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清
【摘要】 传统文化是经过中国几千年发展而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值得当代每个中国人学习和传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到宝贵的传统文化知识,更能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古诗词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古诗词的讲解过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巧妙地将诗词教学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15-010
引言
古诗词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很多老师只是通过机械化的讲解把古诗词的皮毛教给学生,并不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中国诗词文化的精髓,尤其是诗词中蕴含的丰富而厚重的传统文化,不能得到很好的继承,以至于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愈加严重。所以老师有义务在教学工作中重视古诗词教育,让学生在应付考试之余也能对传统文化有所继承。
1.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老师的机械化讲解
很多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语文老师,始终把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把考试重点给学生讲解清楚,让他们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所以现在校园里有很多高分低能的“优秀学生”。尤其是在古诗词的讲解上,大多老师都是先把整首诗词拆解的支离破碎,其中的文化韵味以及写作美感都被破坏无遗。
1.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古诗词的学习较其它语文知识更加枯燥,所以很多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方法中,古诗词的学习主要以背诵为主,反复的记忆和背诵,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而且古诗词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和书籍等现代学习工具主动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处境感同身受,产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2.传统文化教育和古诗词教学相结合
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也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淘汰一些不适应现代化教学方式,自身知识能力储备不足的教育工作者,对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很大帮助。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通过了解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1改变单一的讲课方式
初中的语文课堂最是需要老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将课堂氛围打造得充满活力,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内容,也有利于掌握和记忆。比如王维的《使至塞上》这一作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的画面感十分强烈,结合生活经验,脑海中很自然地出现一幅苍凉壮阔的画面。老师就可以建议学生把这个场景用画笔描绘出来,通过手脑结合,学生自然能对作者看到的画面感同身受,老师不需要过多讲解,就能让学生对诗词内容充分理解。同时这首诗的故事性也很强,老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和四句诗的意思创作一篇短文,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并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再以陶潜的《归园田居》为例,这组诗一共有五首,五首诗生动的展现了作者丰富而悠然的田园生活,以及乐观崇高的精神。课本上一般只要求学习其一,但是只有将五首诗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因此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其余四首作为延伸阅读内容,并在充分的学习和理解之后与同学们分享学习感悟。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帮助提升学习兴趣和扩充知识储备。
2.2将诗词中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传统文化诞生的年代毕竟久远,与现代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都难以协调,尤其是诗词中所表达的一些生活习俗和生活场景学生们都无法感同深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所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古时人们在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登高的习俗,据说可以消灾避祸。但是现代人对重阳节的重视程度大大减小,很多人连茱萸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老师就能以此为切入点,给学生讲解重阳节的习俗以及起源等传统文化知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首诗中所表达的场景对生活在当代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想象的,他们甚至会怀疑诗中所表达的内容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文化短片,或者描绘当代某些地区人民苦难生活的纪录片,有利于学生感受作者面对窘困生活但是依然能够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怀,而且学生通过对苦难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有些诗词中描写的场景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可以见到,比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描绘的就是杭州西湖的美丽风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学生实地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3.结论
古诗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深入学习,学生在掌握考试知识的同时也能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更深刻的理解。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知识储备,更能在少年时期就沉淀出浓烈的爱国情怀。在诗词的讲解过程中,老师要从思想上转变传统的教学态度,把提高学习成绩和学生文化素质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古诗词教学充分结合起来。
[ 参 考 文 献 ]
[1]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29.
[2]吴永荣.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