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在地方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5-12-11 18:10程素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9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程素君

摘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能力,从校内情境模拟实验到校外的社会实践,均从不同角度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途径。本文在讨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双导师制”的创新模式与实施方案,强调利用校外导师资源,实现高校与社会的零距离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降低培养成本、缩短岗位适应期限的要求。

关键词:双导师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38-02

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许多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这就对各高校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面向一线的以技术为主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地方院校,更应进行认真思考和实践。本校进行了许多尝试和实践,如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改革等。

一、注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立足地方,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均衡发展,具有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以,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实施“双导师”的培养模式。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制订符合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所以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一定要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优化课程体系,形成“一主线、两体系、三平台、四结合”的特色。即:一主线:坚持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两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融合渗透,基本上每一门理论课程都相应有一门实验课相匹配,实现教室—实验室一体化;三平台:社会实践平台、专业实训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其中包括军事实践、劳动实践、社会实践、德育实践、专业实验课、专业见习、课程设计、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生产实习、试说试教、专业实习等;四结合: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相结合,体现实践育人全过程,突出实践教学。

2.课程体系的调整方案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与时代同步,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把教学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厚基础、宽口径”,以实现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3.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力争做到: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有利于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前顺利地获得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

4.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和聘用“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实施“双导师制”的最好师资。

5.实施双重意义的“双导师制”。一是全部由校内教师担任德育导师和学业导师,二是由校内和校外组成学业导师,校内学业导师主要负责校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业指导,校外学业导师主要负责校外实践教学的学业指导。德育导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热爱学生工作,责任心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多种多样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学业导师应该治学严谨,有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够在教学、科研领域对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指导。这种双重意义的“双导师制”不仅在学业上实现全程指导和培养,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

6.实行教学—实验室一体化课程教学。教室—实验室一体化建设,内设投影仪、计算机、触摸一体机、网控中心等满足教学使用的仪器设备。根据课程性质和实验室条件,拟在“单片机原理及实验”、“电子工艺学及实验”以及“职业技能资格证培训”等三门课程实施“教室—实验室一体化”的试点。实施“教室—实验室一体化”的优点包括:便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便于理论和实验的结合,避免理论、实验、课堂演示脱节现象;便于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便于课堂演示教学(对一些元器件提供直观的感觉,教师随手可拿可用),便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便于开放实验室的实施(教室—实验室一体化实际就是实验室开放),便于管理和排课,便于师生上课(不用来回跑)……这些都会节约教室资源,使得教学效果、教育质量会明显提高。

二、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双导师制”的方案

“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强调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承担指导学生的全过程,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校内外导师之间既有协作,也有一定的分工。

1.聘请校外导师做兼职教师,对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聘请校外导师做兼职教师,这会充分利用校外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2.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实现,也可以通过聘请校外导师做兼职教师。本校教师还可以听兼职教师的课,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实施“双导师制”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不同的学生接触不同的导师,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激发他们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使专业教师、校外导师、学生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4.增强实训室开放力度,增加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的机会。实训室是工科类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主要场所,其对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学生除了在实验、实训课时可以进入实训室外,为满足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训练习,学院还加大实训室的开放力度,在学生的休息时间开放实训室,并派校内的学业导师给予指导,让学生可以在课后弥补课堂上没有学会的操作,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提供充分保证。

5.改变传统的实习模式,实现见习、实习贯穿学生四年学习的全过程,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过去的见习、实习总是学校统一安排,统一时间,往往让学生走个过程。现在,学生在平时就可以和校外导师有经常的联系,不仅会在学校安排的时间去校外实习基地,平时也会和导师联系,到实习基地做实验,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实习的针对性,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6.在讲授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中实施“双导师制”。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聘请校外导师,增加选题内容,实现真题真做,改变过去学生在网上抄袭的现象,改变理论选题偏多的现象。由于校外导师的选题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所以更有意义,针对性也较强,使得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也比较高。同时,在毕业答辩时聘请校外导师参加,使答辩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7.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传统的评估体系以笔试(卷面考试)为主,评估手段过于单一,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集中在期中、期末的卷面成绩上,未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纳入考核范畴,抑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阻碍他们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双导师制”的实施,将实践教学成绩纳入平时成绩中,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模式,使学习系统化、全面化。

8.实施校企合作模式。首先,校企合作模式能够让学校教育不会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显得教学模式过于死板,没有与时俱进。其次,校企合作模式能教授学生更多的实际操作技能,了解当今社会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专业技术。最后,校企合作模式能使在校学生更直接地认识到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领悟自身距离理想工作单位的门槛,努力进行各方面的准备,积极且主动地寻求积累实践的机会和经验。

三、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双导师制”的改革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双导师制”的实施,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业务能力,激发创造力,在实践锻炼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实现扩大就业途径的目标,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通过“双导师制”的实施,增强学生与人才市场的联系,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中了解企业,确定哪些岗位适合自己的发展,提前形成就业意向,达到提高就业率的目的。

3.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长效机制。通过“双导师制”的实施,可以使校内导师通过与校外导师的交流,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对教学的具体要求,有利于学校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校外兼职教师的密切联系,使专业教师不断发现新问题,积累教学案例,这有助于教师从实践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成专业课程集群,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实际,真正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总之,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导师制”的实施,已经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基本认可,是本校目前进行转型发展的需要,是一种适合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春媛,张莹.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导师制”的实施[J].职业技术,2012,(5).

[2]任淑淳,杨俊和.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12):95-98.

[3]蔡映辉.中国大学教学运行机制亟待改革和完善——王伟廉教授访谈录[J].中国大学教学,2006,(9):4-9

[4]陈景增.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