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 李亚凡
洛阳夯实科技基础 转变勤务模式 促进良性发展
文/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 李亚凡
2014年以来,洛阳支队坚持“以科技信息化为基础,以指挥调度为龙头,以交警执法站为阵地,以路面执法为脉络,以便民服务为抓手,以查处违法为拳头”,全面开展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实现了公路交通安全的大联网、大管控。
通过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实现了五个效果:
一是提升了打击效能。首先违法干预更加靠前。缉查布控系统和警务通终端自动报警后,路面民警立即开展违法查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例如我市的李屯执法站,防控体系建设后,执法站查处违法能力明显增强,对过往驾驶人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每天过站超速车辆由120余辆将至10余辆。其次指挥调度更加畅快。我们依托可视化指挥系统和支队、大队、执法站三级指挥平台,形成了层级化和扁平化相结合的指挥体系,实现了对交警执法站工作既能看到、又能听到,提高了指挥效率。第三查处更加精准。以前我们习惯于大兵团作战,违法查处靠随机抽查,同时频繁的统一行动使民警疲于应付、效率不高。现在通过缉查布控系统对违法的精准定位、指挥平台快速调动,实现了对交通违法的精确打击。就在12月23日,一辆灰色起亚轿车因涉嫌套牌被缉查布控系统报警,支队调度中心迅速指令路面民警拦查,3分钟即将该车和驾驶人控制,经警务通终端与盗抢车辆数据库关联,查实该车为盗抢车。去年以来,缉查布控系统有效预警2.2万次,查处逾期未检车辆3400余辆,查获套牌车102辆,报废车35辆,提供事故逃逸、治安刑事案件线索230余起。
二是扎牢了防范的篱笆。首先是织密网。对全市的卡口、监控和交警执法站进行科学布局,防控网络基本形成。其次是拉紧线,我们在贯穿洛阳东西南北的6条国省道、高速公路上设置了11个二类交警执法站,并依托全市338套卡口,配合机动巡逻力量,加大了违法查处力度。第三是守住点,我们依托交警执法站和全市千余个交通违法发现劝导点、3100余名劝导员,掌握路况、排查隐患,协助民警纠正交通违法行为。
三是夯实了管理的根基。破解了源头管理单打一的问题,公路防控体系的登记核查功能对发现的客货运车辆违法信息,在告知当事人的同时,转递给源头化管理部门,自动分发给车辆所属单位,并告知行业主管部门,形成了源头管理合力。去年以来,全市交警执法站累计检查车辆41.9万台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8万余起,收缴过期驾驶证210余本,转运乘客180余次。破解了复杂气象条件下车辆预警问题,我们在高速公路安装气象预警系统,及时检测车辆速度,通过LED大屏进行安全预警提示。破解了执法监督难的问题,我们在防控体系建设中把执法监督中心建设纳入其中,通过执法记录仪和移动警务终端的配合使用,实时掌握民警执法情况,既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提升了执法素质,也保护了民警执法行为。
四是引发了警务的变革。违法查处由固定变流动,我们把核查登记系统集成到警务通平台,使每个民警都成为一个流动检查站,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实现了管辖区域有盲区到无盲区、由点变线、由线及面,极大的拓展了民警的执法管辖范围。源头管理由被动为主动,通过核查登记、后台传递功能,将源头管理和路面查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提高了源头管理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执法更加规范,对执法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分级储存、适时调取,监督中心和“六合一”库全面对接,每个执法行为都有对应的音视频资料,实现了执法监督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
五是实现了队伍良性发展。防控体系运行以来,我们紧紧依靠科技力量,改变了勤务模式,提高了违法查处和事故预防的针对性,既大大提升了勤务效率,又进一步改进了执法行为,我们的执法投诉下降了21%,执法复议维持率提高了30%,信访案件大幅下降,群众对交警执法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是科技引领是基础。在防控体系建设应用中,我们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要公信力,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加大人、财、物投入、深化功能应用,深深的感受到科技信息化对公安交通管理带来的巨大改变。我们通过电子核查登记系统的登记比对、传递分发和联动共享等功能,解决了以往路面民警单靠肉眼识别假牌假证、信息查询过程繁琐、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把核查登记系统同车驾管系统关联,对交通违法达到了“情况明、告知快、传递准、查处严”的目的。我们深化缉查布控系统应用,总结出“活动轨迹通报法、点对点查处法、随机查处法和集中查处法”四种战法,实现对交通违法的快速发现和精准查处。投资700余万元,建设了洛阳交通管理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实现了公安网与互联网数据交互、应用集成、服务整合,打造了洛阳网上交警,随时随地为民警执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群众。正是科技手段的运用,促使我们在违法查处、指挥调度、路面管控、源头化管理等工作实现了精细化,交通管理和事故预防的基础越来越扎实,底气越来越足。
二是转变观念是动力。洛阳地处豫西山区,山多路长、交通发达、路况复杂,农村地区通车里程1.79万公里,机动车、驾驶人迅猛增长,而我市10个县(市、区)仅有交警225人,每名民警要担负80公里道路的交通管理任务。面临保安全、保畅通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把握机遇,增强创新发展的源动力。首先,我们树立了敢于担当、打主动仗、下先手棋的观念。山西现场会后,我们立即结合洛阳实际,遵照部局、总队建设要求,从顶层设计入手,积极参与制定全市公安科技信息化三年规划,对卡口和视频监控进行科学布局、弥补盲点,细化建设标准,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其次,转变了等警力、靠上级、单打独斗的观念,争取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联动,共同推动防控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我们多方筹措,采取市、县(区)两级财政出资、转移支付投入、公安交警自建的“三个一”模式,最大限度保障了防控体系建设经费。全市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资金8131万元,新建、改建交警执法站11个、卡口338套,联网监控设备3540个,建设二、三级指挥平台22个。第三,转变了“贪大求洋”的观念,树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求发展、保安全的观念,坚持“小投入、大产出、重实用、重实效”的原则,走出了一条符合豫西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的新路子。我市卡口和视频监控分别归属交警、分(县)局、市局科技通讯等部门,我们对6个公司、10余个厂家的产品进行了改进提升,实现互联互通。市交通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各县(市、区)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内部设施、统一管理流程”要求,新建、改建了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交警执法站,建设了县(市、区)大队二级指挥平台和交警执法站三级指挥平台,统一了建设标准。按照“大数据、大共享”思路,配合市局科技部门建设了高清卡口管理平台,把各警种、各分(县)局卡口数据进行整合,把单一的、分散的数据集合成统一、规范的数据,实现了集中共享。在公安部交通科研所、省总队指导下,开发应用接口,成功将全市338套高清卡口全部联入缉查布控系统,联网总数全省前列。
三是领导重视是关键。在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中,部局、总队给予我们大力支持,洛阳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资金层面提供充足保障,市公安局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最大倾斜。正是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和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关注,既让我们倍感责任重大,更让我们坚定了建设好公路防控体系的信心和决心。
下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和“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不断提升完善防控体系功能。同时,感觉有以下问题制约影响着公路防控体系作用的发挥:一是缉查布控系统与综合应用平台关联不够,操作不够便捷,如逾期未检车辆信息自动提取、导入、撤控功能不完善。二是我们目前的权限只能对本地车辆、驾驶人进行自动查询,建议扩大查询范围。三是大区域全面联网、多警种资源共享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