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震局 邹文卫
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
Great Lisbon earthquake, 1755, Portugal
北京市地震局 邹文卫
葡萄牙是一个欧洲国家,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南部,西临大西洋,陆地毗邻西班牙。国土面积为9万多平方千米,人口1千多万,在欧洲也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除了它的足球运动和特色食品蛋挞,以及我国的澳门曾经被其霸占之外,其他并不被我们所熟知,但在历史上它却曾经辉煌一时,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主导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殖民地遍布世界,并且还想伙同西班牙瓜分全世界。
因为葡萄牙国土处在欧亚地震带上,历史上地震频繁。欧亚地震带起于欧洲南部地中海周围,经中亚,过喜玛拉雅山脉,抵印尼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欧亚地震带所经之处,如意大利、希腊、两河流域、印度等多为人类古文明发达地区,在人类历史上曾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发生于欧亚地震带上的地震,往往给人类社会和文明带来极大的破坏。
里斯本地震海啸影响范围
里斯本是葡萄牙首都,其座落在发源于西班牙中部、伊比利亚半岛最长的河流特茹(Tejo)河的入海口,整个城市依山傍水,俯瞰着特茹河,部分城区地势陡峭。而特茹河的下游,也正是在葡萄牙境内,河道与地质断裂带重合,按照地质学“逢沟必断”的原理,河水容易顺着断层淘出河道来,也正是这条断裂带的活动,导致了葡萄牙历史上发生过1309年、1531年地震。
1755年11月1日,是一个星期六,正是天主教的万圣节。万圣节这一天,除非是生病或者极其特殊的原因,教徒们一定要去教堂做弥撒,感谢和赞美天主,祈祷他赏赐一生的安宁和幸福,
里斯本40所教堂和近200所修道院里挤满了人,尤其是里斯本的保护神文森特大教堂更是座无虚席。当地时间早上9时40分,大祸从天而降,隆隆的声响伴随着大地的抖动,强烈震撼着这座依山傍水、当时欧洲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大地震震中位于距里斯本东南方向200千米左右的大西洋,据现代考证,震级达到矩震级8.5~9级,震源就在板块边界的俯冲带上。强烈的震动持续了3分半至6分钟,地震致使里斯本中心地面开裂了5米宽,形成巨大裂缝。教堂纷纷塌落,惨叫声、哭喊声伴随着巨大石块掉落的巨响和砸落所扬起的尘埃混成一片。祈祷幸福的教堂顿时成为升上天堂的坟墓。幸存者纷纷逃往码头上的开阔地躲避,但他们看到的是海水退去后裸露的海床,海底掉落的货物和船体残骸历历在目。大约在地震40分钟后,巨大的海浪汹涌而至,瞬间吞没了港口和闹市区,并顺特茹河逆势而上,横扫两岸,巨浪先后两次光顾里斯本。发生海啸时有人飞身上马,夺路而逃,奔向高处,以免被浪潮卷走,但等待他们的却是无情的火海,遍布全城的大火整整持续了5天。这次地震还使葡萄牙南部沿海地区遭受重创。同时,强烈的震感涉及到北至丹麦、西至加勒比海的广大地区。北非、英国和爱尔兰也都受到了海啸的影响。
在地震、海啸和火灾的共同打击下,整个里斯本伤亡惨重,当时里斯本的总人口为20万人左右,据现代学者估计,死亡人数可能在5万至10万之间,如果加上毗邻的西班牙、摩洛哥死于这次地震和海啸的人数,死亡率会更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为了防止瘟疫的爆发,当时的首相庞巴尔侯爵不顾风俗习惯和教会的反对,命令将成千上万的尸体装上驳船,运到特茹河口之外的大海上进行集体海葬。
里斯本地震海啸与大火
里斯本地震震后场景。搭建帐篷和对趁火打劫者执行绞刑
这次地震使里斯本百分之八十五的建筑被毁,其中包括皇宫、图书馆和哥特式建筑早期的代表作,少数几个在地震中幸存的建筑,也毁于随之而来的大火。6个月之前刚刚建成的歌剧院被烧为平地。当时最大的医院皇家万圣医院也被大火吞噬,数百名病人被活活烧死。当时坐落于特茹河边的皇宫也被地震和海啸摧毁,幸好当时葡萄牙国王约瑟一世和首相庞巴尔侯爵都恰好不在其中而躲过一劫。但里面7万卷的皇家档案和数百件珍贵的艺术作品不知所踪,其中包括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达·伽玛的航海日志。
地震后,一度社会秩序发生了混乱,盗贼乘机趁火打劫,洗掠财物。庞巴尔侯爵命令当街树立绞刑架,对发现的趁火打劫者,当场吊上绞刑架,至少有34人被绞死,情况才有所好转。
地震后,国王约瑟一世就一直心生恐惧,不敢住在有墙的屋内,直到1777年驾崩也一直生活在营帐里,没有重建皇宫。直到他的女儿玛丽亚一世即位后才在搭建帐篷的地方重建皇宫。里斯本大地震对鼎盛时期的葡萄牙帝国的打击是沉重的。当时重建都城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大地震对整个国民的心理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航海争霸的风头渐渐被其他欧洲诸强夺去,从此,葡萄牙帝国一蹶不振,逐渐衰落。
地震后,首相庞巴尔全力开展重建工作。他打消了国王想迁都的想法,用科学和理性的设计方案来重建一个现代化的里斯本。不到一年,他亲自挑选的设计师就拿出了里斯本重建方案。几乎在每一个细节上,包括挑选设计方案、决定房产主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建筑期限、控制工程进度和资金流转,庞巴尔都要亲自过目。在里斯本长达二十年的重建过程中,庞巴尔几乎每个月都有新想法出台。为了提高重建速度,他大力提倡预制流程,所有的铁活、木活、瓦片、陶砖以及建筑门面(包括教堂和修道院)都是标准尺寸,主要的大街都是60步宽(50步是路,10步是人行道),而且所有的街道都按照当时最先进的城市设计装有路灯、下水道和厕所。1775年,重建工作终于完成,并举行了庆祝里斯本重建完成的盛大庆典。
为了纪念庞巴尔侯爵对重建里斯本的功绩,现在的里斯本塑有庞巴尔侯爵雕像、建有庞巴尔广场。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也开启了现代地震学的研究。
首相庞巴尔侯爵,除了主持进行里斯本的废墟清理和重建工作外,还让人进行有关地震的调查,问题包括:地震持续了多久?地震后出现了多少次余震?地震如何产生破坏?动物的表现是否有不正常?水井内有什么现象发生等。问题包括了动物异常、地震前兆、地震烈度调查以及地震活动性等,在当时还没有现代地震仪和对地震发生原因知之甚少的年代,这些调查对于了解和描述地震的原因和过程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庞巴尔还命令对抗震建筑进行研究,命人发明出一种名为庞巴尔笼子的防震木质结构框架用于建筑结构中。同时规定所有的建筑都必须符合抗震标准。欧洲的建筑尤其是重要建筑主体均为大理石等石材构筑,而石质材料较脆,柔性和延展性较差,但如果装有木架,其对称而且伸缩性较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消散地震力。这是世界上在城市规划中最早使用的抗震建筑的实例之一。
里斯本特茹河
贝伦塔:这座建于1515-1519年的巨塔最初位于特茹河入海处河道最窄的河心处,起着军事防御的作用,后来逐步成为仓库、监狱的处所。它曾经是狂热的葡萄牙人杨帆远航、征服世界的出发之处,也是当时葡萄牙国威的象征。1755年的大地震,致使河流改道,使它靠边站在河岸沙滩上,独自感受世道的沧桑变化。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英国科学家约翰·米歇尔(JohnMichell,1724-1793年)受到大地震的震撼和启发,对地震的原因和过
程进行了研究。他给出了里斯本地震的震中和震源地大致位置。他相信“地震是地表以下几英里岩体移动所引起的波动”。他还把地震波分为两类:迅速的震颤和接着而来的地面波状起伏,已经初步认识到不同地震波的走时特征,特别P波和S波的速度差。他是提出地震是靠地震波通过地球介质传播的第一人。
卡尔莫修道院博物馆外观
卡尔莫修道院博物馆遗址建筑构件
卡尔莫修道院博物馆展出的文物
卡尔莫修道院博物馆遗址建筑构件
卡尔莫修道院遗址
里斯本老街
现在,里斯本地震已经过去了270年,在里斯本已经找不出当初浩劫的任何痕迹,只有保留下来的卡尔莫修道院的遗址,默默地向人们倾诉着当初的惨烈场景。
卡尔莫修道院建于1389年至1423年之间,这座具有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曾经是里斯本最大和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它被1755年的地震和随后发生的大火完全毁坏。现在仅存有14和15世纪风格的教堂廊道的部分基础结构和构件。1864年以后,该遗址被恢复为教育性质的博物馆,目的是保存和展出卡尔莫修道院以及其他地震遗址搜寻来的雕刻艺术品。后来展品扩充到发掘的文物、古代艺术品以及现代艺术品,展现了葡萄牙艺术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