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的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同质化研究

2015-12-15 07:59辛江慧张雨刘国兵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9期
关键词:选修课同质化应用型人才

辛江慧 张雨 刘国兵

摘要: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专业选修课与必修课存在同质化现象,本文分析总结表现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同质化、分析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同质化产生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并且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同质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87-02

一、引言

同质化最初是经济学方面的概念,是指同一类型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分别在性能、外观以及营销手段方面相互模仿,最终逐渐趋同的现象,在商品同质化基础上的市场竞争行为称为“同质化竞争”[1]。

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专业课程一般包含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等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限定选修课及专业任意选修课,其中对于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设置及管理每所高校均有一定的设计和规定。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的专业课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必修课是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此类课程是保证培养专门人才的根本。专业选修课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及专业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的课程。但一般来讲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基础,对不同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性质内部转换。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同质化的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同质化大环境影响下,高校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存在同质化现象。同质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促进教育的普及与均衡。但是,过度的同质化必然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影响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2]。

二、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同质化的表现与影响

(一)教学模式同质化

教学模式一般概括为在某种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作为结构框架来看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以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是通过教学模式作为活动程序体现出来的。教学模式同质化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教育的大众化与均衡,但也忽视了学习者对知识的需求差异,不能因材施教。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模式的同质化,具体表现如下:

1.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代表传统教学模式的起源,他们提出的是“教师中心,从课中学”理论。这种教学模式包括四个阶段:教师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阶段(明了);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联系起来阶段(联想);教师作出概括和结论阶段(系统);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即答问和作业)阶段(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进行研究“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只考虑如何把问题讲明白、讲透彻,而忽视了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不考虑教学的对象,忽视学生个体差异[3]。除此之外,传统教学模式还注重以课堂教学为主,强调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居于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等,都由教师决定。目前,车辆工程专业选修课与必修课基本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学生如何学这个方面往往被忽略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很难发挥出来。

2.教学手段的同质化。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和新成果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被引用到教学当中来。电脑等优越的科技成果在高校中基本得到普及应用,提高了教学条件的科技含量,教学条件得到充分利用。在车辆工程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手段上,教师普遍采用多媒体,讲授内容更加直观,但要求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而在现实中部分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有时整节课学生看到的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操作多媒体课件,操作着键盘和鼠标,知识点讲解也不深入,板书少也没有重点,从而形成一种现象“只见电脑不见人,只见投影不见文”。同时,学生的双眼整节课只看屏幕,容易疲劳分神,从而在心理上感觉课程比较单调(过去教师讲课的传统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单调),这并不是现代化成果应用的初衷。

(二)教学内容同质化

不同专业方向、同一性质的课程内容方面同质化严重。而高校中不少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均存在同质化现象,形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教师主要讲授基础知识、工作原理等,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改善方法:(1)通过学科前沿知识联系实践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2)教师可以将自己相关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延展,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也会得到激发。(3)目前高校教师一般课前几分钟到教室,下课即离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非常少。所以平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学生的综合素养会得到提高。

(三)教学评价同质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4]对于专业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最终评价,由于现代化工具增多,避免学生抄袭,几乎很少开卷或者采用开放性题目作为最终考察,一般都是采用闭卷考试。每门课最终成绩是由考试成绩和课堂教学评价按照一定比例累加生成。课堂上一般都要点名,让学生做习题,全勤并不能体现出一堂课的成功。成功的一堂课既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准备好每一句教学语言,而且更要有师生的互动交流,还需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及时有效地提醒学生纠正存在的错误。对于考试试卷的同质化而言主要表现为题型基本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目、简答题和计算题,几乎考的都是书本上面的知识,创新性的考试题目在试卷中犹如凤毛麟角,即使试卷中出现类似题目学生也几乎不会解答。

有效的改善措施如下:在课堂上加入研讨、辩论、演讲、竞赛、模拟实践等;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对所教授内容进行多角度阐释,优化知识结构,避免内容枯燥空泛化,同时充分利用自身教学经验,使学生听懂、领会并能灵活运用知识。

总之,对待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同质化的改善,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其次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最后是进行教学创新。老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应该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并且明晰教学规律[5]。高等学校要实现教育模式三方面转变:第一,改变“传道授业”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教学观念;第二,转变以学科专业为重点的教育思想,树立全面化知识的教育思想;第三,转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为追求目标的教育思想,树立三全育人的教育观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选修课的学生是学生自愿选择的,人数会或多或少,不固定,比起必修课,选修课应该具有更大的机动性和拓展性。因此选修课应该鼓励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同质化成因分析与对策

首先,课程体系设置相似,教学定位不清晰是课程教学同质化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同质化大环境下,各类高校相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大同小异,导致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存在同质化倾向。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紧密相关,而且要充分反映出本系人才培养注重的基础和特色。

另外,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培养目标趋同性强化了课程教学的同质化倾向。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应该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培养目标应该包涵培养人才的类型和详细的培养规格的确定。不同层次的高校缺乏明确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缺乏特色,规格单一、层次偏高、类型模糊而且培养模式趋同[6]。

最后,教学评估体制导致课程教学评价同质化。高等教育评估的同质化导致了课程教学评价的同质化。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的核心也是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不同,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就会有差异。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应该区别于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其主要承担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从事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生产中存在的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所以此类高校的课程教学评价也应该立足于工程应用,评价指标实现多样化。

四、结论

在高等教育出现同质化大环境的影响下,高校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也存在同质化现象。本文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存在同质化现象,分析总结其同质化表现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同质化,通过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教学创新来改善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同质化。总结导致产生同质化的三方面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程娓娓,周元宽.我国高校同质化相关研究综述[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1):14-18

[2]刘晴婧,于长志.我国高等教育过度同质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1,(05):9-12

[3]胡志峰.浅谈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J].飞(素质教育版),2013,(12):320-321

[4]张华.试论教学方法的理智传统[J].全球教育展望,2009,3(6):7-16.

[5]杨晓奇.教学资源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选修课同质化应用型人才
高职英语视听说选修课多元考核手段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