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2015-12-11 07:39杜向阳,周颖杰
创新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产城产业园城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3-7-3

收稿日期:2015-1-26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项目“产城融合视阙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142400410152);河南省高校哲社研究“三重”重大专项“新常态下河南省产业经济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对策”(2014-SZZD-07)。

作者简介:杜向阳(1991-),男,在读本科,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通讯作者:周颖杰(1964-),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of Promoting New Urbanization through Production and City Integration

Du Xiangyang Zhou Yingjie

(School of Management 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Henan,461000)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ing idea of production and city integration, an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romoting new urbanization,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through production and city integration.

Key words:production and city integration;new urbanization;developing idea

伴随着国家发展脚步的越来越快,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加强对于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力度不但能够加快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还能够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困难和阻碍,如何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破解新型城镇化发展难题的出路就是产城融合。融者,融入、融洽;合着,合拍、合力。把产业发展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去,使其同频共振、一体推进,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才能使得城镇化更加高效、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

1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城镇化的建设工作一直都是国家所高度重视的任务之一,它不但是我国核心竞争能力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有效措施。在党的第十六大会议中明确指出,城镇化的建设工作需要沿着表达中国特色的道路来开展。在党的第十七大会议中针对此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补充,在会议中表示,城镇化建设需要坚持“以大带小”的原则来进行,并且需要时刻牢记节约土地和优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而后,在我党的十八大会议中进一步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概念,并同时对其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其中主要包括:城乡一体化、产城融合、节约环保、优化城市功能以及促进产业与城市的和谐发展等。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概念一经提出以后,我国各个省份当中的城市新区就一跃成了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保障。城市当中的新建设区域属于是新时代中的城郊产物,其不仅能够丰富城市边缘区域中的基础设施内容,同时还起到了将加快城市产业发展和促进人口增加的作用。在九十年代初期,我国首批“高新区”的建设工作正式开始落实,至今为止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截止到2011年年底,我国高新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上百家,并且已经逐渐地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布局规划。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高新区于2011年的生产总值占据了全国份额的8.8%,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总的能源消耗率还不及全国平均标准的50%。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新兴区域的快速发展不但为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增加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效地加快了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速度。为此,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要更为广泛的利用好产城融合的相关理念,继而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工作带来更好地促进作用。

2 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概述

2.1 产城融合理论的内涵探究

有关于产城融合的理念在我国尚未有十分详细的文献介绍,但是,从其发展目标和出发点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话,其内涵大致包括如下的两点内容:第一,产城融合的出发点即为加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工作;第二,产城融合的发展目标即为丰富产业园区的基础功能,继而有效地将产业园区同城镇开发区的建设工作进行高度的融合。

在对产城融合的内涵进行研究时,如果研究主体所侧重的出发点和发展目标有所不同,那么所得出的最终结论也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经济学家陈云认为,产城融合需要将服务的重点锁定在居民的活动区域、工业园区域以及商业区域当中,并且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应该保证新型城镇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1];张道刚则认为,产城融合的核心之处就在于将产业园区融入新型城镇的建设中去,继而达到由城市发展而带动产业区发展的最终目的 [2];孔祥认为,产城融合的主要内涵其实是为了将产业园区的功能同城镇功能很好地区分开来,继而彻底解决因城镇建设缓慢而影响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问题 [3]。现有的研究结论可以得出,产城融合的理论内涵之所以会出现界定上的出入,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研究主体在研究目的上的差异。结合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意见,可以对产城融合的内涵做出大致的总结:产城融合的核心概念其实就是将产业同城市的建设工作合二为一,其中城市可以作为产业园的发展基础,而产业园则可以作为城市的发展保障。在二者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产业、城市以及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会变得更加的频繁,继而逐渐地形成一个三足鼎立的共赢局面。

2.2 产城融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

2.2.1 有效地区分“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即为对城镇周边区域的土地面积进行扩张。而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即为将产业、城镇发展要素以及普通居民都集中到一起来进行管理,其中产业集群是将普通居民同城镇发展要素高度融合的最基础保障。此外,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属于城镇化建设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城镇人口所指的并不是城镇内常住人口,其所代表的是此城镇中的户籍人口。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目标也绝不仅仅是将县城或者村落规划到城市土地当中,当然也不会是将农民带入到城市中那么简单。对于城镇化建设最为正确的解读应该是:在开展城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有效地提高当前区域的总体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其中包括住房、工作、医疗、教育、保险、环境以及城市设施等等。

2.2.2 有效地区分“城镇化”与“政府城镇化”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工作相较于一些世界中的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如果站在世界的高度上来解读城镇化建设的话,大致可以将其分成两种模式,第一种即为以当地政府作为主导;第二种即为以当地市场环境作为主导。一些发达国家主要选择的模式多为第二种,并且他们还能够将政府当成辅助的角色而充分利用起来。然而,由于我国当前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并且经济体系仍然是坚持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路线。为此,政府在城镇化建设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尤其是在针对产城融合的发展工作中表现地更为突出。而产城融合理念的内涵之处就在于将工业、农业、现代产业以及普通居民进行集中管理和发展,此种理念正好能够适用于政府独当一面的情况当中,继而更好地突出当前区域中企业的地位,让其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

2.2.3 可以走出城镇化建设只针对大城市的误区

如今,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同样面临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具体的表现即为大城市的建设力度过猛、中小型城市的建设力度过轻以及乡镇的建设力度为零,“大城市如同欧洲,小乡村如同非洲”。目前,例如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一线发达城市都已经因发展速度过快而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城市病”现象,而对于那些三线以下的小型城市而言,无论是环境建设还是通讯建设都呈现出了比较落后的情况,所以,比较难以将一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留住。此种十分不平衡的城镇化建设势必会造成大城市的经济和总值及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小城市和乡镇的人口数量和经济产量越来越少。而产城融合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其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将国家内部不同等级的城市与乡镇进行融合管理,继而形成一个分工合理且合作融洽的发展体系。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规模再大、资源再丰富、人口数量再多的城市也是有着一定的负载极限的,所以,只有建立一个科学且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方案才能够让资源的可再生率得到保证,继而形成一个由大城带小城、小城带乡村的和谐化发展结构。

3 产城融合在促进新型城镇化中所出现的问题分析

3.1 产城融合的布局成本较高

在我国大部分的城镇区域中,针对那些进入到本地来进行发展的企业,政府一般都会按照企业的需求来为其派发土地,因而让土地资源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浪费。长此以往,部分城市中的新建区域的产业园区发展同城市面积的扩充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极其不协调的局面。然而,如果想要在此基础之上来开展产城融合的相关工作,则会导致一些企业的空闲土地被回收,继而出现企业流失以及经济缩减的情况,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城融合的成本和难度。

3.2 城市基础环境的优化难度较高

3.2.1 从城市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一些城市在对政府、交通、商业圈、学校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时会完全照搬工业生产的设计理念,然而在工业园的内部一般都不会设置医院、学校以及商场等设施,所以让城市的生活氛围变得越来越淡,继而严重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2.2 再从城市软环境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软环境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绿化、城市文明等级以及城市居民的素质水平等。这些内容都能够对产业园区域内部中的高素质人才以及高技能工人招募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此,针对那些生活软环境等级不高的城市来说,优化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3.3 对于房地产的开发过于重视

针对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和乡镇来说,房地产行业过度开发和发展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3.1 房屋建筑的闲置率较高,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一些县级城市的房屋闲置率竟然高达近五成左右。

3.3.2 由于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会对原有的城镇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以至于让贸易行业同服务行业的布局变得过于分散,继而影响了城市经济总值的提高。

3.3.3 一直居高不下的购房价格让一些城镇周边的居民难以承受,继而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人口的增加速度。

4 产城融合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4.1 对当前的城镇用地布局进行优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核心之处就在于将原有的城市产业布局进行完善和升级,继而达到增强产业园区核心竞争能力的最终目的。基于此种情况,如果想要让城市产业布局的升级工作更好地进行,应该完成的就是对当前的企业分布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针对服务类和贸易类的企业可以将其安放在市中心的位置当中,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市中心区域中的城市土地资源比较宝贵,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政府部门应适当地对企业的用地面积进行缩减;针对制造类和生产类的企业来说可以将其安放在新型的产业园区域当中,并且同时注意对区域内的生活化设施进行完善,继而达到缩小区域差异性,增强城市特色的最终目的。

4.2 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

构建出一套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不但能够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工作提供应有的保障,同时还能够达到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功能的目的。为此,城市新区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现状,加大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其中应包括学校、医院、住房以及交通等硬件公共设施;另外也需加强软性设施则包括通讯、社会服务、科技以及城市文化等投入。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带动城市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招募和留住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3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路线

由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应用主体是居民,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路线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种情况,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着手:对现有的户籍、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房价进行重新调整和改革,继而保证城镇周边的居民能够更加顺利地进入到城市当中。此外,为了能够更加合理的对城市土地进行利用,城市新区还需要对原有的土地配置结构进行调整,从根本上将农民融入城市之中。

5 结语

综上所述,产城融合是对经济建设和四化协调发展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运用。由于产城融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仍需不断探索其规律,完善其路径,要将产业发展同城市发展更好地融合到一起,在此基础之上对城镇新区布局进行重新审视和规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一定会在产城融合的推动下取得更好地成效,继而达到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产城产业园城镇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产城融合,功能复合——上海办公大楼方案设计浅析
丘海雄 产城融合+创新驱动 海珠创新湾擎动下一个产业风口
旧改+产城业务双突破! 时代中国:有信心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文化边城镇远
千亿投资、国家战略、500强扎堆 中新知识城“产城融合”对标“世界级”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