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摄影/陆婧希
克制温婉汉堡城
撰文/摄影/陆婧希
去汉堡的时候是在一个浪漫的3月,天气还保留着那种乍暖还寒的飘忽不定,时而阴冷,时而燥热。为了避免穿错衣服,每天的清晨,观察当天的温度成了必修课。而汉堡城,也像极了这个难以捉摸的时节。这里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氛,亮堂而摩登的建筑物、精致的橱窗、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即便是夜晚也依然闪耀着的内湖、整齐而现代化的港口,这个城市的现代化好像已经深入到骨髓当中,时时刻刻提醒着来这里的游人,汉堡城的高贵与繁华。
但是,如果你能再在这里多停留一阵子,如果你能走进那些历史的烙印,圣詹姆士教堂、傅斯麦纪念塔,或者是历史博物馆、德国话剧院这样的地方,那些曾经发生在这座城市的故事,都随着时间的消逝,成了城市的记忆,烙印就在这座城市不易被人察觉的深处。就好像经济自顾自飞速地发展,时间也甩下身边的人飞快地消失,那些曾经存在过的痕迹,确实真真实实地存在于这个城市的血液乃至呼吸之中。于是,这种撕裂而又交织的氛围,成就了汉堡那种介于黑白之间的临界之美,灰色的、界限模糊的、不易察觉的混合之美。
在汉堡,港口无疑是必须要去的地方之一,作为德国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汉堡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无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港口城市。一般被人们所熟知的,是它位于易北河、阿尔斯特河、比勒河的入海口的独特地理位置,当然,不仅仅是这几条重要的河流,汉堡更是因为地处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附近,它的港口成为了整个欧洲河与海洋、海与陆联运的重要枢纽。也正是因为汉堡所依着的这一片水域,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工商业也多与港口相联系。从某种层面来说,正是因为片海,才让汉堡这座城市演变成它今天的样子,也正是因为这片海,让汉堡在飞速发展的商业与经济中,始终保有一种如水的柔情。
日落十分的汉堡港温暖而又神秘。港口边成排的小酒馆里聚集了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汉堡人,他们将自己从一天刻板而又严谨的工作中释放出来。汉堡人,太过于习惯有港口的陪伴,这里的日落、啤酒味、船只的来去与停留,好像都已经融入到每一个汉堡人的血液当中,就好像这座城市的空气中总是飘着海水的咸味一样。因港口应运而生的是桥。汉堡有着很多高低错落的桥梁,它们呈现一种错乱中又带着某种规律的微妙。虽然这样,但是汉堡显然不是威尼斯,无论是它的港口,它的大桥,它在钢筋混凝土之中,无疑少了几分威尼斯的温婉与风情,多了一些现代化的工业感。
事实上,汉堡当然不是看上去的那样现代又不近人情的,自公元8世纪开始,人们在阿尔斯特河畔建立了这片定居区以来,汉堡城便注定不仅仅是一座现代又时髦的城市。在汉堡,阿尔斯特湖分为内湖和外湖,两湖之间的大桥上,成了观赏全景最好的地方。对于汉堡来说,内湖就犹如汉堡城中的一块宝石一样,照耀了整个汉堡城。即便是在夜晚,这片内湖同样像一颗闪耀着光芒的宝石一样照亮汉堡城。围绕着内湖而建的高档酒吧、商店、餐馆,往往是汉堡城中最晚打烊的地方。而当华灯初上,内湖旁那些静美的灯都亮起来,不仅点亮了内湖,也点亮了整个汉堡,让汉堡从铜墙铁壁的氛围中解放出来,散发出了亲切和温暖的气质。等到了白天,内湖上就会出现很多赛船的小伙子,空气中又被年轻的荷尔蒙所充斥。
印象中的汉堡,总是这样,伶俐又温暖,克制又温婉,像灰色,界限不清。又因为依着海,傍着水,让这座城市的气氛也像水一样,是流动着的,变化着的,清晰又模糊的。或者说,这种边界模糊的气质,就是属于汉堡的独特的气质。
(责编:金希)
编者按:
2015年深蓝文学栏目将连载凌晨科幻系列小说。小说描述近未来时期,人类为了争夺生存资源而展开的一场世纪大战。但与以往的战争不同,这场战争没有硝烟,甚至没有人类的直接对抗,有的是生物战、基因战、气候战……海洋、海洋生物以及整个大自然,都成为人类战争的武器。出乎人类意料,大自然也加入了战争之中,各种生物不再沉默,它们中的一部分团结齐心,由智力进化的海豚、章鱼率领,开始了对人类的反攻。
于是,人类中的战斗者不仅要面临强劲的对手,还要与诡异的智力动物斗争。战争不再是两方阵营,动物中有被人控制的忠实者,人类中也有坚持动物保护的人,结盟、背叛、盟誓、尔虞我诈,阴谋天天都在上演,胜利者与失败者的位置转瞬就会改变。战争的目的,战场的位置,越来越纷乱和混乱。
地球上这场糊涂的战争,最终引起恒星级文明的关注。两种已经走出地球的高智慧生物——从古猿进化而成的猿人以及由恐龙进化的恐人,重新回到地球上,但他们并不想干涉战争进程。原本寄希望于猿人和恐人的人类,极度失望,看不到光明的未来。极端分子甚至想炸掉地球,与所有生物同归于尽。此时,人类中的远见卓识者与海洋动物领袖,抛弃成见,决定在地球上建设一种新秩序。
小说结构将采取碎片化、微型化的形式,符合当下人们的阅读特点。小说第一辑将由《Up》、《Down》等12篇短篇组成,希望读者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