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专业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2015-12-11 05:57赵健赟宋宜容
测绘通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国情测绘监测

赵健赟,宋宜容

(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青海西宁810016)

一、引 言

地理国情监测是从地理的角度,采用空间化的方法,对地球表面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等的空间变化、相互关系和特征等因素作出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调查、描述、分析、预测和可视化的过程[1]。地理国情监测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及建设信息化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需要,是推动空间信息科学发展、科学决策管理和全球、国家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1-2]。按照国务院相关批示,这项工作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组织实施,故地理国情监测是今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方向。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重点是统一标准、保障质量,而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中既懂测绘又懂地理国情监测人才的缺失,是亟需解决的难题。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全国仅有武汉大学开设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在教学工作方面,谢宏全教授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培养地理国情监测人才的近期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3],这些都远不能满足地理国情监测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支撑技术

地理国情信息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特点,监测内容多种多样,覆盖面及其广泛[1,4]。如图1所示,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形地貌、交通、地表覆盖及其变化状况、环境和灾害等自然、人文地理、生物现状及变化信息[4-6]。

图1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地理国情监测是地理信息服务的深化发展,不仅需要空天地一体化的观测系统来获取地理国情数据,还需要提供各个监测项目可靠的数量质量统计特征、时空分布模式、动态发展趋势与规律,为国家和区域科学决策管理提供服务和保障。表1为地理国情监测的支撑技术体系[2,7]。

三、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在经济形势、人才数量、培养质量和测绘科技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就业质量呈下降趋势[8],而国家当前大力实施地理国情监测战略,给测绘工程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从全国高校来看,仅有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12年开始设立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且只有一个教学班的数量,完全无法满足国家和地区对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既懂测绘又懂地理国情监测的人才。考虑我国目前人才培养资源、平台和师资等现实情况,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占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类人才培养近一半的数量,也具备扩展的条件[3],故在测绘工程专业下培养地理国情监测人才是较为适宜的解决方案。

表1 地理国情监测的支撑技术体系

按照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和支撑技术,其涉及资源、环境、生态、计算机、数学和工程等各个领域,学科融合和交叉的特点极为明显。高校所培养的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应该具备空天地一体化的数据获取与处理、综合地理数据分析、高级行业应用与共享服务等相关能力。实现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方面应该通过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融合相关科研院所技术力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等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建立地理国情监测相关的产学研实训实习基地,构筑高质量综合培养平台,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质量保障

1.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基本思路,测绘工程专业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应从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层次构建其课程、方法和质量保障体系,同时也要符合专业特点,遵循客观教学规律,体现创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如图3所示,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课、学科平台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程构成。公共课主要是建立学生基本的数学、外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结构;学科平台课是为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打基础;专业主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技能和素质;对于专业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就业趋向和兴趣爱好等进行选择,以培养多目标、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课程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实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知识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10]。

图3 测绘工程专业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方法体系的构建

地理国情监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全新领域,而研究性教学强调知识的探索过程,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激励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因此,以研究性教学为出发点构建教学方法体系,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多层次的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如图4所示,教师应该在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提出对应的研究性问题,应用案例、推演、启发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研究、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文献质疑问题、拓展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在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习效果突出的学生应加强培养其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效果不够理想的着重培养其知识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多层次培养、多元化发展。

图4 研究性教学方法体系

3.质量保障

质量保障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等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促进优良教风和学风形成,有效保障学生测绘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技能、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单元,细化教学过程,并通过教学督导、多层次听课、教学质量考核、课程评价等制度,提高教师课程教学水平和效果。

单一的期末考试制度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持续发展,应结合研究性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将学生的随堂发言、讨论、查阅资料及研究总结等纳入综合考评成绩,增大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力度,实现以学为主理念下的以教促学。当然,也应加强学生的管理,定期与学生座谈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心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

四、结束语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当前国家赋予测绘行业部门的新使命,也是测绘地理信息学科的一个新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它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方向,也是国内、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之一。随着测绘技术向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培养大量服务于地理国情监测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发展的趋势。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涉及各个行业,技术方法涵盖众多学科领域,笔者探讨的人才培养思路、课程和方法体系,对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还远远不够,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的测绘地理信息教育工作者投身其中,不断完善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体系。

[1]陈俊勇.地理国情监测的学习札记[J].测绘学报,2012,41(5):633-635.

[2]李德仁,眭海刚,单杰.论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支撑[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37(5):505-512.

[3]谢宏全.地理国情监测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若干思考[J].测绘通报,2013(5):101-104.

[4]兀伟,邓国庆,张静,等.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分类体系探讨[J].测绘标准化,2012,28(4):10-12.

[5]张勤,樊文锋.测绘与地理国情监测[J].测绘通报,2012(11):78-80.

[6]吴琛.地理国情监测内容分类与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18-19.

[7]史文中,秦昆,陈江平,等.可靠性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理论与关键技术探讨[J].科学通报,2012,57(24):2239-2248.

[8]蒋利龙.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趋势分析[J].测绘通报,2013(7):105-108.

[9]谢宏全,周立,高祥伟.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规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测绘通报,2012(2):99-102.

[10]陈江平,潘励,单杰.浅谈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J].测绘通报,2013(10):125-128.

猜你喜欢
国情测绘监测
侨眷焦治稼:“古渡诗人”的家国情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悠悠游子心 深深家国情——一个普通海外留学生的成长
家国情 诗词魂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