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玉红 曾 月
□社会工作
贫困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吉林省A县为例
祝玉红 曾 月
本研究主要关注贫困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贫困儿童在生活满意度的六个维度及总体满意度得分中明显低于非贫困儿童。贫困儿童对现有生活表现出比较满意的态度,其中对学校满意度最高,对居住环境满意度最低;其满意度在性别、年级、家庭收入、独生变量中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就如何提升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定义,贫困儿童指经历过生存、发展和成长所需的物质、精神和情感资源的剥夺,而不能享受其权利,不能发挥其潜能或作为完整、平等的成员参与到社会中的儿童。①UNICEF. Children Living in Poverty: Overview of Definitions, Measurements and Policies. New York: Global Policy Section, 2006.世界银行人口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有16900万人处于贫困标准线以下,其中16岁以下儿童占4300万(约25%),男孩贫困率为16%,女孩贫困率为17%。②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扶贫与经济管理局:《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 ,2009,第59页。研究显示,贫困会对儿童的健康、居住环境、教育及医疗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营养不良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UNICFE数据显示,在我国,2000—2006年,由于营养不良,7%的儿童(5岁以下)体重不足,11%的发育迟滞;10%的家庭不能够食用加碘盐;2006年,我国仍有6%~9%的儿童得不到免疫注射③UNICEF. Annual report 2008. Unite for Children, 2008.;孙莹在对贫困儿童居住环境的调查中发现,贫困子女家庭在家庭住房类型、拥有独立厨房、卫浴及独立房间四个指标上存在明显差距,且贫困儿童不易养成洗澡、清洁等卫生习惯,缺乏安静的学习环境以及独立空间等问题④孙莹:《贫困的传递与遏制——城市低保家庭第二代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126-127页。;冯晓杭、于冬在对中国贫困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发现,与非贫困儿童相比,贫困儿童教育现状呈现出就读学校质量差,教育经费不足等
特点①冯晓杭、于冬:《城市贫困儿童:问题现状与解决对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医疗卫生方面,贫困儿童因经济困难,得不到必要的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非常脆弱。②秦睿、乔东平:《儿童贫困问题研究综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4)。2005年卫生部公布统计数据显示: 因病死亡的农村儿童中,死亡前51% 的儿童未得到治疗或仅在门诊治疗。③顾莉:《我国贫困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第12页。此外,贫困不仅会导致儿童出现品行不良、物质滥用、青少年怀孕,反社会行为等行为问题④冯晓杭、于冬:《城市贫困儿童:问题现状与解决对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还会造成儿童情绪上的困扰,如抑郁、自卑、易怒、自我形象偏低、学习能力差、社交情绪适应力差、自我封闭,甚至性格扭曲。此外,儿童身处贫困状态时间越长,其生活满意感越低,参与犯罪活动的可能性越高。⑤Duncan, G. J., Brooks-Gunn, J., & Klebanov, P. K. Economic deprivation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Child Development, 1994(65):296-318.
生活满意度是指对持续稳定时期生活状态的认知评估与心理满足程度。⑥⑦Bradshaw, J. The Good Childhood Report 2012. The Children’s Society, 2012: 1-63.本研究中,生活满意度是指儿童在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内对自我生活经历的认知体验与自我评价,包括学校、家庭、友谊等领域生活满意度和对整体生活感知的满意度。学校作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影响儿童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孙莹,陶芳标在对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中发现学校满意度低是学业不良、退学等学习和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安全的学校环境会给儿童带来较高的满意度⑧孙莹、陶芳标:《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与自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1)。;在学业维度中,黄鸣鹤发现学业成绩与攻击、违规行为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受同伴欢迎者往往学业成绩较好,被拒斥者学业成绩较差⑨黄鸣鹤、周晖: 《中学生学业成绩与反社会行为关系的机制研究——自尊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检验》 ,《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朋友维度中,朋友数量是衡量满意度的重要指标,拥有朋友数目较少的儿童满意度较低;此外朋友间冲突也会降低儿童的友谊满意度⑩Bradshaw, J. The Good Childhood Report 2012. The Children’s Society, 2012: 1-63.;家庭维度中,亲密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在不利处境中展现良好心理品质的关键保护性因素。⑪Martinez-Torteya, C., Anne, B. G., & Von, E.A. Resilience among children exposed to domestic violence: The role of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11, 40 (3): 249.郑立新、陶广放:《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2)。Bradshaw, J. The Good Childhood Report 2012. The Children’s Society, 2012: 1-63.父母情感温暖养育方式与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呈正向相关;拒绝否认养育方式则呈明显负相关⑫Martinez-Torteya, C., Anne, B. G., & Von, E.A. Resilience among children exposed to domestic violence: The role of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11, 40 (3): 249.郑立新、陶广放:《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2)。Bradshaw, J. The Good Childhood Report 2012. The Children’s Society, 2012: 1-63.;居家环境维度中,稳定性、安全性、私人空间充足与否是影响儿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居住地环境安全、基础设施充足、有充分自主权的儿童满意度更高。贫困儿童对其住宅及拥有的零花钱及财产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⑬Martinez-Torteya, C., Anne, B. G., & Von, E.A. Resilience among children exposed to domestic violence: The role of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11, 40 (3): 249.郑立新、陶广放:《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2)。Bradshaw, J. The Good Childhood Report 2012. The Children’s Society, 2012: 1-63.
近年来有关中国贫困儿童研究的文献逐年增加,然而,它们中的大多探讨如何救助贫困家庭脱离物质贫困,相对忽视了精神、心理层面的脱贫。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对吉林省A县贫困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将其与非贫困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现状进行差异分析。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贫困儿童生活现状的理解,完善满意度本土化研究体系,同时为提升贫困儿童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建康发展提供实践性指导。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吉林省A县175名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吉林省A县为研究地点,结合从教育局获取的贫困儿童名单①依据A县民政局标准,贫困儿童指城乡中生活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350元/人均·月)及低收入(700元/人均·月)家庭中的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结合A县教育局贫困儿童名单还包括长期生活在离异、丧偶、父母重病或残疾家庭中的儿童。,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贫困儿童所在的学校为抽样单位,随机抽取13所学校,共175名贫困儿童;非贫困儿童的抽样以学校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85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54份,问卷有效率97%。所抽取学生样本年龄在9—17岁之间。
1.贫困儿童的基本情况
接受调查的169名贫困儿童中,男童86人(50.9%),女童83人(49.1%);独生子女85人(50.3%),非独生子女84人(49.7%);城镇户籍儿童比例38.5%,农村户籍儿童比例61.5%。人均月收入方面,贫困儿童家庭收入集中在700元以下的比例高达62.2%,其中低于350元的家庭占30.2%。从父母婚姻类型来看,除已婚家庭(43.2%)外,离婚家庭占主要比例(34.91%)。
2.非贫困儿童的基本情况
接受调查的85名非贫困儿童中,男童33人( 38.8 %),女童52人(61.2 %);独生子女56人( 65.9 %),非独生子女29人(34.1 %);城镇户籍77人(90.6 %),农村户籍8人(9.4 %)。
(二)调查方法及工具
运用调查问卷按照学校团体作答方式进行测试。测试中由笔者亲自走访贫困儿童所在的13所学校讲述要求、指导被试者作答,所有被试者在规定时间(20分钟)交卷。调查工具包括:基本信息问卷,共9个项目,分别调查贫困儿童的性别、年级、独生情况、户籍类型,家庭情况等;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②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心理科学》,2004(5)。本研究采用张兴贵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该量表是国内目前较好的用于评价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的标准化量表,包括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环境满意度6个维度。其中,友谊层面主要考查儿童的交友意愿及对友谊现状的自我感知;家庭层面考查儿童对亲子关系的情感体验;学业层面考查儿童的学业成就感和学业现状;自由层面考查儿童对现有生活的掌控能力;学校层面考查儿童对学校生活、活动的喜爱程度;环境层面考查儿童住所的安全状况及周边社会风气。该量表共计36题,采用5级评分,总分越高说明应试者满意度越高。本研究中,友谊、家庭、学业、自由、学校、环境6个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在0.654—0.903之间,全量表为0.812,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对调查问卷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主要观察指标:1.影响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各维度分析;2.贫困、非贫困儿童各维度及总体满意度差
异分析;3.不同变量对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一)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维度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儿童对六维度的满意程度依次:学校(4.36)>家庭(4.29)>友谊(4.10)>自由(4.05)>学业(3.32)>环境(3.21)。整体平均分3.90分,处于比较满意的阶段。贫困儿童对学校满意度最高,对居住环境方面满意度最低( 见表1)。
表1 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均值与标准差
(二)贫困儿童和非贫困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差异
T检验结果显示,非贫困儿童在生活满意度的六个维度及总体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贫困儿童(见表2)。
表2 贫困儿童和非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均值比较
在友谊维度中,贫困儿童与非贫困儿童在“我有很多朋友”(T=-1.703,P=0.001)、“如果我需要,我的朋友都会帮助我”(T=-2.122,P=0.035)和“我在自己的同伴中很有威信”(T=-2.825,P=0.004)三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贫困儿童呈现出朋友少,威信度低,遇到问题时朋友的支持较少的特点;在学校维度中,二者在“我喜欢去学校”(T=-2.889,P=0.004)、“我喜欢学校的生活”(T=-2.505,P=0.013)和“我在学校的生活很有趣”(T=-2.223,P=0.027)三因子中均存在显著差异。贫困儿童呈现出上学意愿不强,深感学校生活索然无趣的特点;在环境维度中,贫困儿童与非贫困儿童在“我生活的环境周围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T=-3.262,P=0.001)、“ 我生活的地方社会治安好”(T=-4.560,P=0.000)和“我生活的地方社会风气好”(T=-3.867,P=0.000)三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与非贫困儿童相比,贫困儿童生活居住的地方普遍存在社会治安差、社会风气不良、周围环境有许多不如意等问题。
在家庭、学业和自由维度中,二者在各因子中均达到显著差异,P值均<0.05。与非贫困儿童相比,贫
困儿童表现出家庭幸福感较低,学业成就感较低,综合素质能力较差,较缺少自主权等特点(见表3)。
表3 贫困儿童与非贫困儿童满意度因子比较
(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如表4所示,女童在六个维度的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得分均高于男童,二者在学校满意度中存在显著差
异(T=-3.163,P=0.002<0.05);非独生子女在家庭、学业维度及总体满意度得分高于独生子女,二者在学校维度中存在显著差异(T=-2.142,P=0.034<0.05)。城镇贫困儿童在满意度得分中均高于农村贫困儿童,但二者未存在显著差异。
表4 贫困儿童满意度在独生子女、性别、城乡变量的差异
以年级为自变量,满意度各维度及总体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中友谊满意度不满足等方差假设,被剔除(见表5)
表5 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年级差异
图1 贫困儿童学业满意度的年级差异
图2 贫困儿童学校满意度的年级差异
在年级维度中,不同年级儿童在学业(F=2.559,P=0.029)和学校(F=3.624, P=0.004)满意度中存在显著差异(见图1,图2)。图1显示,四、五年级对学业满意度较高,五年级达到最高值(22.05分),七年级对学业满意度最低(17.93分)。学业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五年级>四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图2中,数据基本呈现出随年级升高学校满意度下降趋势。小学组中四年级组学校满意度最高(27.90分),五年级次之(27.05分),六年级组学校满意程度最低(26.19分);中学组中七年级学校满意度最高(26.73分),九年级学校满意度最低(24.05分)。在年级维度下学校满意度依次为四年级>五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六年级>九年级。
以家庭月均收入为自变量,满意度各维度及满意度总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差齐性检验中,友谊、学校满意度不满足等方差假设,被剔除(见表6)。
表6 贫困儿童满意度的家庭收入差异
在月均收入维度中,不同家庭收入儿童在总体满意度中存在显著差异(F=2.816,P=.027)(见图3)。图3中,数据呈现出随家庭月均收入增加总体满意度上升的趋势。月均收入低于350元组总体满意度最低(135.53分)。月均收入高于1400元组总体满意度最高(150.56分)。
图3 贫困儿童在总体满意度下的家庭月均收入差异
以父母婚姻类型为自变量,满意度各维度及满意度总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差齐性检验中,友谊、家庭满意度不满足等方差假设,被剔除。数据分析中显示,父母婚姻类型并未对贫困儿童满意度构成显著差异(见表7)。
表7 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的父母婚姻类型差异
(四)人口统计变量与生活满意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人口统计变量中的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与否、户籍类型、家庭月均收入为自变量,贫困儿童总体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全部进入回归分析,共线性诊断中,自变量Tolerance值分别为0.954,0.941,0.864,0.827,0.737,说明各自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回归模型中,人口统计变量构成了较为显著的回归效应,联合解释总体满意度8% 的变异量。其中,家庭月均收入对贫困儿童总体满意度的预测性最强 (见表8)。
表8 人口统计变量对总体满意度的预测
(一)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现状
本研究发现,贫困儿童与非贫困儿童在生活满意度的六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友谊维度中,贫困儿童呈现出朋友少,威信度低的特点,但二者均认同朋友的重要性;在家庭维度中,贫困儿童自感与父母和睦相处、愉快交流的机会较少,对家庭幸福程度的感知相对较弱,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贫困父母为争取更好的经济能力将精力集中在工作上,相对忽视了与儿童的情感交流;在学业维度中,贫困儿童的学业成
就感低,综合素质能力较差;在自由维度中,贫困儿童自我感知缺失自主选择权;在学校维度中,贫困影响了儿童的主观上学意愿及对校园生活的积极融入,降低了他们对学校的满意程度;在环境维度中,贫困儿童居住环境呈现出社会治安较差、社会风气不良等问题。本研究中贫困儿童对学校满意度最高,对居住环境满意度最低。这一结果与丁鉴研究的初中生友谊满意度最高,对学业满意度最低有所不同。①丁鉴:《初中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研究及教育对策》,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第24页。笔者认为,原因可能在于家庭中物质匮乏,收入不足等问题导致儿童对家庭的满足感较低,而校园生活的趣味性、同伴友谊的补偿性则相应地提升了贫困儿童对学校的满意程度。就居住环境来说,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与非贫困儿童相比,贫困儿童多居住在空间狭小,家庭基础设施不完善,周边治安差的环境中,因而导致他们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最低。
(二)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年级变量呈现随年级上升学校满意度下降趋势。这一调查结果与曲可佳和邹泓的研究中流动儿童的学校满意度存在年级差异,并且初中生的学校满意度低于小学生的结果基本一致。②曲可佳、邹泓、李晓巍:《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学校满意度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行为的关系》,《中国特殊教育》,2008(7)。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初、高中的衔接阶段,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及身体特征的显著改变都会降低他们的学校满意度。在性别变量中,女童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二者在学校满意度维度中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发现与钟芳③钟芳:《大学生体象、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关系》,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术论文,2008,第26页。研究中学生在学校满意度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结果有差异,但与丁鉴④丁鉴:《初中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研究及教育对策》,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第20页。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这一差异可能与男童更容易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常与同伴发生碰撞,更易受到来自学校的负性评价有关。
本研究中非独生的贫困儿童在家庭、学业、学校纬度的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高于独生的贫困儿童。这与郑立新研究中独生子女满意度明显高于非独生结果存在差异。⑤郑立新、陶广放:《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2)。这一差异可能因为本研究加入了贫困这一纬度。对于独生的贫困儿童而言,往往需要独自承担贫困对家庭造成的种种压力,而非独生的贫困儿童,有了家庭中其他孩子的陪伴,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因贫困而导致家庭陷入困境的负面影响,因而表现出比独生的贫困儿童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中城镇的贫困儿童在满意度各维度均高于农村贫困儿童,这与刘旺的研究表明农村户籍的学生在满意度维度中均低于城市学生,农村中学生对自我维度评价满意度最高,生活环境维度满意度最低的结论大体一致。⑥刘旺:《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城乡差异》,《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10)。家庭收入变量呈现随家庭月均收入增加,总体满意度上升的趋势。笔者认为,低收入家庭儿童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对生活担忧等特点直接影响他们的总体满意度。
(三)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受制于客观条件,笔者仅在吉林省的某个县开展了调查,研究结论在推论总体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本项研究仅仅考察了社会人口因素对于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儿童的人格特征、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等可能性影响因素未做深入探索。此外,由于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难以建立因果关系,所得到的结论只能是对变量之间的推测,本研究中的发现有待于未来采用
追踪研究进行进一步验证。
(四)对提升贫困儿童满意度的建议
基于对吉林省A县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本研究对贫困儿童的政策和服务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分类施保”的政策,通过儿童津贴、社会救助、教育救助等制度性设计,给予贫困家庭经济保障。与此同时,政府应积极转变理念,对以贫困的事后救助为主转向事前预防为主,积极研究探索针对贫困儿童及其家庭的发展性福利制度框架,具体的政策工具包括建立贫困儿童的个人发展账户,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家庭的小额信贷的力度等。
2.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立儿童、青少年活动空间,提供课后托管及功课辅导服务,并针对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冲突问题,开展婚姻、家庭咨询,亲职教育等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
3.开展学校社会工作要引入“全方位服务的学校”理念,通过个案辅导、小组活动,为儿童家庭关系调试、学校适应、同辈冲突等问题提供必要支持与技巧训练。实施免费早餐计划,为贫困儿童提供免费实物早餐或食物券。
Life Satisfaction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Needy Children☒T aking A County of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U Yu-hong, ZENG Yue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life satisfaction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needy children. We found that needy children had satisfactory attitude to their life, in which they were most satisfied with school, the least satisfied with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gender, grade, the only child or not and household income were observed in needy children’s life satisfaction; Non-needy children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than needy children in six dimension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overall satisfaction.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given in the end of this essay.
needy children; life satisfaction; associated factors
(责任编辑:李棉管、袁小平)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16XNI007)。
祝玉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保护、社会政策;曾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儿童贫困、精神健康。(北京,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