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显明
摘 要:热电联产具有燃料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程度低等优势,代表了先进能源结构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成为了许多发达国家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方式,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次研究从我国热电联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阐述了相关工作的发展方向、发展措施及注重要点,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关键词:热电联产;现状;发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4.127
1 前言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世界各国都纷纷开始探索先进的能源结构。热电联产,是指在同一电厂中将供热和发电联合在一起,可实现热能与电能的联合高效生产,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阶段,许多国家都将热电联产作为节约能源与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德国、英国、丹麦和荷兰等发达国家,热电联产机组占同容量火电机组比例已超过60%,各级管理部门还制定了许多相关扶持政策,包括为热电项目减免税收、缩短热电资产的折旧年限、对热电项目给予低息贷款等等。近年来,我国热电联产工作推进较快,并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我国热电联产工作的现状,并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促进热电联产发展的有效措施及注重要点。
2 我国热电联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我国热电联产工作的现状描述
目前,我国已建成6MW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约2300台,总装机容量超过7000万kW,热电联产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9%,并承担了全国约80%的工业供热和约30%的民用采暖供热。现阶段,我国的热电联产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其一,企业自备电厂。提供生产所用的工业蒸汽并兼顾企业自身用电,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小、分布分散。其二,国有热电厂。相比而言规模较大,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自备电厂由于其较高的经济与环保投入发展较为受限,国有热电厂的大容量供热机组越来越多。
2.2 我国热电联产工作的存在问题
首先,由于国家政策对热电比的要求,我国热电联产机组平均容量小,热效率相对也较低。其次,热负荷数据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投入运行后以纯凝工况运行为主。第三,较低的热价导致热电厂以电补热,而燃料价格的不断提高又压缩了自身的利润空间。最后,大容量热电联产机组立项决策分析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标准尚未规范。
3 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措施
3.1 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未来供热汽轮机的开发将向600MW等级、1000MW等级的大容量供热机组转移,并由传统的单抽汽向工业与地区采暖的双(或三)抽汽形式发展。对于以采暖负荷为主的热电厂,由于非供暖期间为凝汽运行,故锅炉及高压缸可以与凝汽机组相同,但应对中、低压缸进行优化,以解决分缸压力偏高和采暖用汽压力偏高问题。对于以工业用汽为主的热电厂则可以研究发展专用抽汽机组,从而简化设计与运行。
3.2 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措施
首先,各级管理部门需深刻认识到热电联产工作对于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意义,尽快制订促进热电联产发展的方针政策。其次,对热电联产和锅炉房供热实行差别热价,制定支持热电联产模式的税收、价格等优惠政策。第三,对目前仍分散供热的单台40t/h及以下的小锅炉收取污染治理费,用于补贴低能耗、低污染的热电行业。最后,加大对现有锅炉房的改造力度,逐步取消高能耗、高污染的小型分散燃煤锅炉。
4 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的注重要点
4.1 提高电力系统清洁能源比例
由于多年来执行“以热定电”的政策,我国的热电机组容量普遍偏小,而火电机组容量则越来越大,热电厂与火电厂竟价上网存在差异。随着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的逐渐渗透,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考虑对热电联产方式的扶持,可制定相关政策以改善现有的局面。
4.2 热电厂应向热用户供热供电
根据目前电力体制,热电厂发电量全部上网,而附近的工业用电则由电力系统供电线路供电。为了减少供电线路的损耗,建议单机2×6000kW的热电厂就近向附近热用户供电,总容量24000kW及以上的区域热电厂可向主要热用户供电,同时付给当地电力公司合理的管理费。
4.3 加强热电企业的环保补贴
与热电分产相比,热电联产燃料消耗量与污染物排放量均有效减少。然而,一些基层环境部门并没有认识到热电联产方式的环境友好特性,甚至视热电企业为污染大户,而忽视了分散供热小锅炉对环境的污染。为此,建议将目前仍分散供热的单台35t/h及以下的小锅炉,按燃煤量收取污染治理费,并将其中的一部分补贴给验收合格的热电企业。
5 结束语
伴随着人们对于资源与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热电联产的生产模式。热电联产可实现热能与电能的联合高效生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阐述了我国热电联产工作的当前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总结出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方向、发展措施及注重要点。研究认为: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具有节能减排优势的大容量供热机组将迎来更多的发展契机。供热汽轮机的开发将向600MW等级以上、1000MW等级的大容量供热机组转移,并由传统的单抽汽向工业与地区采暖的双(或三)抽汽形式发展。未来,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热电联产企业的政策与资金扶持,构建起热电联产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并建立基于环保角度的补贴倾斜机制。文章对于推进我国热电联产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玉清,马先才.我国热电联产领域现状及发展方向[J].黑龙江电力,2008(01):79-80.
[2]康艳兵,张建国,张扬.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能源,2008(10):8-13.
[3]肖印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与节能减排[J].区域供热,2011(06):43-45.
[4]贺平,孙刚.供热工程(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