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工作标准的软件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5-12-10 08:10罗幼平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24期
关键词:职业标准项目教学人才培养

摘 要: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人才能否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造成中国的软件行业“软件蓝领”持续“人才缺口”的核心因素就是教育的主要课程内容不是企业急需的软件应用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没有完全按软件开发的真实过程进行,教学环境,缺乏软件企业的氛围。本文通过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探讨了培养准软件蓝领人才的途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项目教学;职业标准;教学质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4.217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的职业行动能力发展,当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时,则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主要的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协调,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好地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软件类专业人才就是以程序员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完成软件蓝领人才的培养。

1 紧跟市场用人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软件外包专业人才存在的与工作岗位不适应问题,在针对软件行业内的典型企业、毕业生、同类院校软件类专业等调研的基础上,同时参考计算机程序员国家职业标准,结合软件技术以展的新趋势,根据程序员的工作岗位及搭建开发环境、设计程序模块流程图、编写代码、调试程序、提交程序文档等主要工作任务流程,与行业企业专家一道,分析专业面向岗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及考核要求的“五化”。一是教学目标“岗位化”,就是以程序员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二是教学内容“任务化”,就是将项目按功能模块具体化为工作任务,并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三是教学过程“职业化”,就是以程序员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工作过程开展教学组织;四是教学环境“企业化”,就是校内仿真软件企业工作环境,校外利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快速具有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四是能力考核“标准化”,就是按程序员岗位能力标准,注重能力形成的过程,通过训练过程和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职业能力的形成发展情况。

2 以项目为载体,实施三段递进式教学与职业标准化技能考核改革

2.1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实施三段式项目教学

根据多年对软件外包专业学生的学情跟踪和程序员岗位工作任务特征分析,程序编码一种需要连续的逻辑连贯性,传统的间断式的上课方式,一天要同时上多门课程,有时由于继续上门课的程序设计思考中,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不高。在教学上,仿真软件企业工作环境,实行分段式教学改革,即将理论、实训教学一体化,突出技能的培养,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融为一体,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以学生完成项目为教学目标,把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模块化,以连续多周为一个教学周期,将整个专业学习时段分成几段。在教学组织上,推行“学走式—行走式—学跑式”的三步递进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学走式”,也就是项目教学第一阶段,是一个技能积累的阶段。借助项目的功能模块,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主要讲解模块功能设计中需要准备的程序设计的语言基本语法、基本概念知识,以阅读程序、编写程序、调试程序、测试程序为周期,让学生借助模块功能的实现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点,对编程过程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掌握编程各个环节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重在知识与技能的积累。

“行走式”,也就是项目教学的第二阶段,是一个项目经验积累的阶段。

“学跑式”,也就是项目教学的第三阶段,是一个综合能力提升的阶段。

2.2 强化项目训练,增强工作质量意识

根据企业软件蓝领人才的能力要求,即必须能按软件项目设计说明书熟练进行程序代码编写、调试的初级技术人员,能针对性地用程序编码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

规范编码能力训练方面,我们在软件项目开发实训中,模拟软件企业的工作模式及要求,指导教师充当项目经理的角色,学生为项目组成员,按项目设计说明书的模块进行分组,每组指定一个组长,按项目功能模块难易程度合理分配开发任务,给出项目开发进度计划,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严格按项目设计说明书、项目进度计划完成相应任务的编码任务,小组组长每天按要求汇报工作进度,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规范编码能力、相互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责任意识。

在软件测试能力训练方面,将软件测试能力训练融入到项目实训过程中。

2.3 突出项目训练过程管理,实行职业标准化的技能考核

技能训练是达到学以致用的必经路径,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技能训练标准,规定训练任务及环境要求,明确考核办法,使技能训练有据可依,练什么,怎么练,练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都有明确的标准,克服了技能训的盲目性,有效提高了技能训练的针对性。

在技能考核上,按软件企业对入职人员的代码编写能力、Web页面设计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等要求,与合作企业建立相应的专业核心技能库,明确规定训练方式、熟练程度及达到的要求进行标准化考核。标准化考核及训练要求和训练过程管理分别如表3、表4所示。

3 结语

改革以项目为载体的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吸取软件企业元素,实现教学目标“岗位化”,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过程“职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能力考核“标准化”。解决了学生从学习环境向工作环境适应性的转变,实现了学生从被动意识向责任意识的转变,从技术实践向工程实践的职业能力的提升,达到人才培养途径与培养目标的协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幼平,论软件类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之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12(01).

[2]廖世蓉,王扬才,雍涛.高职软件专业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04).

基金项目: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专项项目“校企合作办学对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管理的研究”(2013C2041107)

作者简介:罗幼平(1972-),男,湖北团风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及教育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标准项目教学人才培养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