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地震局 周浩 周琳 刘菲 肖宁 毕超群 仇尚媛
新形势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发展探讨
——以黑龙江省为例
On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spreading of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earthquake disaster: Taking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example
黑龙江省地震局 周浩 周琳 刘菲 肖宁 毕超群 仇尚媛
2000年5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的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同志首次提出,现阶段我国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紧急救援”。2006年4月15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一行莅临广西自治区地震局检查防震减灾工作时,首次提出了防震减灾工作“3+1”体系建设,即在加强和完善三大体系建设的同时,要推进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3+1”体系涵盖了防震减灾工作的方方面面,是纲是领。围绕着“3+1”体系建设进行宣传,应该是地震部门防震减灾宣传的总体思路。三大体系的提出至今已近15年,作为地方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的省厅级单位,黑龙江省地震局在10年前并没有专门从事宣教的部门,只在震防处工作职能内有该工作的具体体现,直至2010年成立了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心,宣教部门从无到有,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路才得以贯彻和延续。
近年来,受国内外震情影响,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的极大重视。作为省、市、县三级地震部门和地震监测台站在面对地震时责无旁贷,必须配合好各级政府的地震工作要求,发挥地震部门的优势。目前,在平时如何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利用各种手段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到老百姓的心里去,这是防震减灾宣传工作首先要考虑的。
过去一提黑龙江省总被认为是少震弱震省份,但自从汶川、玉树等大地震发生后,这种提法显得不够科学,至少在主流地震学界基本不这样公开讲了。随着黑龙江省地震监测台网密度的加大,仪器精度的提高,震级下限的监测在局部地区已达M1.5,黑龙江省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构造地震总数由每年平均100多个增加到200多个左右。针对黑龙江省当前地震的新形势和新特点,该如何开展各级宣教工作才能满足政府及民众的需求呢?
当今地球是一个信息化的网络世界,地震人应该抓住机遇并积极融入其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为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奠定坚实的基础。应充分认识到防震减灾工作意义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生命安全,而且对提高全民族素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4年5月12日,黑龙江省唯一一家省级地震知识科普馆正式对外开放,科普馆建设由省政府投资300多万元,历时近一年,占地500多平米。在每周只对外开放两天的情况下,40多天参观人数就达到1800多人。从参观的孩子们开心的笑容中,从年迈老者的认真观看中,从各式访客凝重的观看表情中,真的越发感觉到防震减
灾宣传教育工作者肩上的压力很重很重。在此形势下,怎样才能让各级地震部门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这块阵地上齐心协力,当好政府的参谋,让百姓放心呢?
学生参观
老干部参观科普馆
围绕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当前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必须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防震知识日益迫切的需求,以整体提高国民防震基本素质为首要任务。从前段时间的宣传调研工作回馈信息来看,现阶段工作离群众对地震知识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即使这样,今后的工作也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进。
以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为例来看,目前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自身问题
黑龙江省地震局在岗人员141人,其中宣教中心6人,专门负责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目前除了省局设立了地震宣传部门外,其他市县级单位还未设定相应机构和人员,多为兼职人员。
2014年6月我们在台站调研时,受访人员普遍认为不存在宣教工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但对台站搞宣传普遍感觉有一定压力和难度。虽然被调研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过宣教活动,但均认为覆盖面、次数、程度都不够,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对宣传工作存在不太了解的方面,但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同时,受访人员认为宣传工作不应该只限于单一的发放宣传品,还应该灵活多样,如联合电视、广播等媒体一起,或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宣传,只要对宣传工作有益,我们就可以去大胆尝试。当前各市、县、台站与媒体沟通较少,显然已不能满足地震事业发展的需求。在一个日益依赖网络等新媒体的客观形势下,各级单位还缺少站在媒体前的勇气和信心。
客观因素
有的单位反映目前单位条件不具备,如房间不足、车辆等问题,或建议由稍微大些的台站来做此项工作。被调研单位有的同志认为要搞宣传工作可以,但要增加经费和人员。存在诸如“感觉社会、地方政府不够重视”等观点。
宣教内容跨部门问题
总体认为,防震减灾宣教工作上与震害防御部门、应急救援等部门工作都存在着交叉点。如震防处的法律法规的贯彻与宣传等,在具体问题上如何协调需要认真对待。
“各级重视、三级联动、统一部署、长期宣传”,这16个字构想应该成为未来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把脉宣教工作做得好与坏的基本定律。提前制定下一年度防震减灾宣传基本战略规划,并每年突出一个主题,为长期宣传做好统一部署并分级落实到实处。针对目前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中存在的现象,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宣传周期、形式及内容规范化问题
政府行为一阵风,这是群众最不喜欢看到的。不单要在“512”、“728”等重要节点搞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还要落实在日常。关键是要做到持续性、经常化、系统化,只有持之以恒,这样才不会让百姓恐慌。只要工作到位,地震谣言就不会有存在的市场和土壤,这也是我们防震减灾工作宣传的目的之一。
宣传形式不能过于单一,如仅仅发放地震宣传品。在发放宣传品等资料时,可以播放地震知识科普片或孩子们喜欢的地震科普动画片,要不拘泥于形式。
宣传内容既要科学严谨,又要通俗易懂。与全省乃至全国所要宣传的主要内容相一致。如何做到既规范又统一,这是领导层面需要考虑并实施的。
宣传工作规范化不仅可以提高科普人员的服务质量,同时也起到约束作用。因为宣传时,工作人员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单位的整体形象,即窗口作用。另外,规范宣讲内容,不涉密,做到有据可查。
受众层次问题
宣传对象不同,宣传内容也要不同,因人而异对宣传工作很重要,如对小学生如何宣传,对大学生如何宣传,对上了年纪的如何宣传等等,这就需要搞宣传工作的要学会“察言观色”、“因势利导”,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本事,当然重点还是宣传内容,不要跑偏。那种重理论轻实际、重学术轻科普、重业务轻形象的宣传是不可取的。
人员数量、业务素质问题
依靠社会力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采用多种手段、形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防震减灾宣传中来,可以有效解决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
随着科学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达的快捷,百姓素质的提高,对我们宣教人员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震宣传科普作品内容制作及包装问题
我们提供给受众的宣传资料的质量也不能小视。多出好的地震科普宣传精品,尽量缩小百姓强烈的需求与我们能提供服务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大力发挥省地震科普馆的基地作用
做为黑龙江省第一家省级防震减灾科普馆,其作用及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针对时代特点,如何贴近百姓的需求,这应该是防震减灾科普馆今后发展建设的基础与工作思路。馆内的布展也要不断地与时代相结合、相适应,这样科普馆才有生命力与活力。
目前馆内分监测预报展区、灾害救助展区、紧急救援展区以及多媒体互动展区等几大板块,从当前看各展区都有充实和完善的空间,这是今后工作的一个着力点。
自开馆这段时间以来,每天都陆续接到很多学校、单位或个人的预约电话,显示了百姓对地震知识的迫切需求,也说明此馆必须快速进入常态化,以满足市民了解地震知识的急切需求。对团体和个人,还应进一步细化接待流程,以人为本,尽量满足访客的客观要求。以黑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馆为基地,辐射全省,力争在几年内将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台阶。目前看科普馆可以满足现状,但过几年或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发现不足,要不断调整改进,科普馆基地的作用就会持久。
不要夸大宣传,要实事求是;“主动、稳妥、科学、有效”,这是防震减灾工作宣传的基本原则。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就是要让百姓了解我们的工作,避免因不理解产生的质疑。在防震减灾工作宣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地震系统自身工作的宣传。让社会各界了解防震减灾工作,支持防震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