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靖梓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贵州贵阳55000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及其英译文的语篇功能分析
吴靖梓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贵州贵阳550001)
以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从韩礼德的语篇功能对三个不同译本进行分析。旨在为古诗的分析方法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也检验了系统功能语法对于诗歌分析的可操作性。
语篇功能;翻译;古诗英译
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堪称千古绝唱。全诗朴素自然,蕴藉深厚,词语简练,曲折有致。年仅十七岁的王维在重阳节那天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表达出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而诗中脍炙人口的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游子表达乡思的名言。古往今来,人们都在不断地探寻诗歌的本质,而这首七言绝句也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喜爱,将其翻译成英文。笔者在此选取刘军平、Witter Bynner和许渊冲的三种英译本(译文见附录),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进行语篇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韩礼德所建构的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用来分析口头语篇或书面语篇。根据韩礼德的观点,他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为三种: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语篇功能。无论是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都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它们以各种方式使语音和词语产生有意义的联系,这种有意义的表述集合体就是语篇。而在语义层中,把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的功能就是语篇功能。语篇功能是通过三种方式得到体现: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胡壮麟等,2005)
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马泰休斯认为,一个句子可以划分为“主位”“述位”和“连位”三个部分。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往往是话语的核心内容;连位是把主位和述位连接起来的过渡成分。(胡壮麟等,2005)经过许多语言学家的探讨,大多数人主张将述位和连位合成一个部分。所以,主位的结构是由两部分构成:主位和述位。根据韩礼德(2004)的观点,主位可以分为“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句项主位”通常包含在“单项主位”中。单项主位仅包含概念成分,而复项主位不仅包含概念成分,还会有人际意义或(和)语篇意义的成分。主位也可以分为标记性主位和无标记性主位,若小句的主语恰好也是小句的主位,这样的主位则叫做“无标记性主位”;反之,则为“标记性主位”。
信息结构是把语言组织成为“信息单位”的结构。换句话说,信息结构就是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信息单位的结构。信息单位是信息交流的基本成分,通常是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构成的。已知信息先于新信息,新信息的最高点即信息中心往往是信息单位的最后一个位置,也就是“实意词项”。信息中心即新信息之“最高点”,标志着所在信息单位的新信息到此结束。信息中心与音系层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常是靠声调突出而体现出来的。信息中心所传递的信息,比其他部分所传递的信息更为重要。
衔接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它与语篇相同,是一个语义概念。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就产生衔接关系。韩礼德(1976,1985/1994/2004)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语法衔接有四种: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词汇衔接也有四种: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和搭配。(胡壮麟等,2005)
从主位结构分析出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诗的主位和述位可划分如下:
从上面的表格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歌的第一句和第
二句的主位是介词词组组成的小句,而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动词词组构成的小句。诗歌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中的主位是由环境成分来充当,分别表示地点和时间。第三句和第四句的主位分别是心理过程和物质过程。全诗的主语都是隐性的,诗歌中的前三句的主语应为作者本人,第四句的主语是兄弟们,所以全诗中的主位都不是主语,都应为有标记性主位。
下面将对所选的诗歌英译本进行逐句分析。
1.“独在异乡为异客”。
从上面表格分析可知,Bynner和许渊冲译文的主位都是有标记性的。刘军平译本中的主位则是以经验功能中的参与者为主,属于无标记性主位。一般来说,选择有标记性主位作为话语的起点是为了达到强调某个成分的目的。(胡壮麟等,2005)而有标记性主位比无标记性主位更能凸显原诗的情感色彩,无标记性主位只是一般叙述。这三个译本中的主位均采用句项主位的方式,与原诗的主位一致。需要说明的是,许渊冲的译本中的主位其实是省略的句项主位,即a lonely stranger in a foreign land(is)alone。所以,从主位的标记性和类型来看,Bynner和许渊冲的译本比较符合原诗。
2.“每逢佳节倍思亲”。
原诗第二句的主位为环境成分的“每逢佳节”表示时间,由于主语是隐性的,所以主位是有标记性的。而此处的三个译本都将原诗中的参与者补足,来充当主语且为单项主位,因此三个译本中的主位均为无标记性主位,这一点与原诗的主位不符。王东风(2009)曾说过,“语序本身也能传达意义,同一概念意义的若干句子会因为各自语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主位意义,具有不同的交际价值。”三个译本虽说增补了参与者成分作为(无标记性)主位,但忽视了原诗用环境成分作为(有标记性)主位,没有体现出原诗主位的意义。
3.“遥知兄弟登高处”。
从上面表格分析可知,Bynner的译本中的主位为单项主位,即表示环境成分的when和表示概念成分的brothers。许渊冲译本的主位也是单项主位,增补了主语(感觉者),与原诗的过程一致(心理过程)。而刘军平译本的主位为句项主位,与原诗主位一致。在这三个译本中,主位均为无标记性主位,这一点与原诗的主位有一定的出入。原诗此句为心理过程,“遥知兄弟”的主语是隐性的,应该为作者本人,是感觉者,兄弟应为现象。然而在刘军平和Bynner的译本中,把现象“兄弟”作为物质过程的动作者。所以基于主语和过程这两点来看,许渊冲的译文更贴合原诗。
4.“遍插茱萸少一人”。
原诗此句为物质过程,隐性的主语(动作者)为兄弟,然而从上面的表格不难看出,Bynner和许渊冲译本的过程(物质过程)与原诗一致,主位也都为标记性主位。而刘军平的译本中增补了主语,使之主位为无标记性主位;笔者认为这种用无标记性主位替换有标记性主位的做法会丧失原诗的美感。诗人巧妙地通过兄弟在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囊这一活动来突出兄弟思己之情,使之具体化、形象化,由于刘军平的译文为心理过程(wish),体现不出动作这一细节,所以与原诗不论从主位、主语还是过程来说都是不符合的。因此,Bynner和许渊冲的译法值得推崇。
已知信息+新信息是最常见的信息单位结构,已知信息先于新信息,新信息的最高点即信息中心往往是信息单位的最后一个实义词项。胡壮麟认为,这并不是信息结构的唯一模式,有时为了起到强调或其他作用,说话者也可能把新信息放在最前面。(胡壮麟,2005)
对于原诗信息中心而言,第一句的异客、二句的思亲、第三句的高处(山)和第四句的一人(作者)可以看作是各诗句的信息中心。通过对本文选取的英译本分析,不难发现译文中信息中心的安排并不全是在句末,而是考虑尾韵(音美)的效果。在三个译本中,Bynner的译本没有体现音美,译本完全以一种自由体诗的形式出现。而刘军平为了达到音美,(最后一句)则把would放置句末。刘军平和许渊冲的译本均有音美之效,分别为aabb(guest-dearest;dogwood-would)和abab(land-hand;holiday-away)。尽管刘军平的译本考虑了尾韵(音美),但刘军平的译本忽略了英语话语的习惯,从已知信息过渡到新信息的这一模式,没有将每一句的信息中心放置句末,只有译本中前两句的信息中心与原诗一致,即“guest(异客)”“my dearest(思亲)”。Bynner译本中的后两句的信息中心与原文一致,“the mountain(高处)”“my branch(一人)”。但Bynner的译法基本上用的是艺术译法,既没有用韵(音美),也没完全考虑已知信息到新信息间的过渡,所以不能传达唐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许渊冲,2003)许渊冲的译本考虑的比较周全,不仅考虑到已知信息到新信息间的过渡,还兼顾了尾韵(音美)。需要注意的是在他的译本中,最后两句中的“with
dogwood spray in hand”为插入语,实际上应为“I know my brothers would climb up the mountain with dogwood spray in hand and miss me so far away。”这样一来,译本中的信息中心完全与原诗的信息中心吻合,即“stranger(异客)”“my kinsfolk(思亲)”“the mountain(高处)”“me(一人)”。所以,从信息结构角度和音美考虑的话,许渊冲的译本更符合原文。
衔接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胡壮麟等,2005)诗歌作为一个语篇,每一行的意义单位之间必然存在着语义联系。然而,根据韩礼德和哈桑对衔接的定义来看,原诗的全文只有在第一行重复使用两个“异”字,属于词汇衔接手段下的重复手段。除此之外,全诗并没有明显的衔接现象。下面将对所选的三个英译本进行逐一分析:
刘军平译本的第一句运用了词汇重复,名词stranger和形容词strange;以及两组词汇同义,名词stranger和形容词strange;两个名词stranger和guest;第二句中的两个my主要为人称照应,均属于前指,用于指代上文出现过的人物I;第三句中,应用了明显的衔接手段as起到语法连接作用;而第四句中,形容词gala与第二句中的名词festival为词汇同义,因为词汇衔接手段中的词汇同义不受词性的限制。(胡壮麟等,2005)
在Bynner译本中,第二句中的this day应为前指,指代重阳节这天;第三句中的when,属于语法连接,表示时间关系;而最后一句的衔接手段较为丰富,两次照应:them前指brothers和my前指原诗主语I;词汇的重复使用,出现了两次名词branch。
许渊冲译本中衔接手段使用较多,在第一句中,出现了两组词汇同义,即两个形容词alone和lonely、名词stranger和形容词foreign;一个动词省略现象,省略了动词is,即a lonely stranger in a foreign land(is)alone。在后三句中,使用了人称照应的衔接手段。第二、三两句中,两个my分别为第二、三句的人称照应,即前指第二、三句的主语I。在最后一句中的me也是人称照应,前指前面出现的主语I。
经过上述分析,将衔接手段在原诗及其三种英译本中的使用次数统计如下:
从表中不难看出,三种译本都用了原诗没有涉及到的衔接手段。而原诗第一句的词汇重复手段在刘军平的译本中得到体现,其余两个译本的第一句均没有使用此种手段。词汇重复手段如果运用得当,不但可以发挥语篇的纽带作用,还能起到突出主题、加深印象等修辞效果。(胡壮麟等,2005)Bynner的译本使用的衔接手段最少,其余的两个译本虽在衔接手段使用情况上是不一样的,但在数量上是一样的。经过上述分析,也验证了汉语和英语在使用衔接手段方面的不同。汉语重意合,衔接手段使用的比较少;而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一段话或一个语篇为了达到连贯的效果,会使用某种或几种衔接手段。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纯理功能,分别从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三个方面对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及英译本进行浅析,三个译本都各有千秋。对于原诗而言,许渊冲的译本似乎更为贴切,更多地保留了原诗的风貌。对于诗歌的翻译研究,国内外学者大都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去赏析。通过对此诗的功能语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语篇功能为翻译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框架,还提供了一个新的赏析角度,重新看待唐诗英译中所出现的问题。尽管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诗歌及其英译本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无疑不是一种全新的、客观的用来分析诗歌及其译本的方法。
[1]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9).
[2]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09).
[3]汤普森.功能语法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08).
[4]黄国文,辛志英.系统功能语言学通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05).
[5]黄国文,辛志英.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2.
[6]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
[7]刘首顺.唐诗三百首全译[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08).
[8]霍松林.名家讲解唐诗三百首[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8(01).
[9]张祖新.通用诗学[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12).
[10]王东风.语言学与翻译:概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11.
[11]黄国文.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12]黄国文.《清明》一诗英译文的人际功能探讨[J].外语教学,2002(5).Textual Functions of English Version of the Poem Thinking of My Brothers on Mountain-Climbing Day
Wu Jingz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1,China)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to analyze three versions of Thinking of My Brothers on Mountain-Climbing Day and its English versions by textual function.The aim of article is about to propos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ms as well as test the applicability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in analyzing poems.
Textual Function;Translation;Chinese Classical poems:English Version
H315.9
A
1672-6758(2015)04-0081-3
(责任编辑:蔡雪岚)
吴靖梓,硕士,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Class No.:H315.9 Document Mar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