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雷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贡献
何 雷
中国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有力支援了盟国大战略,成为东方反法西斯力量的中心和旗帜,作为缔造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战胜日本法西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日战争 东方主战场 历史贡献
作者:何雷,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将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军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法西斯。中国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
中国军民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震动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为共同称霸世界而先后在东、西方发动的。日本企图以中国为基地和跳板,通过北进和南进称霸世界。因此,日本于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法西斯全球扩张开始的显著标志,表明法西斯已经成为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但当时世界上不少国家对此并无清醒认识,特别是肩负国际安全重任的西方大国,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了纵容退让的绥靖政策。面对轴心国的步步紧逼,一些国家屈服于法西斯铁蹄之下。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力羸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直面高度军事化、野蛮成性的日本法西斯,依靠落后经济和简陋武器装备,第一个挺身而出,举起了反法西斯的大旗。到1939年欧战爆发,中国已只身抗战八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抗击日本法西斯达十年之久。
中国人民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打破了日本的“速决战”妄想,令其陷入持久战的泥潭。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通过一场短期速
决战争征服整个中国。日本狂妄宣称,只要出动三四个师团的兵力,中国就会很快屈服,陆相杉山元甚至称“中国问题只用一个月就能解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军民开辟了由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相呼应、正规作战与游击作战相配合的规模宏大的抗日战场,坚持了八年的全民族抗战。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威尔纳指出:“中国迫使日本陷入持久消耗战。中国地域广阔,军队人数众多,作战坚韧不屈,富于人民战争精神,士兵熟悉地理环境,使中日战争的景象与日本对西方列强进行的陆战迥然不同。”
中国战场长期抗击日本陆军主力,消耗了日本大量的军力和国力。1937年发起全面侵华战争时,日本陆军24个师团中的21个在中国作战;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时,日本陆军34个师团中的32个在中国作战;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陆军51个师团中的35个深陷于中国战场;战争结束时,日本陆军在华约105万人,而在太平洋战场只有83万余人。《日本近现代史》中记载:“对美英战争开始之后,日本陆军的主要战场在主观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超过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的总和。日本用于中国的战费约120亿美元,相当于“大东亚战争”全部战费的35%。
中国军民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斯大林盛赞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日本历史学家伊豆公夫承认:“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十四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民主力量与法西斯势力在世界范围的殊死较量,每个局部地区的作战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程度上相互支援与配合。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指出:“同盟国能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同时作战,节节胜利,有相当大部分奠基于中国与日本缠斗不休。”中国的持久抗战打乱了日本的全球战略步骤,使德、日法西斯始终未能形成有效的支援与配合,“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
中国抗战牵制日本北进,对避免苏联“两线作战”发挥了关键作用。20世纪30年代,避免与德、日法西斯的“两线作战”是苏联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虽然苏联在外交上多方筹谋,但仍未克其功。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实际上大大减轻了对苏威胁。1938和1939年,日军在张鼓峰和诺门坎两次发起“北进尝试”,均遭惨败。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石原莞尔说:“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所持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为日本提供了北进之机。然而,时任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认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确定了优先处理“中国事变”和南进的方针,叫停了北进政策,从而使苏联能够从远东地区西调部队54万多人、火炮和迫击炮5000多门、坦克3300多辆,参加对德作战。苏联元帅崔可夫评价说:“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
中国抗战迟滞日本南进,支持了美、英盟军的作战。1936年8月,“南进”被列为日本国策。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英、法等西方大国无暇东顾,为日本提供了南进的契机。但由于陆军主力被牵制在中国,日本阿部内阁只得采取了“不介入”欧战的政策,全力解决“中国事变”。1940年德国在欧洲的压倒性胜利和英、法等国出人意料的溃败,为日本提供了“千载一遇”的良机,但还是因中国战场牵制、兵力捉襟见肘而无力南
进。1941年底,日本抱着孤注一掷的赌徒心态发动太平洋战争,给美、英之军事以沉重打击。值此严峻时刻,中国军队在多地对日军发起进攻,策应太平洋等战场美、英军队的作战;特别是1942年1月中国军队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毙、伤、俘日军5万余人,大大提振了盟军的低迷士气。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发表《告中国人民书》,指出“这是所有同盟国的共同胜利”。此后,中国战场始终“迫使日本人在中国保持一支大约100万人的军队,这对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
中国军队两次入缅作战,直接支援盟军抗日。1942年2月,应英国的紧急请求,中国派出第五、第六和第六十六军共10万人精锐部队,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入缅作战,付出了6万人的代价,掩护驻缅英军撤往印度,同时沉重打击了日军,使其无力进军印度从而实现与德军会师的计划。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与美军一道实施缅北和滇西反攻,成功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中印公路,有力配合了印缅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盟军的反攻。
中国为“先欧后亚”战略作出重大贡献和牺牲。为协调反法西斯力量的全球作战,美、英两国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召开的“阿卡迪亚”会议上,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主要内容是:首先集中力量击败德国,在亚洲太平洋方面对日本暂时采取防御战略。该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盟国将主要力量投向欧洲的同时,必须保证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稳定。为此,罗斯福表示:“我们必须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以牵制日本的军队。”这意味着中国抗战的胜败不但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还关系着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前途和命运。它不但要求中国在多年孤军奋战后仍要继续承担对日作战的重任,还要随时为欧洲战场做出让步和牺牲。为实施“先欧”战略,盟国一再推迟发起与中国利益攸关的缅甸战役,还多次将中国急需的飞机等支援物资调配到其他战场。而中国还在战略物资严重不足、经济濒于崩溃的困境中艰苦支撑。正因如此,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才更加难能可贵。
近代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无足轻重,任人宰割。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与苏、美、英等大国一道,承担了拯救人类文明的重任。中华民族的浴血奋战、中国战场的突出贡献,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42年1月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初步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1943年10月签署的《中苏美英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大国地位的正式认同。中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大国责任,积极支持亚洲其他国家的抗日斗争和民族解放,壮大了东方的反法西斯力量,显示出强烈的大国自觉和国际主义情怀。
中国以支持周边国家的抗日活动为己任。1943年9月,中国外交政策目标调整为“对内在恢复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对外应辅助亚洲各民族之独立与解放”2。实际上,中国很早就开始支持周边弱小国家的抗日斗争。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对朝鲜抗日力量的扶助公开化。1942年12月,中国政府通过了《扶助朝鲜复国运动指导方案》,不但给予经济支持和政治声援,帮助整合其各党派抗战力量,还将朝鲜抗日武装编入中国军队序列作战,使朝鲜的抗日斗争以中国为基地蓬勃发展。在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上,中国坚持将战后朝鲜应获得自由和独立的内容写进了《开罗宣言》,为朝鲜战后独立获取了正式的国际保证。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曾经致书国民政府:“韩国之独立及全世界弱小民族之完全解放,全赖贵国对日宣战及获得光荣的最后胜利而完成。”中国对越南抗日斗争的支持,主要体现为容留越南各种抗日组织在中国境内活动,为其培养了大批青年抗日骨干,后来成长为独立运动的中坚。1942年3月,中国负责对越工作的第四战区拟定了《对越策动计划大纲》,加强了对越南民众的抗日宣传,协调越南各派民族力量联合成立越南革命同盟会,并指派代表进行指导。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盟国承认越南独立,反对战后将越南交给法国。
中国以“亚洲同种人”的身份积极调解英、印纠纷。1942年1月,英国殖民当局与印度国大党因印度独立问题而尖锐对立。国大党拒绝支持反对轴心国的斗争;前国大党主席鲍斯等人受到日本的蛊惑,还幻想依靠日本实现独立。为避免给反法西斯战争造成灾难性的后果,1942年2月,中国领导人访问印度,劝说英、印双方在对日大局下进行合作。尽管调解未能成功,但这是近代以来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走出国门,显示了中国积极参与亚洲事务、履行大国义务的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积极号召东方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反对法西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东方民族友人座谈会,提议召开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建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同盟,10月即召开“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来自日本、印度、荷属东印度、菲律宾、马来亚、缅甸、泰国、越南、朝鲜等地和犹太、蒙、回、藏、满等18个民族的130余名代表与会。大会成立了“延安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确定了“团结东方各民族的力量,建立巩固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打倒法西斯强盗,为东方各民族的自由平等与解放而努力”的宗旨;通过了组织东方各民族抗日义勇纵队、成立东方民族学院并培养民族干部的提案,并向中国、日本、苏联及美国、英国发布了告人民书等。这一举动,奠定了东方各民族团结抗日的政治和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在东方反法西斯斗争中的影响和号召力。英国首相丘吉尔承认,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中国无论在军事舞台上还是政治舞台上,都开始起到新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强加给人类的空前浩劫。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当中,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就决心不但要赢得战争,还要获得战后和平。为此,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不但在战争中联合起来,还力求将战时合作延续到战后,以构建和平与发展的未来世界。这种超越时代的理念与认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真正的福祉,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积极倡导者和强力推动者。中国最先遭受法西斯的侵略并长期孤军抗战,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诉求最为真挚强烈。同时,中国还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同盟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很早就提出了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合阵线、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张。1935年,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明确提出:“联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民众(日本国内劳苦民众、高丽、台湾等民族)作友军,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对一切对中国民众反日解放战争守善意中立的民族和国家建立友谊关系。”1937年3月,毛泽东又提出:“中、英、美、法、苏五国应该赶快地联合一致,否则有被敌人各个击破之虞。”中国反复向西方大国强调,日本的侵略不仅威胁中国,也威胁世界和平,中国的抗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主权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在每个事涉反法西斯战争大局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都表示了全力支持反侵略战争的鲜明态度,始终在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而不懈努力。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后,毛泽东提出:“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为着保卫苏联、保卫中国、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中国政府就向美、英、苏三国提交了采取共同行动的建议书,表示“中国现决心不避任何牺牲,竭其全力与美、英、苏及其他诸友邦共同作战,以促成日本及其同盟轴心国家之完全崩败”。12月9日,中国对德、意、日法西斯宣战,建议并召开多国联合军事会议,商讨协调各国军事行动。这些举措对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发挥了积极作用。1942年1月,世界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国际地位的国家,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下,搁置分歧,求同存异,走到一起,由中、苏、美、英领衔,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从根本上改变了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力量对比,加快了战争胜利的进程。
中国在构建战后世界和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中国认为,清算法西斯罪行、清除法西斯战争根源是构建战后和平的前提。因此,中国提出不单独与日本媾和,在迫使其无条件投降的基础上,剥夺侵略非法所得;设立国际军事法庭;惩办战犯,等等。1945年8月15日,中国政府发布了《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书》,指出“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给日本改过自新重入国际社会的机会,彰显了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气度和着眼长远的胸襟。同时,中国还积极倡导并推动建立联合国。早在1939年,中国就提出要为战后“建立一有效的集体安全组织而努力”。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缺乏普遍性、权威性和行动力等弊端,中国于1942年提出四大国在战后发挥特殊作用的国际组织构想:“和约成立后,中、英、美、苏为反侵略之主要国家,既因共同奋斗而再造和平,对于战后执行和约,保障和平,匪但理所当然,且抑责无旁贷。”这一构想得到了广泛赞同。在筹建联合国和制订《联合国宪章》的过程中,中国作为弱小国家和民族的代表,积极争取将体现公平正义、民族解放和国家平等的时代理念,反映到缔造战后世界和平的各项活动之中。中国提出的保障会员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依照正义和国际法原则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民族自决、加强教育和文化合作等建议,丰富了《联合国宪章》的内容,对保证联合国和宪章的公正公平作出了贡献。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成立,成为世界上最具广泛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成为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重要力量。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充满苦难、艰辛和辉煌的胜利进程,作为难以忘却的集体记忆铭刻在世界人民心中。70年来,人类社会一直在分享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沐浴着用几千万人的生命换来的和平阳光。中国在打败法西斯取得战争胜利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对构建战后世界和平的正义主张和不懈追求,完全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真正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彰显了中国积极参与塑造人类共同未来的坚定立场和巨大力量。今天,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必将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引文:
1.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66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5上),转引自《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325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1]胡德坤等.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胡德坤等.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人民日报,2014-9-1.
[3]肖裕声.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世界战争史(第2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4]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海潮出版社,1995.
[5]齐世荣.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研究,1985(4).
[6]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复电毛泽东主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周年.人民日报,1951-9-3.
[7]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
[8]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9](苏)瓦·伊·崔可夫.在华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10](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
[12]肖栋梁.论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5(12).
[13]蒋中正.致世界反侵略大会揭发日寇侵华暴行电.关培凤.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14]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15]国际集团会公约草案要点.1942-7-4.王建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何 荷)
E296.93
A
ISSN1002-4484(2015)09-0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