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 锛
取名字的苦与乐
文/老锛
谈起取名字,我决意要给宝宝取一个好听、好记、好意境的名字,但久思而不得。
首先,说名字的音。末尾字最好是开口音,避免闭口音。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讲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牙齿洁白整齐,后因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她尽量避免开口,唯有人问话方才答话。她说话一概用闭口音,避免开口音,这样可以遮丑。如这样的对话:“贵姓?”“姓伍。”“多大年纪?”“十五。”“家住哪里?”“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过了一段时间,女艺人的牙修补好了,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为开口音,对答变成了:“贵姓?”“姓李。”“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可见,开口音露齿而响亮,闭口音不露齿则沉闷。开口音的名字叫起来洪亮,听起来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此外,还要防止不尊不雅的谐音,如网友们盘点的另类喷饭的名字:杜子腾、贾爱国等,避免孩子在上学的时候,被同学们取笑,伤害自尊心。
其次,谈名字的形。现在的家长给孩子取名,为了避免重名,喜欢选用冷僻字,实非明智之举。若多数人不认得,只有个别文化水平高的人才能读准,实在难免尴尬。打个比方,头回结识了新朋友,你告诉人家名字叫“垚、堃、喆、祎、珺、旸、栊”中的一个,下回再见面,人家一边热情洋溢地寒暄,一边皱着眉头思来想去,冷不丁冒出一句:“您的名字怎么念来着?”多尴尬、多冷场啊!另外,伴随着信息化的应用与普及,很多信息都要输入电脑当中,但是诸如户口登记系统等还不能输入所有的生僻字,常常带来不便。还有个关于字形结构的笑话:一学生名字叫朱月坡,由于字写得结构松散、笔迹潦草,总被老师叫作朱(猪)肚皮,实在是不爽。
最后,论名字的意。随着时代的发展,个性的解放,越来越多的父母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开始追求标新立异,如:钱多多、许多钱、张口笑、吴所谓等,通俗易懂且充满了生活的希望和愿景,不失为取名字的一条蹊径。更有趣的是,有人把童话故事也带入了姓名中,如姓龚的女孩子就叫“龚珠”,谐音“公主”;姓王的就更容易取名了,男孩儿就叫“王尚”“王子”,女孩子就叫“王菲”或“王妃”……真是五花八门,趣味横生。也有把姓和名连起来就是一个好口彩的词语,念起来朗朗上口又寓意深刻。如姓程或陈的取名为“程功”“陈鸣”,谐音“成功”“成名”等。有的索性把名和姓取相近的音,如陈晨、周舟、郎朗、方芳、杨洋等,叫起来就像昵称,倍感亲切。
宝宝啊,你姓郝,又在“世”字辈分上,爸爸欲给你取名“郝世友”“郝世多”“郝世来”,被你妈妈以“三俗作品”毙之,取名“郝诗芃”“郝诗祎”“郝仕玙”,又被我父母以“认不得、太做作”弃之。宝宝啊,你是我和你妈在北京旅游时怀上的,为了纪念伟大的首都,干脆就叫“郝世京”吧。哟,那可不成,你长大岂不会因此成为“好事儿精”了?
理论谈论了一通,名字琢磨了一堆,思绪却乱作一团。佳女偶得,一名难求啊!取名真是又苦又乐:取名之苦,苦在百思不解、推敲不得,纵使衣带渐宽;取名之乐,乐在搞笑典故,可乐故事,不禁捧腹。
(杨忠凯摘自《牛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