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苏俄式苏维埃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效仿的“革命政权模式”。1928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建立苏维埃政府的纲领。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政权。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理念表现为“工农民主专政”。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的苏维埃政制并未在实际中有效地运行。

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北上到达陕北,虽然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但是仍然面临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九一八事变以来,鉴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时局,以及苏联要求中国共产党联合一切力量抗击日本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创建联合政府的口号。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互相妥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6日,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布将西北办事处改组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并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民主选举,成立各级议会和民主政府,实行议会民主制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实践中逐渐将苏维埃政权时期践行的工农民主专政理论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理论。1939年底,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概念[9]p647。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中共早期民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进程紧密相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民主,最终在“三三制”政权建立前夕将民主理念初步变成指涉“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三三制”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3]戴维·赫尔德.民主与全球秩序:从现代国家到世界主义治理[M].胡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孙津.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一)[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胡明.陈独秀选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7]闾小波.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8]戴维·米勒.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马永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