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虎 周 密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倡议,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三大内容,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为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3年开始举办,到2014年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11届。
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加快了广西经济建设,提升了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广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04年的3433.5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14378亿元,增长了4.19倍,年平均增长率13.89%,比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前5年(1999~2004年)的年均增长率11.4%,提高了2.4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由2004年的403.68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2000.5亿元,增长了4.96倍,年均增长率19.54%,比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前5年的年均增长率15.04%,提高了4.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4年的1254.86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11383.93亿元,增长了9.07倍,年增长率32.3%,比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前5年的年均增长率15.07%,提高了17.23个百分点。①文中广西的数据均来源于各年度广西政府工作报告,其中1999~2004年的年均增长率根据2000~2004年广西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计算。2004~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度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2004~2013年广西经济运行基本数据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关对外贸易的情况。2013年广西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32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1.4%,是200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时42.9亿美元的7.66倍,九年增长了665.5%。
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中国—东盟博览会加快了广西交通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广西交通网络体系的初步形成。以2013年为例,广西新建成高速公路4条;建成水运泊位能力2800万吨(其中沿海水运泊位能力1700万吨),西江航运干线南宁以下II级航道建成,全区港口吞吐量近3亿吨;高铁运营里程1067公里,占全国高铁运营总里程的十分之一,开通运营高铁动车12对;南宁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于2014年10月投入使用,河池机场已建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四市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不含玉林、崇左),该经济区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并且投入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成立的。正如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所指出的那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是“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经过六年多的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仅成为引领广西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而且更加成熟完善,该经济区目前已经在原有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四市为主体的基础上,扩展崇左、玉林两市为羽翼,形成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方位开放的外向型经济区。2013年北部湾经济区4市GDP同比增长10.5%,比全区高0.3个百分点,总量4817.4亿元,占全区比重达33.5%。加上崇左、玉林两市后总量达6600.5亿元,占全区比重为45.91%。
中国—东盟博览会既然是连接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贸易的交流平台,那么它对于广西的作用就不仅是南下(东盟国家)与东联(广东、香港、澳门、台湾),而是更全面的西联(云南)北上(贵州、四川、重庆)。显然在南下与东联上,广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西联北上方面则差强人意,不仅关注不够并且还有弱化的趋势。其重要的标志是东联和南下通道的快速建成通达与北上和西联通道衔接的迟缓梗阻。这种通道建设上的巨大反差,正说明广西经济在发展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嫌贫爱富”,重外轻内的思想。如果不能正视上述问题,未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交流平台对于广西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会一步步地弱化,并且最终有可能停滞。
作为商品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按理可以成为促使广西经济增长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么多年来广西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的方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例如,2004~2013年10年间广西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3.89%,而全社会固定资产年均增长率则是它的2.35倍,达32.3%。其中最高的一年是2009年,当年GDP的增长率仅为7.37%,而全社会固定资产的增长率则达到50.8%,后者是前者的5.89倍。增长方式不改变,广西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随着配套服务设施的健全完善,中国—东盟博览会理应成为促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引导广西整体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尽管至2013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上玉林、崇左两市)的GDP总量已经占据到广西的近五成,然而桂北的河池和百色两市的经济并没有因此而融入广西北部湾这个经济区中去,反而是越发被边缘化了。这两市作为广西最主要的资源优势地区,2013年GDP占广西总量的比例仅为9.36%(其中百色市5.76%,河池市3.6%),而2004年这个比例是10.78%,不仅没有上升,相反下降了1.42个百分点。此外,2004年两市的经济总量基本相当(百色市、河池市所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为5.79%和4.99%),十年后百色市在广西GDP的比重虽然没有上升但下降的比例也不大(0.03个百分点),但是河池市的情况就大不相同,2013年GDP占全区总量的比例减少了1.33个百分点,仅相当于2004年所占比例的72.14%。重要资源区的被边缘化说明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交流平台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并没有很好地起到促使其引领其偏远地区经济融入广西整体经济协调同步发展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在解决广西老少边穷的经济方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与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经济的引进与利用外资方面具有强劲的优势。2013年广西实际利用外资34.17亿美元,是2004年6.8亿美元的5.1倍,如果从相对总量的角度讲,则需要予以反思。因为作为国际性的博览会,广西在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引进外资方面是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的,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尽管每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的签约的外资都比较高,然而每年的实际到位资金量都与签约量大相庭径,相距甚远。以2013年为例,广西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的签约外资是86亿美元,到位外资34.17亿美元,履约率仅为39.28%。因此,如何促使签约资金尽可能多地转化为到位资金是广西在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更好地服务于引进外资方面需要认真思考与对待的问题。
回顾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广西经济发展的11年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及时总结长处,不回避短处,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走得更平稳。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基本的原则是:攥住机遇,知难而上;不畏挑战,从容应对。
对于前者,广西应当针对当前“海上丝绸之路”新战略构想的机遇,最大化地发挥自己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地理位置上优势,更好地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中,积极谋划尽早参与到“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大通道经济的建设中来。对于后者,广西应当摈弃旧有的观念,强化“弱弱联合”的意识,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加强与云南、贵州、重庆、四川等周边省区市的协作,最终形成弱弱联合的区域融合的新关系,充分挖掘该区域的资源、人力与人文优势,共同加快各自的经济发展速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赶上并且最终超越发达地区。
随着各个省区国家规划经济区与区域内中心经济区的建立与运作,处于各个省区偏远地带的一些地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被边缘化的现象。鉴于此,广西应当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积极探索搭建滇黔桂三角经济区的交流平台。通过构建滇黔桂三角新型合作经济区来提升百色的优势,并且在未来逐渐形成支撑广西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区。
不可否认,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具有见效快、规模大的特点,但是如果总是依赖投资并且如果投资一旦出现失误,则不仅会迟滞经济的发展并且会带来极大的负面经济效益。因此,未来广西在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吸引资金时,必须注意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笔者认为,广西未来的经济增长应当是投资推动与消费拉动并立的两条腿方式。只有这样,未来广西经济的发展才能健康与持久。
在引进资金时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正确对待签约与履约的关系问题。签约的数量虽是显示每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成果的重要数据,但真正能够成为社会再生产要素的是履约实际到位的资金额,唯有到位的资金才能成为资本,构成社会再生产要素,最终形成社会生产力,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