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民众的养老焦虑?
财政部近日发布的《关于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显示,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项,剔除财政补贴等收入,2014年,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为18726亿元;基本养老金支出为19045亿元,收支相抵为负的319亿元。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收入,首次低于基本养老金支出。(11月20日人民网)
@飞鸟:养老保险制度所涉及的复杂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相比之下,“收得少、发得多”“人活着、钱没了”等表述更易印在人们脑海。何况,老龄化加剧、家庭变小,个人和社会的养老压力加大是每个人切身感受、又回避不了的现实。
@小心愿:老百姓需要的是长效定心丸。眼下对养老最紧张的人,不是已经领养老金的人,而是正在缴纳养老保险的职工。承诺“当期发放没问题”,无法宽慰缴费的职工。20年、30年后怎么样?未来可能有哪些风险?延迟退休等政策又会产生多大影响?
@xiwangruci: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了化解人们年老后的焦虑,不应反过来变成焦虑的源头。好事办出好效果,有必要正视焦虑,该公开的尽量提高透明度,该改革的尽快加以完善,该反复解释的不嫌麻烦,建立起人们对制度的信心。
@Huafeihua:补养老金缺口,别总盯着百姓的腰包!集思广益,多策并举,而不是只在一个羊身上薅毛,才能真正解决养老金难题。弥补养老金缺口,固然需要“节流”,也需要开源,如果适当提高财政支出的比例,养老金缺口就会小一些。
住房公积金创新值得点赞
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向社会公开发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送审稿)》(下称送审稿)。根据送审稿,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条件拟放宽,职工自住住房租金、自住住房物业费等将来均有望使用公积金支付。送审稿首次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缴存住房公积金。(11月21日《京华时报》)
@永远在路上: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缴存住房公积金,这一积极变化对广大自由职业者来说是“福音”。这样的修订,不但有利于消化楼市库存,更有利于保障职工权益。
@城市小工人:在人口大范围流动的今天,公众期待住房公积金全国统筹,以便于跨省使用,但送审稿只提到省级统筹管理,这显然与现实需求有距离。之前,据说要建立住房银行,但送审稿似乎也未提及。
@啄木鸟:饱受质疑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终于迎来了“大修”。住房公积金沉睡、被挪用等问题也饱受诟病,同时还存在“劫贫济富”现象,公积金变成某些国企“隐性福利”。期待这次住房公积金“修法”在创新方面的步伐能迈得更大一些。
@夕阳也发光:无论是法律还是条例,每次“大修”都来之不易,既然“大修”就应该步子尽量大一些。既要系统总结过去住房公积金存在的种种问题,也要充分考虑民意。只有如此,正式出台的制度才是健全的,而不是残缺或者滞后的。
房产依赖背后是中产阶层的“被中产”
瑞信日前发布的“2015全球财富报告”指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中产阶层人口,达1.09亿名,超越美国的9200万名中产阶层人数。有专家分析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人口或超2亿,但中产阶层的财富在房产上的配置比例过重,高达79.5%,而金融资产占比过低,仅有10.8%。(11月19日《北京青年报》)
点评:一套房子可以支撑起一个中产阶层。但这又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呢?房子是用来住的,不能拿来投资,不能带来可支配的财富。
房子不是消费的全部,更不是生活的全部。人们把收入的大部分都投到了房子上。甚至,还要以啃老的方式,透支未来收入的方式,才能勉强买到一套让自己安居的房子,这个代价实在有点大。
以房产论中产,就会存在中产阶层的房产依赖症,就会存在事实上的“被中产”——尽管,以房价划分,很多人属于中产阶层;但是,因为房产透支了人们的财富和理想,很多人反而出现了“被中产”的尴尬。
是时候对电商假货做个了断了
今后网购到假货,索赔或将不再麻烦。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和规范网络交易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的意见》,其中规定,消费者因商品质量问题要求赔偿时,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不能提供网络商品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要承担赔偿责任。(11月19日《广州日报》)
点评:简单来说,这个规定就是,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电商如果是个骗子,那么提供交易平台的第三方就要代其赔偿。
假货不仅破坏市场秩序,还消耗着人们的时间成本、精神状态与公共管理资源,除了“小伙网购300粒假安眠药自杀未遂”这种意外之福,假货堪称拖累社会进步,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巨大毒瘤。
如果电商平台必须为骗子承担代赔责任,必然会激活消费者的维权积极性,电商平台的准入门槛和监管手段必将大大提高。这就相当于将电商平台与政府、消费者结成了打假的“统一战线”。
数万套保障房闲置谁之过?
国家审计署近日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贵州、江西、河南、吉林、湖北5个省共发现5.75万套保障房被闲置,其中仅贵州省贵阳市,闲置套数就超过3万套。在贵阳,一些小区房子虽已建好,但是水、电、气等都不能通过市政管网通入小区。因为不完善配套设施,老百姓却迟迟住不进。(11月23日人民网)
点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住有所居,寄托着千千万万低收入群体的梦想,也是政府最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
让保障房闲置,岂不是等于让民生资金趴在账上“打呼噜”?好好的民生工程,只因一些部门的“不为”、“乱为”,生生被弄成了“伤心工程”。
事实上,对一些地方而言,与其说保障房建设是民生工程,不如说是政绩工程。财政出钱了,数量达标了,成绩报上去了,那就可以了,新的一页就可以翻开了……说到底,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还是政绩思维在作祟。
个税改革应如何分好“利益蛋糕”
记者从多渠道获悉,个税改革方案已初具雏形,财政部最快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可能将改革草案上报中央和国务院。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告诉记者,“提高起征点肯定不是未来改革的方向,改革要放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的总体框架下去设计具体方案。”(11月23日《经济参考报》)
点评:个税征收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分蛋糕”的问题,事实上,公平和效率是内在统一的,唯有公平的分配,才能达到有效率的经济。
问题是,在低廉劳动成本依赖已成惯性的现实中,要找到这个切合点,尚须在个税调节上有所作为。政府要进一步让利于民、藏富于民,为全民分好“利益蛋糕”。
个税调整要围绕调节收入分配不公,加大工薪之外其他收入的征收力度。让高收入者通过个税回馈社会,是消除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