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以温暖著称

2015-12-14 01:17何鑫业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鬓角棉桃李叔

文/何鑫业

棉花以温暖著称

文/何鑫业

村子的东头有一块很大的棉花地,大得一望无际。

棉花没开的时候,走夜路时,走着走着,不小心走进了棉花地,还以为是玉米地或者大豆地,捋一把叶子闻一闻,扎手,才知道是该死的棉花。

该死的棉花还有个该死的坏处,它不能当粮食。老人说,没饭吃的那几年,村里谁都傻想过,棉桃要是能吃就好了,滚圆滚圆的,有个尖尖头,那是下嘴的地方。现在想想,那么多的棉桃,要是仅仅只能吃,烂在地里可怎么办!

为什么会烂在地里?主要是这棉花地大。这么说吧,赶早起,你就扛着个锄,不用耪地,你扛着锄走就行,走到黑,没准儿还没走到棉花地的尽头呢!还有,这棉花邪门,你想着它吧,它老不显样子给你看,恹恹的。你不想着它了,“哧溜”,棉桃结出来了;“哧溜”,棉花开出来了;哧溜,连棉秆子都被砍了,棉花地里空荡荡一片,害得你瞎想:谁干的?都是谁干的?都哪会儿的事啊?

最近的棉花地,离村庄也有一里路,可躺在炕上的老人,能把棉花地的东南西北、分分寸寸数得清清楚楚,仿佛棉花地就在炕沿,一探身子,一招呼,就信手拈来。“该死的棉花,今个儿把老张头、李叔、王叔叫上,还有她婶,再不顶,也得去打尖了!”这是在说,棉花的枝叶太盛了,会不结棉铃,要打尖了。

打尖,就是整枝,把多余的枝打掉,让风吹进去。打过尖的棉花地,像理过发的男人,头皮青青的,鬓角推得高高的。风吹进棉花地,地里的棉花就像喝醉了酒,一波浪一波浪的。一只大鸟擦着男人的鬓角飞进去了,飞进去就不见了,等到飞出来的时候,由于太远,看着像一只麻雀了……

杨树是棉花的盟友。试想啊,再大的棉花地,没有几排杨树,那简直是失策,简直是不懂得设计。况且,杨树还是鹳和鹭鸶的婆家,飞累了就来歇歇脚。

棉花永远不卑不亢,永远慢条斯理,永远只以温暖著称……打过尖的棉花地,你走进去,脚凉飕飕的。蹲下身子,看见的不是棉花地,而是一条一条的棉花的腿,就像千军万马。

几百年来,这棉花地,或者说这该死的棉花,还左右着村子里人们说话的方式。譬如:“今儿个咋啦?像棉花似的,软不拉叽,还扎手!”这明显是对上眼的两个男女在调情嘛—话头子,是来自棉花。

即使一天没活干,老人也情愿坐在棉花地头,看看云,看看天,说说闲话:“一是一,二是二……世道再不济,这棉花中,也没有不说人话的!”而且,这个村子的所有人,即使不去棉花地的时候,脑子里也都想着这该死的棉花!

(周 周摘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年第7期)

猜你喜欢
鬓角棉桃李叔
为父母减轻外部压力
雪夜读书
浇地
回 味
每一株棉桃都会开花
走后门
慢吞吞的云
王爱成
还是春天好
棉桃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