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福建古塔景观艺术与审美特征

2015-12-15 09:12孙群林阳高鹏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福州350118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石塔楼阁古塔

孙群,林阳,高鹏(福建工程学院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 福州350118)

探析福建古塔景观艺术与审美特征

孙群,林阳,高鹏
(福建工程学院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 福州350118)

从寺院古塔、山林古塔、滨海古塔、滨江古塔、城区古塔等方面,探析福建古塔的景观艺术与审美特征,指出福建古塔景观园林取法自然,师法自然,遵循原始景观所呈现出的精神底蕴,突出塔自身的文化特色,塑造出风格各异的古塔公园形态,深刻体现了八闽地理风貌与人文思想内涵。

福建;古塔;景观;选址;审美

福建目前留存有300余座瑰丽多姿的古塔,分布于八闽各地。福建依山傍海,地形错综复杂,而这些塔就耸立在八闽的山水寺庙之间,为秀美的河山增添了隽雅的风彩,对这些古塔景观遗址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下园林规划的重要课题。塔作为一种高级别、特殊的宗教建筑,选址尤为重要。中国古塔的选址主要受佛教义理、风水思想等多种因素影响,古人观察地形,审视山川形势与地理脉络来为塔选择最佳方位,每一座塔坐落的地方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而塔所在的不同地理环境则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观特色。本文根据福建古塔景观艺术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大致将古塔环境分为五大类,并通过对其景观特色的探究,寻找古塔在现代城乡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发展途径[1]。

1 福建古塔景观艺术特征

1.1 庄严肃穆、灵活有序的寺庙古塔

福建无论是城乡佛庙还是深山古刹,都留存有为数不少的古塔,这些神秘莫测的古塔渲染了宗教氛围,使信众产生崇敬之情。

1.1.1 寺庙中心位置的古塔

唐代之前,塔作为佛的象征,寺庙基本采用以塔为中心的布局形式,强调塔的重要性,突出其崇高地位。建于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8年)的东岩山塔坐落于莆田报恩寺大雄宝殿与法堂之间的中轴线上,宋代佛塔的位置已不在寺庙中心,按照佛寺布局规律,可推断东岩山塔应是在宋代之前古塔遗址上重建的。东岩山塔保持了早期佛寺空间布局的景观形式。报恩寺有着莆田民居的特点,基本为1~2层,红砖红瓦的悬山式建筑。东岩山塔为楼阁式石塔,三层八角,高20 m,四周被殿堂包围,空间较为局促,其粗壮厚重的塔身造型与四周低矮的砖砌殿宇形成鲜明的对比,颇显突兀,令信徒对佛教产生敬畏之感。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七层六角楼阁式,高25.6m的昭明寺砖塔(图1)坐落于福鼎昭明寺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的中轴线上,而我国唐代之后南方寺院已没有类似的格局,因此可以推断出此塔的前身应该在唐代之前就已建成。昭明寺塔周边空间比较宽阔,利于在远处欣赏其高挺的英姿。其他如建于明永乐年间,七层四角楼阁式,高30 m的莆田石室岩砖塔紧挨在大雄宝殿的正后方,塔后面即是山体,空间狭窄,利于建小型园林。以上这些塔的建造年代均在北宋之后,但由于它们始建年代应该在唐末之前,后来重建时又都在原址上修筑新塔,因此,真实地保留了早期佛塔的位置特征[2]。寺庙中心位置的塔是整个佛寺建筑的重点,体现了佛塔作为佛教徒崇拜的主要对象,呈现出庄严肃穆的景观特色。

图1 宁德福鼎昭明寺塔Fig.1 Zhaoming temple pagoda at Fuding,Ninde,Fujian

1.1.2 寺庙次要位置的古塔

随着佛教的世俗化发展,塔在寺庙里的位置开始发生变化,自宋代开始塔已不是寺庙的中心。这种改变是佛教建筑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互影响的结果。建于南宋年间(1228-1250年)五层八角楼阁式,高48.27 m和45.066 m的泉州开元寺东西双石塔,分别位于大雄宝殿前左右两侧草坪上,直线相距200 m。东西塔巍然对峙、高大挺拔、气势逼人,使整个开元寺的建筑格局显得格外宏伟壮观。这种位于大雄宝殿两旁的双塔,还有建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九层八角楼阁式,高7.6 m的福州涌泉寺千佛双陶塔;建于北宋年间五层六角楼阁式,高6 m的九座寺双石塔;建于北宋大化年间(1107-1110年)五层八角楼阁式,高44.8m的龙华寺双石塔;建于明代的七层六角楼阁式,高4.32 m的福鼎清溪寺双石塔和七层六角楼阁式,高8 m的三福寺双塔等。这些双塔都位于大殿前方左右两边,对寺庙建筑布局与意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视觉作用,承托了寺院的整体气势[3]。位于中心位置或大殿两旁的塔都显得比较庄严肃穆,但还有些寺庙古塔采用有序灵活的园林布局,结合殿堂、植物等,塑造出佛教的意境,使宗教空间、寺庙园林空间与寺庙外部环境空间紧密联系,让香客沉浸在宗教精神中。福州涌泉寺香道两旁井然有序的18座高4m的五轮石塔与周边高约2 m的红墙和参天古木,一起构成曲径通幽之感,营造出浓厚的宗教气息,使人一进入此景观空间,即被带入清新、优雅的环境中,有着超凡脱俗之感。还有建于明代六层八角楼阁式,高7.2 m的惠安平安寺石塔,位于寺院围墙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在阳光照射下富于光影变化,构成虚实相济的迷人意境,格外幽奇。建于唐代高8.5 m的福鼎太姥山楞伽宝塔与高2.9 m的连江宝华晴岚塔均位于寺院旁的小山上,显得冷清孤傲;建于北宋高3 m的福清石竹寺灵宝飞仙塔立于悬崖边的岩石上,亭亭玉立,俏丽高洁,恍如仙阁,有超然之感。

这些布局多样的古塔与寺院既密不可分又相映成趣,不仅渲染了寺庙景观庄严的佛教氛围,而且使周边环境更增添了些许神秘气氛。

1.2 诗情画意、挺拔瑰丽的山林古塔

福建古塔景观中最为精彩的莫过于在山林中的古塔。这里所称的山林古塔主要是指那些处于山峦间的风水塔。

1.2.1 山河古塔

山林古塔最具景观价值的是位于江河与溪流畔山上的塔。古人充分借助福建多山多水的自然条件,将塔与山水巧妙融合,形成“塔、山、水”相互依存的浑朴风格。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的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南平东西双石塔坐落于闽江两岸的山峦中,东塔高27.27 m,位于城区东北鲤鱼山半山坡,西塔(图2)高21.21 m,位于城区东南九龙岩山巅。东西塔夹闽江而对峙。因建溪与西溪在南平城区东面相汇成闽江向东流往福州,为了防止江水把南平的文运和财运带走,故在闽江两岸分别建东西双塔,以锁水口,保佑南平居民幸福安康、人才辈出。如今,西塔所在的九龙岩已建成规模宏大的九峰山公园,具原生态森林景观,站在西塔旁可望见浩瀚的闽江奔流而下,还能遥望江对岸隐藏在密林中的东塔。南平东西双塔构成福建最壮丽的山河双塔对峙景观。位于南平松溪县城南松溪西岸、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的奎光塔(图3)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通高23 m,围绕着奎光塔如今已经建成占地面积33 300 m2的塔山公园,并归入文秀湖文化旅游区。登上塔顶可俯瞰城区、松溪及周边群山风光,形成颇具画面感的近、中、远景,宛如一幅立体山水画卷[4]。其他还有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含光塔,高26.7 m,位于松溪县城东面敖江东南面斗门山巅;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5年)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多宝塔,高26.8 m,位于建阳城关南面崇阳溪西岸鲤鱼山巅。这些古塔与山川河流、山林植物有机结合,形成意蕴深远的自然风景;整座园林以塔为中心展开,道路分布以山脊或山谷为走向,上山道路曲折有致,顺应山形的变化,向上可欣赏高远景色,向下可俯视周边风光。

1.2.2 山野古塔

有部分山野古塔周边没有河流,是纯粹的风水塔,它们一般建在郊外风景秀丽地带。如建于宋代的四方形窣堵坡式的牛尾塔,高8.3 m,立于南安英都镇旁的一座隆起的山坡上,为实心五层花岗岩塔,远望如牛尾,旁边为英都通往晋江、安海之要道,为古代英都对外交通的必经之地,该塔则成为地标建筑。从牛尾塔旁可遥望远处英都镇,但见宅院错落,沃野阡陌,缕缕炊烟在绿树掩映中徐徐飘散四方。“古塔望远”已成为英都十二景之一。其他如宁德地区福安县的建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九层八角楼阁式的倪下塔,高7.2 m,位于远离村庄的荒郊野外,为镇山之宝,保佑着行旅商人及赐福一方百姓,塔旁为福州通往福安的驿道。倪下塔选址在三个低矮山峰间的平缓地带,所在位置是周边三个村庄等距的中心位置,古塔、民居、风水树构成丰富多彩的乡野景观。

大型的山林古塔便于登高眺览,使山体更加雄伟壮丽,使江河更为清绿多姿,而小型塔则平添了些许野趣。

图2 南平西塔Fig.2 West pagoda at Nanping

1.3 水天相连、巍然屹立的滨海古塔

福建海岸线曲折,为了船舶的安全,八闽先民在海边建了许多航标塔,作为海上船舶归航的标记,在天气晴朗时,于数十里之遥就可望见塔高耸的身影。

1.3.1 临海古塔

福建最富盛名的临海古塔是六胜塔。六胜塔通高36.06 m,五层八角楼阁式石塔,位于石狮泉州湾入海口的石湖半岛之上,是宋元时期的航标塔。六胜塔公园地势得天独厚,三面环海,以石塔、东岩寺、池塘、沙滩,树林、海港、轮船以及一望无际的大海,共同构成一幅气象万千的壮阔美景。游人登塔可俯瞰海中船帆,遥望西面的清源山与紫帽山;南面与姑嫂塔相望,每当夕阳西下海天一色时,仿佛身处蓬菜仙岛。其他滨海古塔如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三层四角窣堵坡式、高8.6 m的晋江金井镇无尾塔;明万历13年(1585年)五层四角楼阁式、高15 m的莆田塔仔塔及建于明万历46年(1618年)七层八角楼阁式、高30 m的莆田东吴石塔等,均具备良好的海滨景观特色[5]。

1.3.2 海边山巅古塔

把海边山巅之塔划归海边塔,是因这些塔与普通的山水古塔景观有所不同,具有碧海青天的山海景象。福建最著名的滨海山巅古塔是石狮姑嫂塔。姑嫂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坐落于宝盖山顶,东临台湾海峡,为五层八角高22.9 m的楼阁式石塔。宝盖山凌霄独立,为花岗岩山体,山上无土、无水,植被稀疏,岩石暴露,虽然高度只有210 m,但东面为大海,四周为平原,所以显得特别雄伟,而姑嫂塔依借磅礴的山势,显得更加巍武,具有北方古塔大气硬朗的建筑风格。姑嫂塔立于宝盖山的制高点,以点控面,游客可通过盘山公路或拾级而上的石阶,达到山顶。目前政府筹建宝盖山生态文化公园,占地面积6 km2,把整座宝盖山都涵盖在内,公园以宗教文化艺术及展现石狮地方风情为主题,中心景区有姑嫂塔、石径塔、虎岫寺和朝天寺,其余还包含云墩、龙穴、吴圆和青年水库以及双髻山等景区,利用盘山公路把所有景点连成一个大景观。类似的海边山巅古塔还有建于五代末期(?)宝箧印经式的天中万寿塔,高7.4 m,位于仙游凤亭山顶,不远处就是碧波荡漾的东海;建于元至正10年(1350年)两层八角楼阁式的普光石塔,高12 m,位于连江云居山巅。登塔眺望,四周峰峦叠嶂,东看一望无际、浩瀚的东海,西望清澈蜿蜒的岱江,南视川石等诸岛,北瞰黄岐半岛,大好河山一览无遗。

图3 南平松溪奎光塔Fig.3 Kuiguang pagoda at Songxi,Nanping

1.3.3 海岛古塔

福建海岛众多,有少数塔建在海岛上。云霄石矾塔位于漳江入海口的石矾礁石岛上,始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为七层八角高24.8 m的楼阁式空心石塔。它如中流砥柱,屹立海中,与将军山隔海相望,被视为云霄的标志性建筑。其他海岛塔有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楼阁式、高32 m的东山文峰塔,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高19.5 m的马祖东莒岛的东莒灯塔以及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高14.2 m的马祖东引岛的东引灯塔。

滨海古塔园林是以古塔为核心,海洋为背景,集旅游、生态、娱乐为一体的景观艺术,充分体现了福建海洋文化特色。

1.4 写意抒情、玲珑多姿的滨江古塔

位于江河溪流旁的塔多是引航导渡的航标塔或镇妖保安的风水塔。福建滨江古塔景观丰富多彩,这与福建内陆水运的发达以及民间浓郁的风水思想是分不开的。

1.4.1 临江古塔

福建河流众多,先民在江河以及一些支流畔建有不少塔,直接位于江边的塔较少。如建于民国时期、高25.3 m的尤溪福星塔(图4)为楼阁式砖塔,位于城东入口处,对岸是紫阳生态公园。福星塔公园以“福寿文化”为主题,塔前方立一块刻满“福”字的景观石,观景平台地面浅浮雕松鹤、元宝等吉祥图案,一到夜晚,福星塔灯火通明,与尤溪两岸的彩灯构成一幅星光璀璨的迷人夜景。建于宋代、高2.5 m的文兴古渡塔为宝箧印经式塔,位于泉州丰泽区丰海路的文兴古码头,面对晋江,江对岸为中芸洲岛,风光秀丽,碧波荡漾;南平漳湖的建于明代八角七层楼阁式、高16.3 m的万寿塔,位于闽江畔,三面环水,是闽江少有的临江塔。其他如建于清代的五层八角楼阁式、高8 m的永春蓬莱双塔;建于明代的五层六角楼阁式、高17 m的安溪雁塔等均临江而建。临江古塔作为亲水建筑,往往作为景观主体来建设滨江公园。

图4 三明尤溪福星塔Fig.4 Fuxing pagoda at Youxi,Sanming

1.4.2 桥畔古塔

福建历代古石桥众多,建造者常在桥旁建塔,具有消灾镇邪之意,表现了古人避邪趋吉的良好祈望。洛阳桥是中国最古老的跨海式石桥,坐落于泉州洛阳江入海处。洛阳桥上有8座古朴雅致的石塔,其中桥北双塔位于桥北面,月光菩萨塔、阿育王塔、镇风塔和陀罗尼经幢塔位于桥中间,桥南塔和十方塔在桥南。洛阳桥8座石塔有5种建筑样式,这些造型各异的塔在变化中求统一,在对称中求灵活。洛阳桥8塔与石亭、中庭历代碑林、榕树、昭惠庙、真身庵、护桥神将和蔡襄祠等共同构成景观。福建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桥头塔,如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楼阁式、高6.7 m的福清五龙桥石塔;建于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年)宝箧印经式、高4.7 m的同安西安桥石塔;建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楼阁式、高5.05 m的福清龙江桥双塔以及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楼阁式、高7 m的南安永济宝塔等。

古桥通过古塔的点缀,桥边风水树,构成一幅古朴、雅静的景观空间。

1.5 幽居繁华闹市、落寞孤单的城区古塔

城区中大型的古塔常常是一座城市或某一地域的标志。一些高大的古塔打破了城镇建筑的格局,产生竖向的视觉构图,增添了空间的审美情趣,丰富了城市的天际线,在古塔园林与城市建设之间寻找平衡点。建于五代末期、高35 m的乌塔,耸立在福州市区中心南门兜海拔86 m的乌山脚下,是榕城文化历史的一个标志与缩影,同时也具有其他城市建筑无法替代的景观功能。20世纪90年代初,福州市政府着手改造乌塔所在的区域,拆迁周边杂乱的木构民房,并规定降低周边建筑高度,墙面一律采用灰白色,建立乌塔文化公园和大型休闲区,使乌塔景区成为福州名山寺庙民俗游的重要景点。如今,乌塔与乌山风景区连成一片,从人声鼎沸的南门兜一进入古朴的乌塔公园,周围树木掩映,环境优雅,顿觉无比清净,心灵得以净化[6]。其他城中古塔还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五层八角楼阁式、高4.5m的泉州定心塔;建于北宋七层八角楼阁式、高7 m的福州尚宾石塔;建于唐代(?)十三层八角楼阁式、高13 m的罗源万寿塔等。虽然这几座塔体量较小,但也不能忽视其在创建城市特色园林中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景观效果。福建大多城区古塔虽位于繁华拥挤的闹市,但在现代化城市快速发展中,已显得孤单寂寞。

以上把福建古塔景观划分为五类,其实如此分类并不十分严谨,如有些塔既位于寺庙里,也处于山水之间,如涌泉寺的千佛陶塔、霞浦虎镇塔、昭明寺塔等;有的塔既在海边,又位于山上,如姑嫂塔和普光塔;还有的城区古塔位于寺庙中,如泉州东西塔、福州于山白塔等。这充分体现了福建古塔景观多样化的特点。

2 福建古塔景观审美特征

福建古塔兼得南方秀丽与北方雄伟之美,蕴含着八闽浓郁的自然、历史、人文气息,具有独具一格的审美特征,其300余座古塔样式繁多,每座塔都为景观的建造提供不同的审美趣味。

2.1 样式之美

福建古塔建筑类型多样,有楼阁式塔、宝箧印经式塔、窣堵坡式塔、五轮式塔、亭阁式塔、幢式塔、喇嘛式塔以及密檐式塔等,造型各异,姿态优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这些形状各异的塔赋予园林截然不同的景观效果,如高大的楼阁式塔给人乐观、奋发、进取的精神,而矮小的宝箧印经式塔则饱含深邃、悲情、神秘的异国情调。福建还有一些古塔景观拥有多种类型的塔,如泉州开元寺除了楼阁式的东西塔外,还有宝箧印经式塔、五轮塔和幢式塔等,使开元寺园林显得变化多端。

2.2 高低之美

福建古塔高度参差不齐,自1~2 m到40余m不等,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层次丰富,形成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为景区增添了风采。如雄伟高大的开元寺东西塔、于山白塔、石狮六胜塔、乌山乌塔和南平东西塔都是园林中最突出的建筑。还有一些小塔也颇为可爱,如高度只有1.03 m的鼓山罗汉台塔、2.3 m的连江明禅塔、2.6 m的承天寺五轮塔、2.8 m的宁德报恩寺塔、3 m的惠安浮山塔、4 m的同安东桥经幢塔、4.7 m的同安西安桥塔、4.8 m的仓山石步塔仔、5 m的开元寺阿育王塔以及7 m的林浦石塔等,作为园林建筑小景,给人小巧玲珑的美感。

2.3 色彩之美

福建古塔的建造材料多样,其中石塔最多,其次是砖塔、还有少量陶塔、土塔、木塔和铁塔等,不同材质的塔色彩纷呈,为景观艺术平添了情趣。如福州涌泉寺千佛陶塔为陶土分层烧制,榫卯拼接而成,塔身施色釉,呈现陶红色,与四周参天绿树形成红绿互补色。其他如东西塔的青古铜色、乌塔的深灰色、白塔的雪白色、星塔和姑井塔的红色、幽岩寺塔的棕青色等均使景观更加绚丽多彩[7]。

2.4 地域之美

福建古塔的地理位置较多样化,有寺院、山林、海边、江河、乡村和城区等,与小家碧玉、大同小异的江南园林截然不同,具有极其复杂的造景空间,每一座古塔园林都有其别具特色的怡人景色。福建寺院古塔景观的庄严、山林古塔景观的多姿、海边古塔景观的辽阔、江河古塔景观的抒情以及城区古塔的孤单,都能有机地与各种环境相互结合,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审美特征。

2.5 生态之美

福建许多古塔多建在环境优美的地方,远离城镇,远离人烟,具有一种远隔世俗、脱离尘嚣的生态美。因塔属于阴宅,不是用来居住的,特别是风水塔皆为镇邪化煞之物,其选址与其他建筑不同,基本都是远离居住区,因此,福建大量古塔景观具有世外桃源之美。如菜溪岩石塔、风聚塔、佛岩塔、鼓山海会塔、七佛经幢塔、报亲塔、白莲塔与相公塔等都是位于生态条件极好的山林间。

2.6 动静之美

福建古塔景观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些古塔大多数位于山水之间,而登山之路往往蜿蜒曲折,自然形成了动静之美。如建于明代的凌霄塔位于福安坂中江家渡村的后山顶,游人登塔需要一步步地拾级而上,心理上完成由俗入仙的转换。

2.7 文化之美

福建古塔蕴藏深厚的人文价值,为景观艺术增添了文化底蕴。古塔是雕刻、书法、绘画的载体,包含宗教、民俗、诗文等诸多元素。福建历代古塔都有文人参与建造,追求景观意境和景相结合,如塔上的匾额与楹联可以使游人在有限的景观内创造无限的思维空间。当前在建设古塔公园时,要善于挖掘塔深邃的文化价值,强化古塔在当地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力,提升景观乃至周边区域的文化品位,使古塔园林成为具有厚重历史沉淀的古文化景区。如目前已经建成的乌塔公园、吉祥寺塔公园、江上塔公园、雁塔公园等,均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8]。

综上所述,福建古塔具有极高的造型艺术与造景潜力,可以开辟成风景区、城市公园或文化广场等景观,带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3 结语

古塔景观是一个融建筑遗迹、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园林。瑰丽多姿、造型各异的塔可以是公园、山水、城乡的点睛之景,还可成为其他场所对景、借景的建筑,在建设独特自然景观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福建古塔景观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突出塔自身的文化特色,创造出风格各异,“塔、自然、人”三位一体的古塔公园形态,彰显了浓郁的地域特征,深刻体现了八闽地理风貌与人文思想的内涵。探寻福建古塔在未来现代城乡园林中的发展途径,对古塔景观进行修复与重建,有利于维护历史文化氛围,凸显文脉价值。这些古塔景观作为历史文化与城乡发展之间的纽带,遵循原始景观所呈现出的精神底蕴,是对八闽古塔文化的传承与继续。

资料来源: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1]张科.浙江古塔景观艺术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4:62-63.

[2]白占微.福建古塔文化[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59-68.

[3]丁兆光.传统风水思想对中国佛寺园林的影响[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31-32.

[4]马海霞.河南古塔景观价值的开发利用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17-19.

[5]张觉明.中国名寺风水[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264-266.

[6]倪琪.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65-67.

[7]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97-198.

[8]戴孝军.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D].济南:山东大学,2014:166-169.

(责任编辑:许秀清)

An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s at Fujian ancient pagodas

Sun Qun,Lin Yang,Gao Peng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350118,China)

The artistic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s at Fujian ancient pagodas are analysed from the aspects of pagodas inside temples,pagodas on mountain/hills,seaside pagodas,riverside pagodas and city/town pagoda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goda landscapes and gardening is discussed,which generates from the nature and follows the nature.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the pagodas are elaborated,which observe the spiritual elements of the original landscapes.The diversified shapes of the pagoda parks are illustrated,which embody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humanistic ideological elements of Fujian areas.

Fujian;ancient pagoda;landscape;site selection;aethetics

TU-8

A

1672-4348(2015)06-0590-06

2015-09-17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118)

孙群(1971-),男,浙江绍兴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佛教建筑、建筑美术、闽台民间美术。

猜你喜欢
石塔楼阁古塔
紫檀木边嵌玉 石楼阁图挂屏
他用筷子搭起心中的楼阁
有 缝
补缺口
古塔
亭台楼阁知多少
景州古塔
郑州:东方古塔博物馆
无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