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意象的精神内涵:儒释道思想交融的自然流露

2015-12-15 14:25:01尹天梅安徽马钢技师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意象诗歌精神

尹天梅(安徽马钢技师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

王维诗歌意象的精神内涵:儒释道思想交融的自然流露

尹天梅(安徽马钢技师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

摘要:王维诗歌的意象,唯美而清新,思想内涵丰富。试图从其诗歌意象的主要代表:“明月”、“白云”和“空山”三个具体意象来分析王维诗歌的精神内涵,并进一步分析王维诗歌的思想本源,力图说明其诗歌是儒释道思想的交融产物。

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王维诗歌的具体意象选取。主要从三个主要意象来分析王维诗歌的特征;第二部分,探索王维诗歌的思想本源,分析儒释道思想对王维创作的影响;第三部分,结语。总结王维诗歌的精神内涵,提出王维诗歌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诗歌;意象;精神

唐代的河东文化璀璨夺目,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王维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王维的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读后有一种绕梁三日余音犹在的感觉。这主要是由于他受前辈王绩的影响和启发,把山水诗与田园诗融为一体,推出了崭新的诗体: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其作为这一诗派创始人与大师的历史地位。他的作品中诗中有禅、诗中有画、静中有动,为我们建造了一个空灵澄明的世界,无论从诗歌的意境还是艺术特色来说,都是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

王维诗歌的主要意象即通过对自然界一些特别的景色的描写来表达其内心世界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虽然各个时期特点不同,各有所侧重,但每一时期从其诗句中流淌出来的人文宗教情怀,仍综合反映了作者的精神世界。本文准备从王维诗歌的主要意象入手,将其分类组合,如空山意象、白云意象、明月意象。通过分析它们能够得出潜藏在其意象背后的深刻内涵,如王维融禅入诗的艺术特色、闲适超然的人生态度、高洁闲雅的人格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王维诗包融的儒道释的多维思想。

1意象的选取

1.1从明月意象看诗人的品格

王维首先作为一个儒家文明培养出来的士子,具有中国传统文人都具有的基本价值观。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都具有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即追求内心的澄明高古,及独立不群的探索精神。而明月似水的境界恰恰能反映诗人的这种内心追求。读《竹里馆》的明月意象: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历来被广为传诵。寥寥数语,道出了一个在仕途上不得意的士人的寂寥情怀。一方面追求弹琴思古的境界,一方面反映出内心隐隐的矛盾心理。一个“独”字刻画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加上“深林”、“明月”,场面略显悲凉。诗人有心报国,无奈为奸人所迫解甲归乡的感伤情怀跃然纸上。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明月相照的幽篁中,一个素衣抚琴的士人,边弹边大声长啸的不羁画面,明月恰成了他纯洁高古品格的写照。

再看一首《酬张少府》中的明月意象: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首诗是王维向张少府诉说彻底退出朝廷后的生活情态的写照。是一种对官场名利彻底放弃后的释然,是返璞归真生活的真切体味。正如诗中所说的那样:“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这种场面,仿佛让我们又重新回到了魏晋名士云集的时期,大家一起拥抱自然,回归自性,过着和天地大道相来往的“性灵”生活。“山月照弹琴”,是多么美好和惬意的图画。诗人松下轻抚琴弦,悠扬的古曲伴着松风阵阵传向远方,一阵山风袭来,掀起衣带裙边,大有飘飘欲仙之感。更有周围群山似在侧耳倾听,一轮明月爬过山岗把皎洁的月光洒在眼前的琴上、身上和大地上,如水一般。这种情境与诗人所怀的出世之想相映成趣。后面一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更是表达了诗人与世事相隔绝,彻底与自然融合的心境变化。

1.2白云意象看王维的闲适心境

白云本为自然界普通的自然现象,但到了王维那里,瞬间就变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之物和一种想往的生活状态。早年隐居终南山的山水诗《终南山》写云就极具气势和神韵。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首诗描绘了终南山的整体风貌。“近天都”言其高,“到海隅”言其远,“分野中峰”言其大,“白云青霭”言其变,“隔水问樵”言其空旷。用白云分合变化这一细节描写,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使整个画面有一种空明变化之态,反映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向往。

《辋川集》中有首《欹湖》诗,短短二十个字,描写白云更为传神。

吹箫临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诗的画面感极强且生动,尤其是末尾“青山卷白云”一句,不说“白云卷青山”,而是相反,仿佛是青山卷拽住白云让其不走一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别具一番情态,叫人称绝。

另外一首《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诗写于开元末诗人隐居终南山期间。此时诗人政治上失意,暂时在终南山隐居。“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描写了诗人兴致所至,随意探究自然情境的心态。高兴的事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可是什么能让诗人如此兴奋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点睛之笔。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行到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化机之妙。”“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更说明了诗人随遇而安的适意心境。诗人在终南山过着“坐看云起时”的神仙日子,常在“谈笑无还期”的乐趣里。也会发出“胜事空自知”的感叹。一个“空”字,流露出诗人找不到知音的稍许落寞。

1.3空山意象的禅意

从意象的角度,“空山”最能体现王维诗歌的“禅性”。“空”本来就是禅宗重要的教义。体现出宗教对世界本源的探求。这种追求和体验过程,是需要心灵和自然现象的某种契合才能感悟到。王维自小受佛教影响较深,加之在官场多年的沉浮,触景生情,自然能够在空山的环境中体味出禅的意味。

如《鹿柴》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小诗是很著名的一首唐诗,深受后人喜爱。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深山晚景图。山深而空,难以寻到人踪,偶尔听到深谷里传来几声语音的回响,想是采药人的相互呼唤。夕阳透过密密的树叶,斜照在青苔上。这种意境真是真切而耐人寻味。用“人语响”来反衬空山之“空”,用夕阳返景斜照青苔反显林密清幽,瞬间让我们感受到一幅光与影、明与暗对比强烈的美丽图画。同时我们在短短几句中又能体会到自然流淌而出的禅意。空山空寂,密林清幽,偶尔传出几声人语,也不能改变山的清幽宁静。在此环境中身心自然全部放下,从而与天地宇宙相交通,并进而契会融合,体会到“道”的真谛,这也是历代高士们一直孜孜追求的境界吧。

与之相类似的《鸟鸣涧》,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反面以动衬静,与《鹿柴》相比更有生动的画面感。这一手法,印证了南北朝王绩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情境。诗人把这一手法运用的相当娴熟,更衬出夜里山的空寂,禅意盎然。

2儒释道思想对王维创作的影响

唐朝作为文化和思想兼容并蓄的典型时代,思想开放,包容性强。王维作为其中杰出的文化代表,思想上同样收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浸染。“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道教的影响则丰富了唐诗的想象。”

三家思想对王维的影响贯穿了他的一生,也就自然而然影响了他一生的诗歌作品,但每个时期,这种影响各有所侧重。主要是在王维的一生中有这样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发生大事对他的影响:1.开元九年,王维初踏仕途,遭遇伶人舞黄狮案而遭贬;2.开元二十四年又因张九龄被罢相遭贬;3.安史之乱被迫授伪职,战乱平复后,以《凝碧诗》和其弟的削官求情而没有被定罪,但此后人格尊严受到打击心态变得更加复杂,将更多精力投入佛教信仰,求得心灵的慰藉。每个思想变化时期,其诗歌特点都会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每个时期其主导思想的侧重而有所不同。入仕得意时,儒家进取的思想在其诗中占主导地位,失落时,道家避世安处思想和佛家心灵超脱思想则会占据主导地位。下面就三家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2.1儒家思想对其的创作影响

儒家思想在王维诗歌创作早中期起到主导作用。儒家思想主张进取精神和与社会和谐相处,对受儒家思想教诲的王维来说,必然会在其诗中有所体现这种进取和包容的精神。儒家宏阔的视野、积极的入世精神,让王维在诗歌的意象选取上更加自由广泛。奉和应制、咏史抒怀、送别赠答等等诸如此类体裁丰富,应有尽有。

《少年行》中:“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展现了其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上张令公》中“学易思求我,言诗或起予。当从大夫后,何惜隶人馀!”表现了诗人希望自己有一席用武之地的努力;《渭川田家》中“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诗意恬静和谐。诗歌里人与田园、自然与社会构成了一幅相依相容的图景,和谐而宁静,充满了儒家的社会理想精神。

2.2道家思想对王维的影响

王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佛教对他有一种天然影响,但唐朝的开国之初道教成为国教,道教超脱的思想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也有很大的潜移默化作用。道家的寄情山水、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然也成了王维在政治上失意时一种必然的思想选择。道家思想对其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歌的深远意境和超然的生活态度上。如《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隐隐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写了久雨之后的辋川风光。全诗将辋川恬静的田园风光与闲适安逸的生活相结合,创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陶然忘机的超然境界,其中“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句,更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修习黄老之术的高士独自在山中静坐,不喜与世人同流的超凡脱俗的清新场景。

2.3佛禅思想的领驭作用

佛禅思想对王维影响最深的即以禅理入诗,将宗教的特殊感悟以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运用了大量“空”、“寂”等意象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空静之美。如“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早秋山中作》)。

其中佛禅以为最浓的是另外一首《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首诗看似平实,如果仔细体味,有着无尽禅意,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它描写了春日山中芙蓉花开的场景,芙蓉花不受任何干扰,任意绽放凋零,远离了一切尘嚣。王维用自己寂然静默的心灵去观察世间万物寂然本性,在花瓣飘落的瞬间感悟万物的空性,从而体味出世界“在刹那的生灭中因果相续无始无终自在自为地演化”。

3结语

王维诗歌的意象美贯穿于他创作的整个生命过程。而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般美感的特征成为他的诗歌的独有气质。它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相互交融的产物,儒家思想让他的诗和谐而安详,道家思想让他的诗安闲而脱俗,佛家思想让他的诗空静而意味隽永。他以儒家思想为基本,道家思想为方法,佛家思想为归旨,创造了一座又一座的艺术高峰。研究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能让我们不自觉的被它牵引,它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又一个令人心醉的桃花源似的境界之中,让我们呼吸到超然的精神氧吧里的清新气息。在这个物欲极盛的时代重新探究他的诗歌内涵,能让我们在人格上得到一次洗礼。他高雅的追求,闲适的心境,超然的态度,鞭策着我们不断反思自己。同时,他的诗歌又是当代新体诗歌的丰饶滋养之土,启示着我们要以追求真善美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不断实现诗歌等文学体裁创作的精神价值。

参 考 文 献

[1]傅如一.名家选集卷〈王维集〉[M]( 第2版).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

[2]易范.论王维诗的主要意向[D]. 陕西师范大学.2013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Images of Wang Wei’s poetry:

A Natural Manifestation of Confucianism,Buddhism

YIN Tian-mei

Abstract:Wang Wei’s poetry often creates a pure,beautiful and fresh image,rich in thought connot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e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his poetry from the three specific images of “moon”,“cloud” and “empty mountain”,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mages of his poetry, and further analyses the ideaistic origin. The purpose is to explain that his poetry is a blended product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The paper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analyses the specific image selec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ng Wei’s poetry, mainly from the three representative images.

The second part explores the ideaistic origin of Wang Wei’s poetry, and analyses the effect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on his poetry writing.

The third part summarizes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Wang Wei’s poetry, indicating its realistic meaning.

Key words:poetry; image;spirit

作者简介:尹天梅(1974- ),女,安徽马钢技师学院基础部,讲师。

收稿日期:2015-04-10

中图分类号:I207.2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994(2015)02-0096-04

猜你喜欢
意象诗歌精神
诗歌不除外
抚远意象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拿出精神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