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票
在昆明北车辆段,职工的留言板成了职工思想动态的“方向标”。
它是北车辆段局域网上专供职工“吐槽”、“发牢骚”用的公共交流平台。
留言板到目前为止已经运行了10年。
“刚开始的时候,职工意见比较多,工作环境、福利待遇,职工有什么意见都在上面提。”现在情况好多了,工会主席谢玲翻开留言板上的留言说,哪个水龙头坏了,哪个雨棚漏水了,职工都在上面留言。
看到职工的留言之后,相应的部门立即会作出行动,这种行动既包括网上的回复,更重要的是对职工反映的问题作出改进。
路的尽头仍是路,但这段路肩负的责任更大。
一根头发丝的误差,都可能会导致列车事故的发生。
站在北车辆段的铁轨上,工会主席谢玲戴着黄色的安全帽,俯下身子,查看着进段等待检修的列车。
在北车辆段的入口处,一个古铜色的浮雕经过岁月的洗礼,原本的颜色已经消失,但检修职工披星戴月拿着手电正在检修的场景依然清晰。
在斜对面的墙上,“我为北辆添荣光”这首歌被制成标牌挂在墙上。
这些浮雕和歌词,都是出自北车辆段职工之手,他们不但用自己的辛劳换回列车的安全运行,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了工作更轻松
昆明北车辆段负责所有货车车辆定期检修和运用维修工作,在铁路行业所有工种中,车辆检修一度成为脏、苦、累的“代名词”。
日前,记者在走访中欣喜地发现,经过扩容改建后的北车辆段,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提升,脏、苦、累已经离检修职工渐行渐远。
走进检修车间,锤声、打磨声,汇成一首“交响曲”,整个车间内秩序井然。
在一个离地面有一人高的转向架面前,谢玲停下了脚步,她指着这个转向架说:“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转向架是经过改造后的,每个工种只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这个自动装置就会把需要检修的部位依次传递过来。”
在扩容改建之前,没有这个自动装置,检修工人需要弯下腰,把头探到检修部位查看,只要检修时间变长,检修工人就会出现腰酸背痛的症状。
有了这台机器之后,工人站在转向架下面,干活既轻松又快捷,自己工作干完了就可以到职工休息室抽支烟、喝杯水。
顺着谢玲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在离转向架不远的地方,隔出了一块空地,空地中间有一张桌子,桌子上还有一盆花,几把椅子围绕着桌子,桌子上的杯子放置得整整齐齐。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每个班组都有自己的休息室,而且各具特色。
在另外一个休息室里,墙上挂着两则故事,分别为“小北说事”和“小辆说事”。
小北代表男职工,小辆代表女职工。
当天的小北说事是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个哲学家去坐船出海,他在船上问船夫,你懂数学吗?如果不懂,你的生命价值将失去三分之一。哲学家又问船夫,你懂哲学吗?如果不懂,你的生命价值将失去一半。此时,一阵大风把小船打翻。船夫问哲学家,你懂游泳吗?如果不懂,你将失去你的生命。
轻松而活泼的休息室,为车间增色不少。
在检修车间,一个小推车上装有几个涂料桶。
“这些都是职工的创新发明。”原来有的检修部位需要刷上涂料。职工用完之后还得提回原处,用到另一种涂料的时候就得来回跑,而且涂料本身重量也不小。
后来,职工发明了这个小推车,把几种必要的涂料装在小推车里,推着小推车就走,既方便又省力。
在轮轴车间,谢玲坐在一把装有轮子的小方凳上,脚下稍微一用力,小凳子就自动滑向下一个轮轴。
记者也坐上去体验一下,感觉方便而且易于操作。
2010年,北车辆段成功构建了货车异地集中作业模式,把露天野外作业转变为室内机检作业。
这种作业方式就是在铁路上安装高清摄像机,远在贵州威舍站上货车的情况在昆明的监控中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威舍站原来有检车职工150人,实现货车异地集中作业之后,原来150人的规模减少到50人。
很多威舍站的职工家就在昆明,他们当中存在着难以照顾家庭等诸多困难,货车异地集中作业之后,很多职工返回昆明,技术上的改进,让他们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李薇曾在铁路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云南省技术状元的称号,原来她就在威舍站负责检车,当异地货车集中作业之后,她返回了昆明北车辆段工作。
对于她来说,这是最大的幸福,工作性质不变,原来几个月难得回家一次,现在工作完成了就可以回家。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技术革新,还是工作环境的打造,北车辆段始终把“以人为本”放在首要的位置。
“以人为本”在北车辆段由抽象变得具体,在这样一种充满关爱、和谐团结的环境建设中,职工因受到尊重所产生的幸福感、满足感不断增强,最终转化成一种前行的动力。
给予员工创作的激情
杨昆生已经退休了,但在北车辆段智慧创新的成果展中,仍然可以看到他的成果。
在车轴检修中,需要对轴颈进行车磨加工,要使用行车将其调运车床上,由于行车精度的原因,加上车轴和车床尺寸的限制,车轴很难精确地放到车床上,降低了车轴车磨的加工效率。
杨昆生组织车间人员进行研究分析,在车床中间部位安置一个轮转组织,车轴便可以在任何水平面内实现旋转,因此减少了行车的依赖,提高了车轴的安装效率,为下一道工序提供了更多的富裕时间。
他的这项建议获得了铁路局合理化建议四等奖。
“每三年就做一次这样的智慧创新成果展,涵盖职工的创新内容和所得奖项。”谢玲手中举起智慧成果展这本书说,这个制度实施下来,职工的创作热情更高了。
亲情化、人性化管理所带来是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这种责任感和归属感给企业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机。
企业与我荣辱与共的价值追求,从骨子里激发了职工的能动性。
有了这样的共同价值追求,每一个平凡的职工身上都会涌动起奋进的动力,不断补齐技能短板,突破技能瓶颈,提升职业素养;有了这样的共同追求,个体的力量将汇聚成团队的合力,升级为全员性的安全生产创建活动。
在北车辆段有一条数百米长的“明星大道”,在这条路的两边,挂满了各类车辆段“职工明星”的照片。
这些照片就张贴在灯箱上面,晚上灯亮的时候,显得特别耀眼。
在这些明星榜上,有精湛技术之星、领头大雁之星等各种技术能手。
“只要在某一个领域有特长,就能在明星大道上露脸。”谢玲说,这既是对职工的肯定,也能让他们有成就感。
何玲娟是轮轴车间的女职工,她被评为精湛技术之星,在她青春的脸上,微笑中透露出自信。
在内制动组的宣传栏上,有一处贴上了好人好事的相关事迹:内制动组黄文凡主动帮助尹振兰组装自调阀损坏的工具,在黄文凡的帮助下,尹振兰提高了工作效率。
张国伟利用工作之余帮助李钰松研磨120主阀,并主动传授研磨经验,使李钰松的研磨水平得到提高。
“一个工区就像一个家庭,大家朝夕相处、一起工作、不出问题,需要的是和谐,和谐产生凝聚力,也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这就要科学管理、亲情管理。”谢玲说。从杜绝工具乱摆乱放这些细小动作的养成,到精益质量控制习惯的转变,环境对职工的影响非常大。
在制动阀的部件上,看上去虽然不大,但拆开之后有198个小零件。
有的小零件只有一粒纽扣大,有的细如一根针,这么多的零部件,很容易丢失,而且还会出现漏装的情况。
制动班组的职工自己发明了一个类似托盘的装置,每个零部件都按照形状的大小专门设置一个孔,拆卸下来的零件就放在这个托盘里特制的孔中,操作起来更加方便,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杨思敬就是凭借这个托盘,实现了对制动阀的“盲装”。在去年铁路总局的劳动技能大赛中,杨思敬因此获得技术能手的称号。
“钱小妞”在120阀缓解阻力上自己研制了“望”“闻”“问”“切”等检修方法。
实际上,钱小妞是同事对她的昵称,她的真名叫钱晶砾。平时她跟同事在一起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时间长了,同事就称她钱小妞。
从这些细节之处,可以感受到北车辆段同事之间的融洽。
好的心情需要好的环境。
北车辆段软、硬件建设双管齐下,开展粉尘专项治理,为特殊岗位配置吸尘器,在大库顶部开设通风孔和除尘装置,统一工具摆放,培养职工的文明行为习惯。
企业惦记着职工,职工心里就会装着企业。亲情一般的渗透,不需要夸夸其谈,需要的是用心去做,从心底把职工当成家人。也许只是微小的举动,也许只是不起眼的细节,却足能打动人心。职工的情感和责任感,就在这一点一滴的感动中聚集。
“我们铁路上的职工到别的企业很受欢迎,一是职工的责任心强,二是特别能吃苦,我们已经习惯了奉献。”在采访的间隙,谢玲开起了玩笑。
梦想正照进现实
说起全国独此一家的“米轨”,老一辈的云南人大多怀有很深的感情。从1910年滇越铁路正式通车,米轨火车已在云南穿行百年,成为几代云南人的独特记忆。
在北车辆段的露天博物馆,一个米轨车厢静静地卧在铁轨上。
这个车厢被改装成职工的休闲文化茶吧,整个车厢被分为前后两部分。
在车厢前部分,设置了一个吧台,吧台背后的书柜里放置了各种书籍,柜子的顶部,职工把酒瓶涂上白色的涂料,职工就在酒瓶上作画。
在吧台前面,放置了一套茶具,职工在工作之余,就可以来这里喝喝茶、看看书。
后半段则把原来封闭的车窗拆下来,放置了几把椅子,供职工休息时欣赏窗外的风景。
在这个车厢侧面的一堵高达十余米墙上,彩绘上了碧色寨的风景。淡出人们视野的碧色寨,在北车辆段成为一种凝固的回忆。
“这里是职工家属最喜欢来的地方,有的职工在周末特意带家属过来喝茶,主要也是感受一下米轨文化。”谢玲说,有的年轻职工,还到这里来拍婚纱照。
在这个车厢的正前方,“圆梦”两个大字在朝晖中鲜艳夺目,在这里,职工的幸福梦正照进现实。
在米轨车厢旁,上世纪产于比利时的砧子和英国的顶镐已经用玻璃柜装起来,静静地感受北车辆段的变化。
在北车辆段,职工自己组建了骑行、篮球、足球、棋牌等协会,协会自己组织活动时,只要把方案报到工会,工会都会给予相关的经费补助。
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天天有精彩,已经成为北车辆段职工生活的一部分。
在职工的休息室和健身房的墙壁上,贴满了职工自己的书画作品,为了方便职工购买零食,在休息室的一角还设置了两台自动售货机。
在大门口的室内球场里,台球、网球成了职工饭后的好去处,才刚刚吃过中午饭,几名职工已经在羽毛球场地上大显身手了。
留言板里的真心话
在昆明北车辆段,职工的留言板成了职工思想动态的“方向标”。
它是北车辆段局域网上专供职工“吐槽”、“发牢骚”用的公共交流平台。
留言板到目前为止已经运行了10年。
“刚开始的时候,职工意见比较多,工作环境、福利待遇,职工有什么意见都在上面提。”现在情况好多了,谢玲翻开留言板上的留言说,哪个水龙头坏了,哪个雨棚漏水了,职工都在上面留言。
看到职工的留言之后,相应的部门立即会做出行动,这种行动既包括网上的回复,更重要的是对职工反映的问题做出改进。
原来职工食堂是留言板上的热议对象。
有的职工在留言板上反映,打菜师傅的手为什么这么抖?是身体不舒服吗?这算是很委婉的留言。
也有的职工很直接,食堂师傅打菜太少了,还这么难吃。
看到这些留言之后,段里和工会立即跟进,对食堂进行规范整改。
留言板成了职工与干部交流的最好平台,思想可以在这里碰撞,情感可以在这里宣泄。
职工反映中午饭的蒸鸡蛋太咸了,食堂工作人员立刻留言表示歉意。
职工反映工作帽、劳保鞋质量有问题,段领导立即实名回复承诺解决。
职工对优化工作流程有意见或建议,立刻有责任部门回复处理。
在翻看最近留言的信息时,其中有一条职工意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有一位网名为小职工的网友在留言板上说:“北车辆段的职工宿舍床位费太高了,能不能降一点?”
在这条留言下面,马上就有一位网名为苦难的小工人的网友出来说话了:“兄弟,你知足吧,现在到城中村随便租一个单间就要几百大洋。”
如今,留言板、论坛、书记段长信箱、职工代表恳谈会等,这些沟通交流的渠道越来越受到北车辆段职工的热捧。在这里,思想上的疙瘩晒出来,有释惑的渠道;工作上的难题摆出来,有解决的平台;生产上的建议提出来,有采纳的机制。
留言板的出现,消除了领导干部与职工之间的心理壁垒。
带着一颗诚心,使职工有话愿意说,说话有人听。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中,职工保安全的主动性强了,被动性少了;关注企业发展的建言者多了,看热闹的旁观者少了。
谢玲觉得职工“发牢骚”是好事,职工发牢骚说明职工关心段上的发展,有主人翁的意识。
在北车辆段,从段领导到所有中层干部的办公室门上都贴有各自的姓名、职务和手机号码,向全段职工公开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干部职工的思想交融了,观念融合了,情感融汇了,素质提高了,大家的幸福快乐感就出来了,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也就会焕发出来,安全生产就有了基础和保障。
满不满意职工说了算
今年贵昆路有一个小区,路局分给段上45套住房,这些住房的分配问题谁说了也不算,得由“分数”决定。
分配经济适用房,需要综合各项指标打分,谢玲说:“首先要请职工代表对段里制定的‘打分办法进行评定,看这个办法是否公平,办法被职工代表通过了,段里再按这个办法给提出申请的职工打分,最后按分数的高低确定经济适用房的分配去向。”
从住房分配的事例中可以感受到,职工代表对“打分办法”拥有审议否决权,等于从源头上把握公平,对房屋的公正分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每年的3月份,是北车辆段召开职代会的日子,也是段职工“挑刺”的日子,在职代会上,所有涉及到职工权益的事情,职工代表都有权监督。
奖金分配、干部竞争上岗,都能见到职工代表的身影,从提出建议到签字认可,以及最后的贯彻落实,职工代表全程参与到其中。
除了在职工权益上体现民主的程度,北车辆段还加大了对困难职工子女入学的帮扶。
金秋助学在北车辆段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对困难职工助学,二是对段上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奖学。每年高考结束之后,段上对考取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资助,同时,段上还设立了三个奖项,对成绩较好的进行奖励。
在“金秋助学”活动中,段上还请家长一起参加互动,一起包饺子,一起玩游戏。
每年段上新入职的大学生,也积极响应工会的行动,与职工子女结对,谈一谈高考前的心得体会,以及进入大学后的生活。
在全国劳模陈向华的工作室里,谢玲说:“很多大学生都参与到新的项目和课题中,一来增长他们的技能,同时对他们也可以进行一个技能上的鉴定。”
不过,在谢玲心里,还有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北车辆段有1900余名职工,但女职工只有200余名。由于工作原因,很多青年职工找对象成了老大难。
谢玲曾与民航、电信、云南白药等单位组织了联谊活动,还与云南白药举办了“电影沙龙”活动,以此增加年轻职工的交际范围,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职工心里才安定。
“职工心里安定了,工作才能上心,一根头发丝的误差,都可能给列车运行带来安全隐患。”谢玲说这话的时候,一列已经检修完毕的列车慢慢驶出北车辆段,向远方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