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书娟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模式探微
■文/朱书娟
高效的地理课堂要求凸显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收获到知识,还能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师应从课前的准备、培养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以及重视课堂练习等方面着手。
要实现课堂的高效需要地理教师精心备课,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一方面要备教材,教材是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有效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创新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地理教师要领会新课改的教育思想,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钻研,了解教材的特点;必修二是与人的发展相关;必修三是与区域地理相关;此外还要明确每个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统观全局,对如何安排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一方面还要备学生,每一个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做到以生为本。在此基础上以教材为中心,向课外扩展,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料,例如地理图片、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高中生发展特点的高中地理教案。
例如在上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笔者让学生谈谈自己亲身体验到的气候变化异常,有的学生提到了2008年那场轰动全国的雪灾,有的学生提到了自己见到夏天下冰雹的事,有的学生提到了冬天越来越暖,然后让学生谈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最后教师再加以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理解。例如上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为本市的绿化建设提点意见,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打破了传统地理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环境、了解社会,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例如上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考虑到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于是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有的小组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交流,有的小组对“如何开展土壤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小组对“人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环境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其中有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哪个更重要?两者之间可以做到平衡吗?”笔者认为这个学生提出的疑问很中肯,但笔者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为深刻。
例如在学习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笔者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互相解答。不仅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知识巩固的效率。当然也可以是教师自己设计练习题,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技巧,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巩固训练时,教师要注意及时反馈。反馈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学生的自我反馈、他人反馈、小组反馈以及教师的反馈等,通过反馈使学生明白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以便及时纠正。利用练习和反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复习,进一步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提高巩固知识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总之,高效的高中课堂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要相信学生,学会放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能够在每一节课结束后都有所收获。通过高效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从内心深处把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为了应付高考,这才是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编辑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