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游记

2015-12-11 16:10宋嘉
消费电子 2015年7期
关键词:洞顶山腰红旗渠

宋嘉

2015年7月,难得有机会前往晋冀豫交界的太行山南麓,下车伊始就被她彻底征服了。山势险峻、山脉相连,层层叠叠的岩层都是近于水平叠置,像天神用巨石精心修葺的围墙;同时她又具有桂林山水的秀和张家界陡峰的奇。初看上去完全是北方山脉的高耸壮阔,仔细品味又多了几分南方山水的秀丽;走近之后,它的怪石突兀、奇峰陡峭、峰峦起伏之多之密,也超乎想象。

红旗渠,这个名字总是萦绕在耳边,不曾确切,也不十分陌生。它的故事也曾听说过一些,但一切都只是“故事”,浅层次地浮在表面,抽象而遥远。在山脚下,面对这巍峨的群山,我想起了《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但又完全不能想象红旗渠到底是什么样子,是怎么修建而成的,又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坚韧。

来到红旗渠后,如果你不了解红旗渠的修建过程,它初看起来也许和普通的水渠没有太大的区别,又或者只是比普通水渠宽阔一些。由渠堤的功能扩展出来的参观路线蜿蜒在山腰,你可以看到前面转弯处下宽上窄的渠坝,那些都是修渠人徒手用铁锤和铁钎一下一下凿下来,修整为规则的石块堆积起来的。虽然只是使用林县人自己烧制的石灰砌合但40年过去了依然没有渗水的地方。

走着走着,眼前步行路徒然陡峭起来,红旗渠也和我们分开钻进了60几米的“创业洞”,而我们必须依靠紧紧地抓住镶嵌在山体中的铁链才能在攀爬的过程不至于失去平衡而继续前行。登顶之后转弯下行就到了“一线天”,很多名胜都有一线天,当您看到这里的一线天时,一定要记得这是人们用双手强行让大山开裂,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努力”,才让大山开裂出这么一条长五十余米的缝隙来,它就在红旗渠道上方。

走到最高处,面对眼前的壮丽奇观, 刚才参观的红旗渠纪念馆中放映的修建队伍进山、身上拴着绳子打炮眼,凿洞、爆破、临空除险一幕幕的场景浮现在脑海里,让人切身体会到当年的创业艰辛。为开拓这条渠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苦干十年,硬是用血肉之躯在无路可寻的崇山峻岭之间踏出了一条路。这是人与自然搏斗的史诗,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红旗渠是劈开太行修建而成,所以又被称为“人工天河”。乘坐缆车到达山顶,步行三五分钟后步云桥上看三省(晋冀豫),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出来红旗渠是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的,大家无不感慨万千:数万名建渠一线的建渠人也只能每人每天六两粗粮,但就是他们用最简单的工具、落后的技术手段将红旗渠一米一米地修建而成的,这绝对不是用手修建的,这是用一种精神修建的,是用一种信仰修建的!

看着山腰洞口上方的“青年洞”三个大字,怀揣一点好奇坐船进入了青年洞,洞顶低矮到让你不敢挺身坐直唯恐被洞顶磕到;蜿蜒曲折得让船工不能确切看到对面返回的船只,相互以哨声通报;600多米的隧道在远离山体那侧间或开凿了几个通光通风口,这里也许就是当时修建者进入工作面的通道。这里就是青年洞,红旗渠的枢纽工程,300名青壮年耗时1年半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将这大山驯服。

如果没有这种情、没有这股劲,红旗渠绝对无法建成。红旗渠是一条流动的纪念碑,彰显无限的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而这一切如同那峭壁上的磐石般实在而具体。

猜你喜欢
洞顶山腰红旗渠
洞顶余幅对泄洪洞内空气流动特性影响研究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泄洪洞洞顶余幅与补气洞通气平衡特性分析
抢抓机遇 砥砺前行 为山腰盐场开创百年发展新纪元而努力拼搏
高填方黄土明洞顶EPS板和土工格栅共同减载计算及土拱效应分析
白云绕山腰
山西山阴宝山腰寨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山阴宝山腰寨煤业有限公司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用红旗渠精神教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