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2015-12-11 20:11吴大放姚漪颖冯艳芬刘艳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程特点GIS技术教学改革

吴大放+姚漪颖+冯艳芬+刘艳艳

摘要:《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本文在立足《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定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特点,通过对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GIS技术相结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总结,从课程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教学两方面,构建GIS技术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特点;教学改革;GIS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138-02 一、序言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融合自然、经济、政治、生态、社会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同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技术性[1-2]。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其主要的内容是研究和讲授区域土地资源的时间和空间配置问题。从学科性质上看,土地利用规划学属于应用性综合边缘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土地规划学的最大的特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其中土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土地管理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地对土地进行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3-4]。

二、《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的特点

《土地利用规划学》与其他专业的课程密切相关,土地规划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对整个社会甚至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结合实际课程教学经验对《土地利用规划学》进行教学的探讨和研究,从中整理得出《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跨度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它是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规划实施的科学[5-6]。在本科教育教学中需要把握好《土地利用规划学》综合性的特点。《土地利用规划学》涉及《土地经济学》、《土地生态学》、《土地资源学》、《综合地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7-8];还要灵活地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技术以及密切联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的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覆盖的知识面广。

2.GIS技术水平要求高。在《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教育教学上,对GIS技术的要求较高。随着空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土地规划上涉及的数据的测量方面要求的精确性大大提高,对于一些新的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上的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土地利用规划学》的课程上需要不断提高GIS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能够适应相关部门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9]。

3.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变化快。土地利用规划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一项土地管理措施,在《土地利用规划》的课程教育上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自从1985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1986年《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中国土地利用战略与政策的调整而不断发展完善。为了更好顺应国家相关标准的发展和完善,相关的土地规划课程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

三、课程理论教学探讨

《土地利用规划学》具有综合性强、跨度大、实践性强、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因此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上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的方法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1.课堂讲授与演示范例相结合。在《土地利用规划学》的课程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点之外,需要把知识点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地传授知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知识进行更加透切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与演示范例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更加实际的技能。本着发挥地理学科空间、信息技术和综合应用等专业优势为出发点,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课堂讲授与演示范例相结合,增强同学们实际运用的能力。在讲授《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中的规划基础数据预测、土地供给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规划评审验收等方面知识时,可依据当前土地需求、土地储备供应、规划验收评审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在课程中适当增加一定区域现实供需关系的演示范例,致力于培养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2.基于GIS进行典型案例教学。在教学上可以利用GIS技术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技术和方法,以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学生将GIS技术运用到《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跟踪调查与评价分析,通过构建课程数据库、增加演示范例等手段,充分运用GI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成效,为建立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设置体系和面向市场的实践教学设计系统提供思路。

3.课堂教育与课后模拟相配合。以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科学构建和优化学生的实践教育体系,尽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学》课堂教育与课后模拟相配合,建立基于GIS的课后模拟练习题库,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实践教育,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后模拟练习实践中,通过GIS课程作业的模拟练习,使学生能自由发挥,创造性地学习巩固知识。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作业的操作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部署教学难点与重点,及时与学生做互动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的操作能力和水平。

四、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课程需要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知识的同时,利用这些知识去运用到实践中,因此需要在课程上安排实践教学的环节。积极鼓励学生到相关国土、规划、建设单位或相关企业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工作中去,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同时,学校和老师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开拓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完成了专业的知识学习之后可以投入了实践中去,掌握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等编制的方法和操作流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在本科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系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制图的能力,利用学院教师参与广东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项目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分组模拟某地市或乡镇的土地利用规划。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规划方案制定、规划实施措施提出,系统地训练学生规划文本的能力;强化学生利用GIS技术相关软件进行图件制作的基本功。本课程实验选题范围较广泛,涵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选题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某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某地区土地供需预测分析;某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等。通过课程实验和典型案例示范,学生将实验室学到的数据预测、图件制作、文本编写技能进行整合,切实从初始模拟某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真正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程序、思路及技术要领。

五、结束语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教学改革探讨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以及使学生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的特点,明确了课程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在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从课程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教学这两个方面,构建GIS技术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更好地丰富《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实践创新能力,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继续改革完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得《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月娥,龙专方.《土地利用规划学》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2,(36):159.

[2]吴大放,杨木壮,姚漪颖,等.《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J].才智,2014,7(19):101.

[3]敖登高娃,巴雅尔.《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5):99-101.

[4]欧名豪,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1999,(4):24-25.

[5]尹君.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3(1):33-34.

[6]杨小艳,雍新琴,陈龙高.《土地利用规划学》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1):119-120.

[7]吴大放,刘艳艳.浅析《土地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青年与社会,2013,526(16):111-112;

[8]吴大放,刘毅华,曾娟,杨木壮.GIS技术在《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0(39):77-78.

[9]吴大放,刘艳艳,杨木壮,等.不动产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03(11):23-24,26.

猜你喜欢
课程特点GIS技术教学改革
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微课”模式《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