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的“增多与减少”

2015-12-10 00:29刘毅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生

刘毅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倡转变学习方式,关键要在自主上下功夫。而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主意识是在由老师所创造的学习环境中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调控是矛盾的统一体,需保持二者的张缩力以维持二者的平衡与和谐。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关系、学习机制、思维训练、学习过程、学习反馈等九方面,作者提出了培养学生独立意识、主体精神和积极性的方法,以发展学生的正常人格,使学生的学习潜力迸发。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增多与减少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264-02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处于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地位。没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根基,探究学习也就没有了活力。所以,转变学习的学习方式,必须要在自主学习上下功夫。而学生的课堂学习处在教师起主导作用的集体环境当中,纯粹的自主学习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存在的。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需要的是学生自主精神和自主意识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地位是老师给予的,其自主精神和自主意识也必然是由教师所创造的学习环境下的产物。学生自主与教师调控是矛盾的统一体,二者都需要保持必要张缩力以维持其平衡与和谐。问题在于传统教学中教师方面的控制力过强,而学生方面的自主力太弱,以致压抑了他们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和积极性,阻碍了他们的人格发展乃至学习潜力的迸发。因此,要转变和调整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一点增减的功夫。

一、在学习动机上,让学生增多一点主动,减少一点被动

怎样才能让学生多一点主动呢?办法很多,例如,增加学习材料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意义以召引学生;适度提高学习任务的挑战性以激励学生斗志;降低过高的学习难度以增强学生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获得真知的乐趣以促进其求知欲望,等等。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产生一往无前的动力。

二、在学习内容上,让学生增多一点选择,减少一点唯一

内容上多做一些选择就会多一些自主;少选一点唯一就会少一点束缚。对学生因材施教,既要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又要凭借教学内容而施教。教学内容越丰富越有层次就越具选择性,效果也就越好。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内容选精、选足;在施教时,保住底线不封顶,划好界线不封疆,让学生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显然,这种教学境界完全依靠教师讲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根据学生情况依靠分层设计与具体指导,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才能达到。教学内容不管是知识与技能,还是情感和态度,既体现为结论和答案,又体现为训练和作业,都要留给学生选择的余地。

三、在学习目标上,让学生增多一点自觉,减少一点盲目

实践表明,学生对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学到什么程度乃至如何学的问题越明确,学习行动就会越自觉,自主学习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好,这就要求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用具体明确的语言把预期学习目标表述出来,使之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检测。而现在的普遍现象是,教师常以自己的教学行为预期取代学生应实现的结果,或以教学内容取代教学目标而使之缺乏可操作性,或虽有较明晰的目标却不表述或模糊表达,导致学生无目的地跟着老师或感觉走,学生自主性难以发挥作用。不过,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情感和态度方面的教育目标一般不宜明示,反倒是愈隐蔽,效果愈好。

四、在教学活动上,让学生增多一点参与,减少一点旁观

在以教师为主讲或主演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习惯了做被动的接受者。而课程改革却要求把学习的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组织、融合一些课堂上的活动,其不仅要具有认知性,还应该具有实践性和交往性,让学生快乐地融入其中,既获得知识,又训练技能,还能展示自我,并树立形象,这对学生的自主发展十分有利。怎样才能让学生广泛参与呢?必须在时间、空间、设施和目标达成的可能性上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回旋的余地和充分参与的机会。比如,同桌间的交流、小组内的研讨、全班性的齐读齐说或七嘴八舌式地杂说及个人独立思考等方式都可以扩大参与面。如果不提供必要的参与条件,学生想参与也是枉然。

五、在教学关系上,让学生增多一点独立,减少一点依赖

学生习惯于让老师领着走、扶着走,甚至抱着走,习惯于让老师喂着吃甚至嚼烂了再喂着吃,其实质是养成了学生的依赖性和惰性,这是十分可怕的,它将严重阻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独立精神。如果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还带有一定的表面性,那么在活动中追求独立自主精神和自理自立能力就是它的本质意义所在。独立,从内容上看也有两个方面:一是力求独立地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而不依赖于老师的告诉或同学的送给;二是力求保持人格和见解的独立性,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当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等于不要合作和不要别人帮助,恰恰相反,越是追求独立自主就越需要且越有利于相互合作。要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和能力,教师必须为他们创造宽松自由的时空环境和心理环境。

六、在学习机制上,让学生增多一点探究,减少一点接受

接受式学习即直接接受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现成理论,其优点在于较为准确、高效,一步到位。但其弊端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学得比较被动,缺乏独立思考和尝试探究的过程,因而不仅学习效果不佳,还阻碍了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理想的学习机制,应是自主的探究与积极的接受的有机结合。当前的学习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是自主探究所占比例太低,有的虽有一些探究活动,但最后结论还是由老师给出,所以应在促进学生自主尝试和探究上多予以关注和努力。探究的目的在于自我发现:发现文本的风景、发现必然的结论、发现事物的规律、发现深层的问题及发现求解的思路等。学会探究和发现就等于学会了学习,增强了自主发展的能力。endprint

七、在思维训练上,让学生增多一点自由,减少一点限制

学科教学都有发展智力的任务,而发展智力的实质就是思维训练。思维训练不是抽象地进行的,而是在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中进行的。要培养学生全面、独立、敏捷、深刻的思维品质,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最好的诀窍是给学生思想和思维以自由!有了自由,学生思维的天地便变得无限深邃和广阔,就可以开放出无尽的智慧、美妙的情感花朵,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才有滋长的土壤,学生的智力潜能才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为此,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向书本、向权威、向老师挑战,要允许他们出错、改错,要少一些思维的限制,要少一些唯一不变的答案。当然,这不等于不要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那是问题的另外一面。

八、在学习过程上,让学生增多一点开放,减少一点封闭

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主体的思想、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或教育资源息息相通并相互转化的过程,即开放内在心灵世界以广纳外在信息资源的过程。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主体的开放程度很低,有时甚至是封闭的。突出表现在单纯的认知的输入输出上,而将其他心智领域都关闭起来,使认知失去了动力支持、生活背景、实践通道、价值判断等,因而不仅效果不佳,更严重影响了个体的整体身心发展。另外,封闭式的教学也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即时的现场的需求、渴望和困惑且反应迟钝,不能创造出动态的、开放的、生成性课程。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去拓宽心灵沟通的渠道,让学生拥有一个开放的意识和心胸,并在开放的教学环境和过程中获得长足的自主发展。

九、在教学管理上,让学生增多一点自律,减少一点他控

良好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组织、管理和调控。特别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格外耗费心力。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管理不等于教育,管理要依赖教育”。现在大家都在倡导人文化管理或人格化管理,就包含着管理中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关怀。在社会上如此,在学校里尤其应该如此。有些老师总以为管理得越严格越严厉越好,特别是对所谓调皮捣蛋的学生更是步步紧逼,严加看管。殊不知管了他的身,却管不住他们的心。你越是对他们不信任,他们就越会丧失自尊和自律。反之,你越是信任他们、放开他们,他们也就越会珍惜这种信任而自觉遵守纪律。可见,奥秘在于“信任”二字。学生能自觉遵纪守法,就等于获取了社会生存的最大自由。

十、在学习反馈上,让学生增多一点鼓舞,减少一点沮丧

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反馈,以感受自己操作的正误、对答的优劣乃至他人在情感和态度上的反应等学习情感方面的效果,从而矫正自己的言语行为,转变情感态度,调整学习方式。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学生自信心的增强或是削弱。学生享受成功能带来鼓舞和信心,遇到挫折易造成沮丧和自卑,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评价态度。而对同样的评价内容和对象,可能伴随不同的评价态度。比如一个学困生把问题答错了,有人给予尖锐的嘲讽,有人对他挥手,有人则抱以微笑,有人则耐心解释错在哪里,有人则启发他再思考一下,有人则表扬他动了脑筋有了一定进步等。这些态度和表情必然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反应,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希望老师们多作一些积极、正面且具有肯定性的评价,给学生多一些鼓励、表扬,促进他们走向成功。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