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陶令评章后

2015-12-10 12:40张容与
醒狮国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赏菊茱萸重阳节

张容与

《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初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地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飧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九日与钟繇书》是曹丕在重阳节这天写给著名书法家钟繇的手札,据此我们了解到在魏晋之前,重阳节已经是约定成俗的节日了。

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里记载:“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重阳节与上巳节的相对应,专家们据此推断,重阳节的原型可能与古代先民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作为古代季节标志的星宿“大火”在季秋九月开始隐退,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失去了生产与生活的时间标示,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一如季春三月“大火”星开始出现时,古人举行的迎火仪式一样,人们在秋季也会举行相应的送行祭祀。

先秦古人的风俗已经无从征考,后来人们在重阳节的时候,一般会有出游登高、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根据《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吕后谋害后,其身前的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曾说汉宫中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

另外,现在广为流传的晋代诗人陶渊明爱菊成癖,他著名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脍炙人口,在《九日闲居》诗的序文中他也说过:“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还有《饮酒》诗“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这里同时也提到了菊花和酒,与之前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相互印证可知,魏晋时期可能是中国人开始赏菊的滥觞,而人们在重阳节“享宴高会”时饮菊花酒,祈求长寿的风俗仍是活动的重点内容。

到了唐代,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延及宋明直至现在,官民一起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开始大量的出现在诗文里: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由此可见,饮菊花酒、佩茱萸囊的习俗经过演变,先秦着重强调重阳节辟邪消灾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逐渐转化成祈求长生与延寿的习俗。尤其到了宋代,菊花的栽培技术更是空前提高,品种大量增加,两宋京师开封和杭州重阳赏菊之风盛行。这一时期是菊花从药用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转折,出现了最早记载观赏菊的专著——刘蒙的《菊谱》,之后又有范成大的菊谱,他们对当时的品种花色做了详细的记载和归类,最终菊花(延寿客)的地位盖过了茱萸(辟邪翁)。

自魏晋名士们开赏菊肇始,深受儒道文化影响的文人士大夫认为,菊花在深秋傲霜怒放,具有不畏强暴、傲骨不屈的高尚品格;同时,它又是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不与群芳争艳,显示出的是清华淡泊、恬然自处的高尚情操。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借用《红楼梦》里林黛玉《咏菊》诗里的一句话,“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花,惹得世人千古评说在所难免,历代的迁客骚人藉由菊花比兴赋辞,将其喻为“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傲骨铮铮。

也许人们不会注意到菊花是否落瓣的自然现象,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菊花败了,花瓣一样会落花飘零,事实上自然界中落瓣的菊花品种非常的少。《警世通言》中有一则《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

一天,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没有在家。他见王安石的书桌上有一首咏菊的诗,只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心想:这不是胡言乱语吗?“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与秋露鏖战,是能耐寒的,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大错特错?于是他诗兴大发,不能自持,便提笔做墨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想教训一下苏东坡,便把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重九天气,连日大风,风息后,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零落,满地好似铺上黄金一样,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的诗。

这则故事的妙处在于王安石的眼睛把菊花还原回了自然的本真,其实就像花道的插花里要求学生掌握植物与生俱来的特征一样,模拟自然的同时,首先必须认真的观察自然,然后才能忠实的还原植物在自然里的表情和风姿。插花与绘画以及其他艺术一样,作为艺术的创作,必然会将人的思想感情带入到作品当中,造化由我而出的人格化象征要想符合美学的标准,插花必然不能违背植物的自然属性。

菊科植物非常的庞大,几乎四季都有品种开放,按花期可以分为早菊、秋菊、晚菊、寒小菊以及五月菊和七月菊等等,所以菊科花卉在插花时几乎可以与很多的花卉一起搭配使用,而作为观赏的菊花一般是特指我们传统的秋菊。在花卉文化里,现在的人们基本上已经把菊花延寿的本意遗失殆尽,尤其是近些年来,古人誉为品质高洁的“傲霜花”被无知的花店从业者变成了哀挽之意,只能局限的使用在追悼死者的场合。

事实上,菊花的插花在花道文化里有很高的品格和地位,承袭的文化理念基本就是儒道的中正太和精神,而且在中国文化的早期,菊花和酒一起祈延长寿与后来道家追求不老长生的文化内容相叠合,也可以印证在早期道教的花供养里所使用的材料或许就是“菊华”。

每逢重阳佳节,华道胜手会用极高的礼遇,将采撷来的七种或者九种的菊花,依据其傲霜斗雪的风姿和表情,安排成菊一色的插花形式,就像“采菊东篱下”的一片风景一样富于高蹈志趣。在菊花材料的选择上,华道胜手会挑选那些能代表菊花迎风傲雪的品种,尽其可能的展现出菊花在传统文化里高风亮节的品格,同时也不能违背菊花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

猜你喜欢
赏菊茱萸重阳节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登高远眺,遍插茱萸
遍插茱萸却为何
重阳节
赏菊
瞧,明艳的菊
叹流年
重阳节为什么称为“重九”
重阳节
一束茱萸满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