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境教学与学法指导

2015-12-12 19:24孔凡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境词语课文

语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是提升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手段。但是,如何操作,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重要问题。21世纪初,蒋孔义先生提出了语境感悟法,着重谈了语境感悟法理解词语的操作程序。该操作程序加以延伸、完善,可以改造为语境教学的一般操作程序,然而,就实例而言,却非常少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境教学的运用范围。

最近,笔者在阅读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实录时发现,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于永正的《惊弓之鸟》第一课时的教学,已经初具语境教学操作程序之雏形,可以说是语境教学操作程序的典型案例。而且教师善于运用多种语境教学方法,教给学生语境学习法,使课堂教学生趣盎然。

一、 展示语境教学操作程序

1. 熟读课文。熟读课文是汉语言文化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语境教学开展的、尤其是上下文教学法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课文不熟不开讲成了语境教学对阅读教学的客观要求。

在《惊弓之鸟》一课中,于老师首先通过画简笔画,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什么叫弓、弦、箭,顺理成章地引出导语,“大家知道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鸟。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十七课《惊弓之鸟》,学了这一课就明白了”。从而造成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接着便明确阅读要求,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指出阅读方法:在阅读态度上,“精神要集中,要心到、眼到、口到”;在阅读方法上,“哪句读得不流畅,就反复练习多读几遍”。在具体指导中,先指名让一学生试读第1~2自然段。当学生把第一句就读“断”了时,老师安慰学生说:不要紧,你再读两遍就流利了。当该生练习两遍,读通了后,教师高兴地鼓励道:“就这样练!大家就像他这样把课文读一遍,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读得正确、流利。”增强了全班学生读课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学生读完一遍之后,又指名读。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将课文读了两遍,基本读熟了课文,为后面运用语境教学法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2. 明确学习任务。运用语境教学解决语文问题,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语文学习任务或来源于教材,或来源于教师指定,或来源于学生自己提出。二是学习任务应具体化。语文学习任务要避免大而空,应是具体的拼音、文字、词语、句子、语段、篇章等方面的语文知识,以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方面的语文技能问题。

在《惊弓之鸟》一课中,教学任务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挂小黑板直接呈现的,这些词语是“惊弓之鸟、大吃一惊、信不过、孤单失群”。与此同时,教师还指出了理解这些词语的方法:要边读边想,要想想词语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并指出有些词语的意思课文就有,只要认真去读,就会知道,一看上下文就懂。

3. 确定语境范围。首先,要分析学习任务所属的能力类型,看究竟是属于口语交际、阅读理解,还是属于写作表达。其次,再分析该学习任务属于哪一类语境,看看和上下文、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以及认知语境哪一类关系更密切。最后,要具体分析学习任务与某种语境中哪一种语境因素密切相关。

《惊弓之鸟》教学中,这些词语理解属于阅读类型,其语境类型主要是上下文语境。在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并经过思考后,教师分别问每一个词语的上下文究竟是什么。如学生回答说,“惊弓之鸟”的意思可从最后一段“……它一听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看出来;“中箭”可以从第5自然段:“……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看出来;“大吃一惊”可以从魏王说的话,“啊!……真有这样的本事!”中看出来,也可以从“魏王更加奇怪了”看出来;“信不过”可以从“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中的两个问号看出来;“孤单失群”可以从“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中看出来。

4. 感知语境和特定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根据语境的各种功能,选择确定其语境功能类型;其次,根据相应的语境功能类型,确定语境和特定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或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采用明示或暗会的方式说明这种关系。

在《惊弓之鸟》一课教学中,鉴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语义关系类型,于老师没有进一步追问相关词语和有关句子之间的语境关系类型,而是采用暗会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换句话说,于老师根据实际需要,省去了这一步骤。

5. 确立语义或表达方式。根据语境关系,明确表达方式,指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说明。

经过上述几个教学步骤,学生基本理解了相关词语的意思,并在教师的点拨下用自己的话指出了相关词语的意思。如“惊弓之鸟”的意思是:害怕弓弦响的鸟,“惊”是害怕的意思;“大吃一惊”中的“惊”是奇怪、惊奇的意思;“信不过”就是不相信;“孤单失群”就是离开同伴,“群”就是同伴,“失”就是离开。

由上可见,于老师的教学形象地揭示了在阅读教学中语境教学的一般操作程序:熟读课文;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内容的语境范围;感知学习内容与语境的关系;根据语境确立语义或表达方式。

二、 指导运用上下文学习法

重视方法传授是《惊弓之鸟》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感情的方法;这里先谈指导学生运用上下文的方法。

于老师在指导学生运用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时,首先,运用演绎的方式,直接告知学生有些词语理解可以运用上下文学习法;接着,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的上下文,在讨论中了解相关词语的上下文范围,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出相关词语的意思;最后,又问学生:“上面两个词语我们是怎样理解的?”由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理解的。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应该说,于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惊弓之鸟、大吃一惊、信不过、孤单失群”时,已经做到“学教一体,融教于学”了。融学法于教法之中,让教法体现学法,实现“教法学法化,学法教法化”,因而学生已经掌握了上下文学习法了。比如关于“惊弓之鸟”的理解,除了结合课文上下文指导学生理解该成语的本义,还结合另外提供的短文,帮助学生理解该成语的比喻义。

不过,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运用情况。在接下来的学法指导中,于老师还呈现了另外两种情况:

1. 词典完善。于老师指出:“有些词语,特别是带生字的词语,从课文直接找不到答案。比如这两个词——(挂黑板出示:悲惨、愈合)虽然联系上下文也能知道一点意思,但心里没有底,这时,就应查查字典。”这就是词典完善法,即根据上下文得出的意思和词典中的意思结合起来,通过词典验证、丰富、完善相关理解。这里,于老师对“悲惨”“愈合”两个词语的理解,说明了词典完善法的运用情况:他分别请左边四排的同学查“惨”,右边四排同学查“愈”,再联系课文,理解“悲惨”“愈合”在本文中的意思。

2. 据文选义。据文选义法是针对一词多义现象提出的方法。要确定某个多义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该词出现的上下文,选择出适宜的义项,请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多数汉字一字多义。这要根据句子确定意思,也就是说,要据文选义。看看这句里的两个“直”字意思是不是一样?(小黑板出示:“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多数学生说两个“直”字的意思不一样,但不同在哪里,一时又说不出来。)

师:我们不妨查查字典,看看字典“直”字有几种解释。为了省时间,我把字典里几种解释抄下来,大家看看—(小黑板出示:① 不弯曲;② 使弯曲的伸开;③ 垂直;④ 爽快;⑤ 一个劲地;⑥ 汉字笔画名称,即“竖”;⑦ 公正的。)(生看了七种解释,又读一遍句子,知道第一个“直”字是“一个劲地”的意思,第二个“直”字是“垂直”的意思。)

在这里,于老师首先指出汉字一字多义现象广泛存在的现状,指出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据文选义。接着展示文中包含两个“直”字的“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句话,让学生讨论两个“直”字是否同义,出示“直”字的七个义项,分别根据“直”字不同的上下文,“大雁直往上飞”“从半空里直掉下来”,选择出对应的义项第一个“直”是“一个劲地”的意思,第二个“直”是“垂直”的意思。这样,结合具体词语理解,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据文选义法。

在教给了学生语境学习法后,于老师最后还进一步总结说:“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最根本的方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我们认真读书,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就能理解词语和文章的意思。”这就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知道学会运用上下文教学法的妙处。

3. 据境造句指导。如果说上面谈的主要是理解词句含义,需要运用上下文学习法,那么在指导词语运用中,可否运用上下文学习法?回答是肯定的。比如在造句指导中,于老师就一直借助上下文语境,做到据境指导造句。比如关于“悲惨”一词造句,首先,要求学生读读文中“悲惨”所在的句子,看看这里的“悲惨”是说什么的,知道文中的“悲惨”是说声音的;接着,教师说一句话的开头,要求学生用上“悲惨”一词,接着往下说;再请学生用“悲惨”这个词自己造一个说声音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悲惨”不光可以说“声音”,还可以说别的:出示小黑板上的句子,让学生谈谈该句子中的“悲惨”是说什么的,又请小朋友考虑一下,“①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有的卖儿卖女;②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两个句子能不能加上“悲惨”一词,可以在哪儿加,并要求将“悲惨”放在句中不同地方。最后要求学生说说听于老师说的句子:“一个日本鬼子被八路军打得头破血流,样子很悲惨。”思考有没有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悲惨”一词的适用范围,避免用错。显然,这里的造句紧密结合相关句子,给学生提供上下文语境,帮助学生学会造句。

三、 指导掌握虚拟语境朗读法

学会指导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在这一课教学中,于老师分层次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虚拟语境朗读法。虚拟语境朗读法指通过创设虚拟语境,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深入到作品中去,感同身受,从而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适宜的声气息和体态语言。在教学中,于老师指出,要读出感情,首先,要学会“过电影”,想想课文描写的情景,将语言还原为生活画面;其次,要设身处地,把握文中人物的身份,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要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读谁的语言就把自己当作谁,比如在本课中,朗读魏王说的话时,就把自己当作魏王,朗读更羸说的话时就把自己当作更羸;第三,揣摩人物说话的表情动作,朗读时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为此,于老师还创造性地运用了“看教师读”和“看学生读”两种方法,指导学生具体运用虚拟语境朗读法。

“看教师读”,是看教师在朗读时的动作神态,通过看教师的动作神态,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针对第2~4自然段读对话比较难,于老师要求学生“看老师读”,注意老师读魏王和更羸对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有什么不同,并想想为什么不同。学生在看于老师读时,发现于老师读更羸的话面带微笑,态度认真,毕恭毕敬;读魏王的话时,则皱着眉头,不相信更羸说的话,认识到有感情朗读课文,需要把自己虚拟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揣摩相关人物的语气和表情,将人物语言转化为声气息和动作神态。

“看学生读”,是看同学在朗读时的动作神态,通过看同学的动作神态,体会同学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情况。于老师首先请同学自己练习第6~9自然段,虚拟揣摩人物语言,体会各段应该以什么样的表情和语气读。然后指名到讲台前读,要求其他同学“看同学读”,看表情动作与所发出的声气息是否一致。通过看同学的读和相互评价,认识到读“‘啊!魏王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时,两眼要发直,夸更羸有本事,魏王可以捋一下胡子;读“更羸笑着说”时,要面带微笑;读“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时,眉头可以皱成一个大疙瘩;更羸讲原因,要读得清楚,速度稍慢一点,表情要自然;“魏王”听了更羸的解释,还可以再加上捋胡子、点点头的动作等等。接着,让学生准备分角色读,注意加上表情动作。最后,让学生到讲台前分角色朗读,朗读时要通过动作神态反映各自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此这样,通过有层次地指导,学生不仅掌握了虚拟语境朗读法,而且还能够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的主旨。

(孔凡成,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苏州大学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学。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金资助项目“教育名家和语境教学发展”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语境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找词语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一枚词语一门静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