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冰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现行的发展趋势下,本文探讨了地方院校国贸专业在发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实践教学发展方向、实践教学管理理念、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教师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关注与解决这些问题是地方院校改革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地方院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52-0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其中,地方高校扩张较为迅速,引发的问题也更为突出。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今后若干年,我国高校改革调整的目标之一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有大约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向职业教育。数目如此众多的地方高校向职业教育转型,其过程显然会比较漫长,最终目标和实现阶段都很难有明确的界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逐步调整工作重心,向职业教育靠拢。
学校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职业意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传统的地方院校与地方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曾经对专业教育投入较大,现在若要实现向职业教育的转型,需解决的问题很多。本文主要探讨地方院校在发展实践教学方面应实现的转变。本文选取职业倾向性显著的国贸专业为例,指出地方院校国贸专业在发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基本问题与解决路径
1.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后的十几年间,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贡献举世瞩目。基于此,传统的地方院校和地方新建的本科院校大部分增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使得我国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院校达到近千所。但是,客观地说,许多地方院校的国贸专业与学术型院校相比缺乏学术氛围,与职业院校相比缺乏实用性,可谓高不成、低不就。曾经,在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时期,国际贸易相关岗位人员需求量大,地方院校国贸专业的相对劣势不显著。但是,今后数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国情决定,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经历调整阶段,所谓的不景气将常态化。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地方院校国贸专业的就业不容乐观,生源素质也每况愈下。如果要扭转发展的颓势,地方院校的国贸专业应该放下架子,调整培养方向,更快地向职业教育转化。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认知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地方院校国贸专业在改革中应不断提升实践教学地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探索分阶段教学、分层教学,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比重。另外,出于自身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双重需要,地方院校应强化服务地方特征。我国许多地方院校的前身带有明显的行业性特征,因此其组建国贸专业时,也往往强调行业性。但是,地方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根据地方需求培养学生,因此,地方院校国贸专业在发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依据各地经济不同的特色,增加服务地方、融入地方的内容。
2.管理理念。在地方高校向职业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课程改革。国贸专业的课程改革目标应该是着重提高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大实践与实训的比例,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摒弃先前形成的重理论、追求全面的课程设置观念,重新评估课程学分与学时,缩减原国贸专业几大核心课程的课时,增加实务类的细分课程,将“样样都学,样样不精”的课程体系调整为主攻国贸实务的课程体系。在国贸实务实践教学方面,仅仅增加课时还不够,还须改变实践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状况,为实践教学建立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在实践教学项目设置、学期安排、教学周安排、考试要求、教学文件要求、教师课时分配等具体环节中,应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将实践教学的地位提升。
3.人才培养。地方院校向职业教育转型,类型调整仅是表面现象,实质是继续调整人才培养定位。无论是先前定位于应用型还是现在定位于技能型,地方院校最重要的任务都是为社会培养普通从业者。由于现在地方院校的大部分毕业生在中、低层次的商业、服务业岗位就业,因此,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首先要强调岗位定位,帮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中低端岗位,认清本岗职业发展趋势,了解薪酬水平及对就业者的技能要求;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身价值,建立恰当的就业期望。就国贸专业而言,毕业生已经很难进入大型外贸企业工作,那么,引导学生接受和适应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是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此外,国际贸易行业的产业链比较长,真正能在进出口贸易环节工作的毕业生也不多。地方院校国贸专业大部分毕业生最终进入形形色色的“公司”,从事类型广泛的工作,包括前台、文员、柜员、出纳、培训师、助理等。这些工作看似与国贸专业距离较远,但是其实质都是经济生活中与各种交易相关的商务行为或辅助商务行为,不离贸易窠臼。为了培养学生从事这些类型商务工作的能力,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需要增加种类,以使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能涵盖更多的中低端商务岗位。
4.教师考核。地方院校现存的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复杂,有的教师偏向于学术型、有的教师偏向于教学型、有的教师偏向于技术型。如果统一按照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来要求现有教师,显然不够合理,还会浪费和破坏现有教师资源。因此,地方院校必须探索教师发展与学校、学生发展的兼容之路。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中增加了教师分类管理、评价机制创新、强化聘期考核等积极内容,但仍普遍存在重科研、重结果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高校育人效果。地方高校在向职业院校转轨的过程中,应该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改变以绩效考核为主的考核制度,把考核评价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持续发展上。高校教师必然肩负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任务,同时,还应将三者融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教学活动中。不同地方的高校应该根据地方经济的要求,以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分别为特长不同的教师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教师教学过程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尊重教师的自主性,鼓励教师的创造性及个体自主性。另外,不宜严格界定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界限,应该鼓励双方融合。地方高校因扩招等原因,青年教师比例偏大。所以,无论从发展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学校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都必须设法激发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注重实践的意识,关键是完善青年教师挂职锻炼与在职研修制度、搭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增长平台,这些举措是优化实践教学师资必做的工作。
三、结论
高等教育具有共性特点,但是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在教育种类和教育功能上是有区别的。在培养人才方面,地方院校应该比研究型院校更贴近社会需求。培养职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社会需要的普通从业者是地方院校功能实现的载体。本文主要探讨地方院校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问题。本文认为,为适应转型需要,地方院校的国贸专业应该继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不断调整实践教学管理理念、课程内容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师考核指标等方面,一切围绕着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来进行。变理论的单向输送为理论与多种实践的多源输送;变教师的个人努力为实践教学团队的整体实施;变教与学的双向建构为学校与社会的多向作用。地方院校国贸专业办学的理念应该是,以中低端商务岗位或岗位群、岗位链的需要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每一个学生,不求高、不求全,力求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强大适应性的“基石”型从业者。
参考文献:
[1]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22.
[2]张照玉.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3,(10):42-44.
[3]冯萍.基于人才需求变化的国际经贸校内实践教学体系重构[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149-151.
[4]张欢欢,等.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献综述[J].文教资料,2013,(1):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