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航 郭便 曹凌++李飞舟
摘要:地方院校特别是在高等师范教育基础上发展建设的多学科院校,工科专业建设主要存在人才缺乏、规划不合理、硬件建设滞后、专业特色不鲜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困惑工科专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对存在问题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该类院校工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为:人才先行,规划合理,硬件达标,特色鲜明。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多学科性院校;工科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89-0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师范生就业日益弱化的双重冲击下,诸多地方师范院校走上了一条以规模急剧扩张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化发展之路。机械、电气、计算机等应用性强的工科专业,由于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好、报考人数多等原因,成为此类院校追随的热点。然而由于起步晚、办学经验不足、受师范教育传统的办学思路及惯性的影响,致使这类院校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与行业需要相脱节、教学方式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操作、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等问题[1,2],因此必须探索当前形势下此类院校工科专业建设及发展的新途径,以提高其工科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地方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地方师范多科性院校工科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工科专业建设人才。工科专业目前缺乏以下教学及管理人才:一是对学院工科专业布局统筹规划、专业结构进行优化、把握工科专业方向及专业特色的领导者和设计师;二是对本专业建设有明晰的构想,能够组织专业建设队伍有效地开展工作的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带头人;三是熟谙工科专业教学规律的管理者及监管者,有些工科专业的教学管理沿用或类用师范教育管理模式,仿效、借用别的院校的管理办法,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效果不佳;四是结构合理的、具有理论水平又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师资队伍。
2.工科专业设置布局不合理。一是新专业设置时急功近利、追随热点,致使所上的新专业不具有本院及地方特色,与其他学院相比缺乏竞争力;二是校内工科新专业设置时,由相关系、二级学院做主,大都依据原有师资,专业的设置无统筹规划,各自为政,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求得本系部的长远发展,能沾边的系部都想创办拥有自己的工科专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出现校内不同院系创办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混乱情况,导致相同专业及类似专业重复建设,不利于资源共享及专业做大做强;三是有的工科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本末倒置,存在先建专业,然后再根据需要引进教师的现象,致使所建专业无懂行人规划,师资力量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几个教师承担一个专业的专业课课程教学任务,一个教师一学期上三门以上专业课的现象,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四是学院所设置的新的工科专业布点与教学实力强的工科类院校雷同,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设置初期就不具备竞争优势。
3.硬件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工科专业建设的投入经费大、难度大,学科实力不强,学院起初避重就轻,先建设学科实力强的师范类专业,没有将工科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规划,近年来随着工科招生量的急剧增大,致使工科教学所需的教室、实验室、教师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严重短缺,远不能满足需求;实验设备陈旧、套数少,也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适用此类院校工科学生的教材、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偏少,教材大多选用国家985或面向21世纪教材,理论偏深、实例不足,不符合此类院校人才培养要求。
4.专业特色不鲜明。首先,新专业设置时就存在先天不足,没有形成专家、地方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专业遴选机制,没有形成地方需求特色。一般由院系根据自己的现有师资及办学条件申办新专业,院系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申办新专业时要么追随热点,要么效仿其他院校,致使新建专业在设置之初就脱离了地方需求,不具备地方特色及比较优势;其次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内涵建设得不到保证,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也以效仿为主,没有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及师范院校特点,形成自己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二、地方师范多科性院校工科专业建设的思路
师范多学科院校中工科专业建设及发展应按照以下思路进行:人才先行,规划合理,硬件达标,特色鲜明。
1.人才先行。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没有优秀的、符合工科专业建设的领导者、管理者及教师队伍,就不能实现工科专业的建设目标,更谈不上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工科专业建设应首先满足对人才的需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工科专业建设急需的人才,一是引进或聘用学科带头人,为工科教学及科研奠定方向及统筹规划基础;二是在与工科教学科研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安排熟谙工科教学及管理规律的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工科专业的教学、科研管理相关事务,按照工科专业规律实施教学及科研管理,避免以师范教育的管理模式类推工科管理;三是降低从硕博士毕业生中招聘专业教师的比例,增加从社会各界,特别是厂矿企业招聘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将一些既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引入从事工科专业教学;四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科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培训计划,增强教师的实践水平及能力;也可从企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面向学生授课,指导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2.规划布局合理。一是新专业构建时,不贪大求全,遵循超前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及系统性原则,不以院系利益为基;二是对学校现有工科专业及教师队伍进行整合,在校内形成合理的工科专业布局,避免不同院系存在相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现象,集中资源、精力,做大、做强某些工科专业;三是形成工科专业建设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规划,包括明确的办学方向、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应的方针和对策。学校应有新工科专业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对布局不合理的现有工科专业进行整合、优化专业教师队伍;院系应有本院系专业发展数量、相关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规划;专业教研室应有本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规划;教师应有授受课程建设规划,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的、切合实际的、合理的规划方案,使工科专业发展有章、有序。
3.硬件达标。硬件建设应满足现有教学科研的基本需求,首先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工科专业教室、实验室、办公等用房短缺问题;同时加大实验设备、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其次加强教材建设,自编或采用符合本校生源层次及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
4.特色鲜明。一所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学科专业竞争力体现在其办学特色上,学校及相关专业要维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创办自己的教育特色及特色专业,那些设置于地方的区域性高校,特别是师范多科性院校,如果没有在相同的专业名称下,形成基础理论扎实、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特色专业方向,并以此形成和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那么,这样的学校就没有发展的空间,迟早要被社会经济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机制所淘汰。地方师范多科性院校工科专业建设应充分利用其地缘优势及师范多学科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①立足地方,形成地方特色工科专业。首先,地方师范多学科院校在设置及建设工科专业时,应充分调研地方经济建设及发展对人才数量及其知识结构的需求,充分认识自身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创办建设特色鲜明,符合地方经济需要的工科专业,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这样才能维持学校及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在专业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地方企业的设备及人力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为特色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基地及人才保障。②发挥师范多学科优势,形成师范多学科特色工科专业。在师范多学科院校中创办工科专业,虽然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但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文、理、工、管、经济、艺术、体育等多学科共存一个校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科间相互渗透和相互交流。工科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共存一个校园,对工科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理性思维的完善等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对培养工科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演讲判断能力、哲学思维能力等都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多学科性为工科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对于共性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工科学生调整、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经济建设对科技人才的需求;第三,多学科性为工科教育研究,为工科的基础课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师资和试验设备,有利于实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开展对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在师范教育根基上发展而成的地方性多学科院校,工科专业的建设具有很大的难度,为了提高工科教学质量,培养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维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迎难而上。工科专业建设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多个方面,必须责任明确、落实到位。学校是专业建设的总设计师及保障者,应加强工科专业建设的领导,做好统筹规划;院系及专业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中间力量,应做好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等具体工作;专业建设不能忽视学生的内在因素,应加强学风建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加强实践教学中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及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办好工科专业。
参考文献:
[1]刘爱生.地方师范院校的转型成效前景与道路[J].教育学术月刊,2010,(1):50-53.
[2]李军靠,杨建军.地方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障碍透析[J].教育评论,2007,(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