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化学品污染现状评价及防控对策

2015-12-11 07:39:34潘峰
创新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名录化学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3-40-3

收稿日期:2015-2-11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淮河流域化学品污染现状评价及防控对策”(102400440070)。

作者简介:潘峰(1970-),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保护。

Status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of Basin Chemical Pollution in Huai River

Pan Feng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0)

Abstract:As a big country of chemical production and use in the world, our country’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chemicals lags behind,chemical pollution on the environment and health risk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especially the chemical basin in China has caus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in China.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s major river basins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mainly presented as the "single compound pollution change to compound pollution,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and agricultural pollution, the accumulation of pollutants in the basin and continue to mi⁃grate downstream." Basin water pollutants mainly originate from industrial chemical waste emissions,a vari⁃ety of chemical products us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daily lives,such as used in personal care products,the most fundamental source is the chemical used and produced by people.

Key words:chemical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淮河是我国三大河流之一,淮河流域也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流域之一,主要存在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来的污染物排放与集约化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效应叠加;流域水资源过度利用削减了河流生态用水,水系不畅、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丧失,河流自净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河流水质改善的根本性原因 [1];流域内多部门水环境协同管理机制缺失,信息化水平不足,数据共享、数据分析挖掘支撑能力不够,制约了河流水质目标的实现。针对淮河污染的严峻现状,本文通过对淮河流域化学品污染现状评价,找出导致淮河流域污染的主要化学品,以及这些化学品的主要排放源;并对典型化学品污染修复技术进行初步研究,为淮河流域化学品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和防治对策。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化学品环境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几年西方国家或组织纷纷制定或修订了一系列化学品的管理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和法规以保护环境和保护人类健康为目的,建立了较全面的化学品的管理与登记制度。加拿大1999年重新修订的加拿大环境保护法《Ca⁃nad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2],是一项关于化学品管理和评价的立法,随后又于2006年通过了化学品管理方案《Chemicals Management Plan》推进环境保护法的执行 [3],要求所有生产或进口的化学品必须进行健康和环境风险评价,筛选了包含约23 000个具有毒性的化学品,并对这些化学品的使用、排放和转移进行严格的监督,旨在正确的管理和使用这些化学品。美国环保局(USEPA)于1977年就成立了Office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Toxics(OPPT)来执行1976年通过的立法《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4],该立法规定了如何评价新的和现存的化学品的风险,在化合物进入环境以前寻找保护和减少污染的对策。随后美国又于1990年通过了《Pollu⁃tion Prevention Act》,用于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 [5]。美国OPPT的另外一项工作是制定高产量化学品的管理法规《High Production Volume(HPV)Challenge Program》,对产量或进口数量大于500吨(100万磅)的化学品进行严格管理 [6]。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也制定了相关的化学品安全(Chemical Safety)法规,同时还采纳了化学联合会国际理事会关于高产量化学品(HPV/ICCA)和高产量化学品筛选信息数据库(SIDS)项目的试验结果。日本也于2005年通过了高产量化学的法案《Japan HPV Chal⁃lenge Program》,收集高产量化学品信息 [7]。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原国家环保总局就下达了《化学品测试准则》等研究项目。2003年9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在中国首次建立了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制度,并于2007年8月颁布了《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办法》,规定对废弃危险化学品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的全过程实施监管,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将有效改善废弃化学品的环境问题。尽管在化学品管理上,我国已开展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化学品基础研究、数据开发、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及人员队伍等方面仍十分薄弱,也使我国在应对国际化学品环境管理总体形势方面表现被动,在履行国际化学品环境公约、协定方面面临很多难题。

2 淮河流域化学品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

从常规水质污染因子、工业源化学品和农业源化学品三方面对淮河流域化学品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形成水环境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除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系联通不畅和管理不力等方面因素外,主要还是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集约化农田面源污染所致,主要常规水质污染因子是COD和氨氮。工业源使用的化学品可能是淮河流域重金属、PAHs、壬基酚、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多溴联苯醚等优控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鉴于目前已广泛用于环境样品的遗传毒性检测,其检测范围包括空气、食品及水污染物的监测、藻类对工业废水的影响、重要药用植物研究等许多领域,因此,选择Quilardet等人于1985年首创的SOS显色实验方法,进行遗传毒性评价,并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根据调研和文献统计结果,本研究选择淮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化学品——多环芳烃类物质(PAHs)和有机氯农药类进行评价。以某焦化厂和某原油污染场地为例进行了多环芳烃类物质风险评价,以在某林丹生产企业搬迁遗留场地为例进行了有机氯农药类物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均存在较大风险。

3 淮河流域化学品污染修复方法研究

以某原油污染场地为例进行了化学品污染修复方法研究,重点研究了超声强化清洗技术和高效原油降解菌强化堆肥的处理效果,得到了最佳操作条件,并得到以下结论:一是采用超声/药剂清洗法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可以回收大部分污油,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大幅度降低了油泥的含油量,有利于污染土壤的最终彻底修复。二是石油组分结果显示,超声/药剂组合能显著提高原油各组分的去除。三是污泥/油泥为1/1时石油烃类物质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体系。四是投加高效石油降解菌能显著促进污泥/油泥的堆肥体系对石油烃类的降解。原油组分分析结果发现脂肪烃降解效率最高,沥青质基本无降解。五是采用超声/药剂清洗法回收+高效降解菌堆肥组合工艺,可推广应用至类似化学品污染体系修复过程。

4 淮河流域化学品污染防控对策

为达到在流域控制优控污染物的目的,提出了优控污染物的控制对策: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水排放,制定工业排水水质管理目标;加强矿山尾水排放的管控,减少金属污染;对施用农药进行有效管理;加强畜牧养殖管理,养殖排水的深度处理,减少抗生素等PPCPs的污染提高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对政府下步可开展工作提出建议。

4.1 流域化学品登记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建立流域内化学品和污染源的登记制度,对已有污染源实行报告、登记,核查,名录制度:企业向环保部门报告并登记,环保部门核查,核查通过后的污染源纳入污染源名录;对已经生产、消费、储存的化学品实行报告、登记、测试、名录制度:企业向环保部门报告并登记化学品,环保部门对可能造成环境和健康危害的化学品进行测试,测试通过的化学品纳入化学品名录。

建立新化学品评估审查登记制度、现有化学品风险评价与优先管理制度、污染物排放转移登记制度(pollut⁃ant release and transfer registers,PRTR)、有毒化学污染物环境标准与监测制度、有毒化学品事故防范与应急预案制度和有害化学品废物环境管理制度。

对新污染源实施登记、评价、名录制度,登记后被确认有环境风险的需要进行评价,通过登记和评价后的污染源纳入污染源名录;对新化学品实行登记、测试、名录制度:企业向环保部门登记化学品,环保部门对可能造成环境和健康危害的化学品进行测试,登记和测试通过的化学品纳入化学品名录。

完善有毒污染物环境监测制度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加强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管理与现有相关制度间的协调以及有效执行。

4.2 典型流域化学品暴露水平、风险评价及优控化学品名录的研究

选取中国几个典型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内化学品和污染源登记结果,采集流域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环境有机体的影响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可靠性、相关性、准确性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发流域化学品的环境检测方法和模型模拟方法,并采用GIS复合分析、空间分析技术、空间计算等方法,建立流域化学品数据库。利用化学检测和模型模拟在全国主要流域内开展化学品暴露水平的调查,尤其是对重点流域的化学品污染现状进行调研,并侧重对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有毒性化学品(persistent,bioaccumulative and toxic,PBT)的风险评价与优先管理 [8]。系统研究流域内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毒害污染物(POPs、农药、重金属、PPCPs、内分泌干扰物、工业化学品等)污染现状与空间和季节变化规律,确定高通量化学品的类型及其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状况和贡献程度。

开发流域内化学品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和风险评价方法,同时利用文献资料(USEPA、OECD等)提供的化学品毒性数据,构建化学品生态风险数据库,对已有的化学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其在水环境中的风险水平。对新的化学品也要进行风险评价,用于确定其潜在的风险。

基于水生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和毒性甄别技术,确定引起生物毒性的流域化学品的污染类别;基于流域水系中毒害污染物的含量水平,有机结合已有的生物毒性与环境基准数据以及水域沿岸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特征,从流域尺度上筛选优控化学品的名单。

4.3 流域化学品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示范应用

建立典型流域化学品环境管理体系,包括优控化学品名录的筛选、GIS信息数据库的构建、流域化学品环境管理体系的政策支持。从而在根本上推进流域化学品暴露评估及风险评价的发展,解决流域化学品污染的源泉,并进一步开展流域化学品环境管理体系的应用示范研究。

建立健全流域化学品环境管理法律体系,填补法制空白,开展化学品污染基础调查,为决策提供依据;构建化学品技术支撑体系,为管理提供切实的服务;深化化学品市场准入制度,贯彻风险管理思路;加强化学品基础研究,增强我国履约应对能力;建立化学品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和协调;加强与企业及协会的合作,提高企业和公众的意识。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名录化学品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治淮(2022年8期)2022-09-03 03:42:26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派出所工作(2022年3期)2022-04-14 07:37:18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8:16
基于ELECTRE III的淮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
同贺名录
作者名录
卫拉特研究(2018年0期)2018-07-22 05:47:52
生产商名录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治淮(2017年2期)2017-04-17 11:54:33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安全(2015年6期)2016-01-19 06:19:31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