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5-07-28 08:37姚战琪
创新 2015年3期

姚战琪

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姚战琪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高于入境旅游收入增长率。以改革开放后中国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全国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999年长假制度、2007年大小长假并行制度与国内旅游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内在影响机制为研究对象发现:我国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显著;铁路营业里程和全国公路里程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均为正,但相较而言,铁路营业里程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远远大于全国公路里程;长假制度对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较弱。

[关键词]国内旅游收入;居民人均旅游花费;铁路营业里程;长假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快速增长,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率。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业收入2.63万亿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2.6亿人次,与2008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24.8%和13.8%。中国旅游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也指出,国内旅游收入和人次绝大多数保持15%以上的高增长率,旅游收入增速明显高于人次增速,近年来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高于入境旅游收入增长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展开对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聂晓庆(2014)使用1994~2012年国内旅行人数、人均旅游花费、国内旅游人次、利率水平、交通情况等数据,对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国内旅游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国内旅游人数、铁路营业里程呈正相关关系。[1]李祎、徐灿琳(2014)对1994~2012年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国内旅游人数与农村居民旅游支出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最显著的因素,并且农村居民旅游支出、国内旅游人数与国内旅游收入水平成正比例关系。[2]陆芳芳(2014)构建计量经济模型,采用OLS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人数、全国旅行社数量、全国星级饭店数量等各因素与国内旅游收入的函数关系,发现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人数对国内旅游收入的提高有很大影响。[3]吴笛、袁帆、张红(2014)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国内旅游收入的关系,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单向促进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但国内旅游业并不是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国内旅游收入对我国GDP的影响不明显。[4,5]

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国内的研究成果缺乏使用规范的实证分析方法,很少使用规范的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多种方法对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二,在国内大多数研究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中,虽然使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但未考虑选择的诸多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等问题,从而导致多重共线性,会使得回归的结果相当不稳定,而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以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克服了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本文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全国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999年实行的长假制度和2007年实行的大小长假并行制度与国内旅游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内在影响机制。根据1994~2013年的经济数据,在各变量之间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协整检验,研究国内旅游收入与各变量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得出较可靠的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模型构建、数据和方法

(一)模型构建

国内旅游收入、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全国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999年实行的长假制度和2007年实行的大小长假并行制度对我国国内旅游收入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这7个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又对我国国内旅游收入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它们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依托经济理论分析框架,以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更多的是依据数据自身的内在特征探讨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克服了传统经济计量方法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具体包括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多种方法。本文设定基本模型为:

各变量具体表示如下:LDTI表示国内旅游收入变量,LPCS表示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变量,LHIM为铁路营业里程,LRAM表示全国公路里程变量,LRED表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D1表示1999年实行的长假制度,D2表示2007年实行的大小长假并行制度,DLDTI、DLPCS、DLHIM、DLRAM、DLRED分别是国内旅游收入、居民人均旅游花费、铁路营业里程、全国公路里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一阶差分变量。

(二)数据选取和处理

由于仅能得到影响国内旅游收入指标的各因素1994年后的数据,本文选择1994~2013年各指标相关数据,同时,由于国内旅游收入、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全国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各变量都是名义变量,因此使用以1994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和利率进行序列调整,得到各变量的实际值。考虑到对各时序数据取对数之后不会改变时序数据的性质和关系,且所得到的数据易消除异方差问题,所以对所有变量取对数形式。本文中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

三、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单位根检验

在协整检验之前,必须通过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各变量的单整阶数。为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对每个变量序列都使用ADF和PP两种检验确定其稳定性和单整阶数,在滞后期数的选择上,参照赤池信息准则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和施瓦茨准则SC(Schwarz Criterion)。

表1 国内旅游收入、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全国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平稳性检验结果

从检验结果可知(见表1),虽然国内旅游收入、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全国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等数据序列的水平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都不是平稳的,但其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因此它们都是I(1)序列。

(二)协整检验

本文在LDTI、LPCS、LHIM、LRAM、LRED、D1、 D2等7个时间序列之间,首先每两个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然后再检验7个时间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由于仅有国内旅游收入与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我们最终采取数据空间具有明确趋势和协整方程具有截矩项对LDTI、LPCS、LHIM、LRAM、LRED、D1、D2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结合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等统计值,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全国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虚拟变量1和虚拟变量2七变量协整检验结果

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收入、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全国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虚拟变量1与虚拟变量2之间在5%的显著水平上存在一个协整方程,最终正规化后的协整方程为(括号中数字为标准误差):

本文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虚拟变量1和虚拟变量2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极弱,即1999年实行的长假制度和2007年实行的大小长假并行制度对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较弱,这表明国家政策对国内旅游的影响较弱。假日旅游能拉动旅游业短期快速增长,但是长假制度对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长期增长影响较弱,主要是因为大小长假制度并没有对该年度游客规模造成影响。因此,国内旅游业要在长期内保持良好发展,必须进一步找出破解的方法,对旅游景点寻求政策支持。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为负,主要是因为从消费目的看,旅游消费属于享受资料消费,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消费制约机制、消费转换机制和投资推动机制,因此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对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较弱。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规模会越来越大,而在这样的发展阶段,技术进步会加快,资本密集度会提高,于是导致消费下降,因此消费倾向下降趋势不可避免。本文协整检验结果发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为负主要是因为居民消费倾向下降趋势导致储蓄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国民旅游收入逐渐减少。

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人均旅游花费越多,国内旅游收入就越高,即旅游者的人均旅游花费与旅游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除了国内旅游人数以外,居民人均旅游花费是影响旅游收入增减变化的决定因素。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主要是因为人均旅游花费与国内旅游收入呈现正比例变化,旅游者的支付能力越强,收入水平越高,即旅游者的旅游花费越高,国内旅游收入就越高,即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对国内旅游收入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全国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为正。协整检验结果发现,公路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均为正,其中铁路营业里程对被解释变量(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远远大于全国公路里程,即铁路营业里程增加1%,国内旅游收入增加6.46%;全国公路里程增加1%,国内旅游收入增加0.38%。这意味着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和铁路营业里程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相比较于其他因素更为显著。

同时,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远远大于公路里程对该变量的影响。因为长期以来,铁路运输能力紧张问题仍然非常突出,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且铁路网布局难以适应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近期大力发展铁路建设对国内旅游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现实情况也是我国铁路运输生产力快速发展,铁路大规模建设处于高峰期,极大促进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确定了国内旅游收入、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全国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虚拟变量1和虚拟变量2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并不能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因果方向,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继续进行分析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一般有两种形式:VAR模型适用于非协整序列间的因果检验;VEC模型适用于协整序列间的因果检验。本文的各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因此选用第二种检验方法,其计量结果见表3。

表3 国内旅游收入、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全国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各变量的因果检验

由表3可看出,在10%的显著水平上,居民人均旅游花费是引起国内旅游收入的Granger原因。这与前面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与国内旅游收入之间协整关系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从长期来看,居民人均旅游花费是促进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的根本性因素。但国内旅游收入不是引起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二者呈现单向因果关系,而不是互为因果关系。即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和国内旅游收入在行为机制上具有依赖性,作为结果的变量(国内旅游收入)是由作为原因的变量(居民人均旅游花费)所决定的,原因变量的变化引起结果变量的变化,但二者不呈现双向因果关系。

在1%的显著水平上,国内旅游收入是引起铁路营业里程的Granger原因,但铁路营业里程不是引起旅游收入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国内旅游收入和铁路营业里程是单向因果关系。同时,国内旅游收入和全国公路里程也呈现单向因果关系,即国内旅游收入是引起全国公路里程的Granger原因,但全国公路里程不是引起旅游收入的Granger原因。因此,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全国公路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不是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的内生变量。

在5%的显著水平上,城乡居民存款是全国公路里程的格兰杰原因,在10%的显著水平上,城乡居民存款是铁路营业里程的Granger原因。目前我国铁路仍然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运输能力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将推动运输能力不断增长。但铁路营业里程和全国公路里程不是城乡居民存款的格兰杰原因,可以将铁路营业里程和全国公路里程视为外生变量,这是与我国城乡居民存款增长的特殊性相吻合的。

可以看出,虽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对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较弱,即城乡居民存款不是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Granger原因(与前文的分析基本一致),但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不是城乡居民存款的Granger原因。主要是因为居民消费倾向下降趋势导致储蓄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对国内旅游消费影响极弱。

另外,虽然铁路营业里程不是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格兰杰原因,但在15%的显著水平上,居民人均旅游花费是铁路营业里程的格兰杰原因。因此,随着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短期内居民人均旅游花费是促进铁路营业里程增长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铁路建设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因此人均旅游花费是促进铁路营业里程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同时,全国公路里程既不是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格兰杰原因,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也不是全国公路里程的格兰杰原因。张振华(2010)的实证结果与本文不同,他认为影响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公路里程,[6]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铁路营业里程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远远大于全国公路里程,因此加强对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不是国内旅游收入的Granger原因,国内旅游收入也不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Granger原因,与前文分析一致。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人均旅游花费越多,国内旅游收入就越高,即旅游者的人均旅游花费与旅游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第二,协整检验结果发现,公路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均为正,其中全国公路里程对被解释变量(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小于铁路营业里程。第三,1999年实行的长假制度和2007年实行的大小长假并行制度对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较弱,因此,当前国家政策对国内旅游的影响较弱。第四,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和国内旅游收入呈现单向因果关系,即居民人均旅游花费是引起国内旅游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但国内旅游收入不是引起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格兰杰原因。因此,针对本文所得结论,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制订政策,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应实行政策倾斜,扶持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法》已颁布,我国旅游业将进入提质发展的全新阶段,我国旅游业正步入黄金发展期。新形势下,我国旅游业将面临业态集聚化、主体多元化、投资规模化、运营专业化、建设生态化、项目主题化的新趋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旅游业将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时期,投资需求大,热点领域日益增多。因此,应采取措施,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第一,对旅游景点寻求政策支持,促进国内旅游业在长期内保持良好发展;第二,我国政府应加强对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制订政策,深化旅游改革、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第四,针对当前旅游消费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的趋势,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提升体育、养生、医疗、森林、海洋、邮轮游艇等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第五,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把文化元素贯穿于旅游消费全过程、各环节,不断创新文化旅游产品。

(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促进国内旅游收入增长

人均旅游花费是促进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要促进人均旅游花费必须提高人均收入,关键是逐渐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由于全国各地区消费水平和人均收入区域差异仍然明显,因此各地区城市在政策的制定上有所差别。东部地区应重点优化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大力提升和改造旅游服务业,不断培养旅游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消费热点;中部地区应培育新型农民,逐渐增加其工资性收入,同时中部地区应发展各种消费信贷产品,实行有区别的消费信贷政策,推动发展各类信贷产品,使该地区城市居民拥有一定量的闲散资金,为刺激中部地区人均旅游需求提供保障;西部地区应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展多种经营,增加西部地区居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并且要加大中央对西部地区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

(三)改善国内旅游购物市场环境

当前虽然我国旅游收入快速增长,但旅游购物市场环境亟待改善。要彻底改变国内一些商家与旅游公司合作欺骗游客购买高价商品的情况,要加快开发一批优质的度假休闲旅游产品,进一步规范旅游购物经营活动,制订政策鼓励国内旅游目的地城市开发一批彰显景区特色和融入目的地传统文化的旅游商品。应规范景区门票价格,严查变相涨价问题,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另行收费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项目的价格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要充分体现公益性,严格控制价格的上涨。另外,应全面提升旅行社服务质量,努力提高游客满意度。

(四)构建安全、快捷、舒适的现代旅游交通体系

因为全国公路里程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小于铁路营业里程。因此,应加强我国各景区旅游公路建设,逐渐改变当前公路里程对国内旅游收入促进作用较弱的状况。我国交通建设发展很快,但是很多地区的景区公路建设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对于我国各个旅游资源大省,应调整投入结构,加大景区公路建设力度。应将各地区各景区公路真正串联,形成一个景区公路网,大力推动各地区景区发展和边远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晓庆.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5).

[2]李祎,徐灿琳.关于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14,(6).

[3]陆芳芳.对影响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因素的实证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5).

[4]吴笛,袁帆,张红.我国国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J].当代经济,2014,(5).

[5]张洪,程振东,王先凤.城市居民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6).

[6]张振华.中国国内旅游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企业导报,2010,(2).

[责任编辑:杨彧]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616(2015)03-0062-06

[收稿日期]2015-03-0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扩大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路径与战略研究》(14ZDA084)

[作者简介]姚战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北京,10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