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利平,关华平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临汾供电公司,山西 临汾 041000)
输电线路线长、面广,所处环境复杂。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输电线路通道内的施工屡见不鲜,而环境保护理念的植入,加速了通道内的高杆植物的扩展。树线矛盾、树房矛盾,大型机械施工等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传统的输电线路通道管理依靠输电运检专业的巡视人员定期巡视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随着电网架构的不断完善,输电线路的维护半径不断扩大,而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状态化巡视的管理模式也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通道情况,在处理安全隐患时,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存在不同的难点。线路通道区域管控线格化的实行是运行模式的变革,是提高维护效率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线路通道清障,从而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
输电线路“线格化”管理,按照“属地区域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县级供电公司的地域优势,同时在输电线路沿线发展群众护线员。做为联络人,线路专责人收集护线信息,随后上报班长。线路专责人做为“线长”,不同的区域护线员为“格长”。做为护线管理人员,输电综合组运行专工、护线专工负责护线工作的指导。通过“线格确定、人员确定、责任明确”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护线管理体系,做到职责明确,管理精细,同时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真正实现了对输电线路的动态管理,确保全覆盖、全方位,不留死角。
根据《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741—2010)和国家电网公司《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指标体系及最佳值,见表1。
输电线路区域管控管理工作实行“六个一”运行机制,实现工作标准化、日常化。
一患一档。建立专项技术台帐,隐患明细台帐和跟踪治理库,建立隐患点处置档案。对排查出的每一处隐患点,采取一患一档,一处一人的包干机制,有措施、有管控、有整改限期,并将过程记录在案。
表1 输电线路区域管控线格化管理指标体系
一日一查。线路格长一般区域一月一查,重点管控区域一日一查,每日(月)对格内负责的线路区段巡查一次,并将巡查结果每日(月末最后1 d)下午5时报于线长。
一周一汇总。线长每周将护线情况上报所属班长,班长进行汇总,并上报运行专工。如遇有严重紧急缺陷、隐患,线长应第一时间上报运行专工,以便及时处理。
一月两查。每月至少两次,护线专工通过电话随访或深入现场等形式进行护线情况摸底调查。如有异常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及时制定整治方案、及时预控。
一季一析。运行专工每季组织召开输电线路线格化运行维护分析,汇总分析隐患发现及处理情况、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一年一评。年底进行考评,由运行专工根据各线格的工作任务、安全指标完成情况、缺陷隐患的发现及处理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与绩效工资和安全奖挂勾,奖优罚劣。
区域管控“线格化”护线运行管理机制的运用,能更好地激发沿线群众的护线热情,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通过精益化的管理,使得职责更加明确,建立信息反馈及时、人员反应迅速的输电线路护线管理体系。
输电通道属地管理流程图见图1。
图1 输电通道属地管理流程图
3.2.1 输电线路区域管控线格化管理制度
公司组织各区域属地管理单位,编制相关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管理职责、工作流程、要求、考核评价程序和方法。
3.2.2 区域管控计划编制和工作任务下达
公司输电专责每年制定维护计划,输电运行检修各班组依据巡视计划制定任务单下发给各线路专责人员。
3.2.3 现场维护作业
区域属地管理人员按照下达的任务,在到达现场后,按照任务单上的内容标准化作业,每完成一项打“√”确认,发现的隐患通过文本和影像进行记录,能在现场处理的隐患,立即进行处理,同时记录处理详情。处理结果照相留存。
3.2.4 检查数据的反馈
检查工作结束后,检查记录需通过班组长和输电专责两级审核后,由线路专责录入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3.3.1 组织机构图
组织机构图见图2。
3.3.2 输电各专责职责
a)输电综合组。依据公司制定的管理制度,对各班组区域管控线格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监督、考核。
b)输电专责。编制月度工作计划,安排通道检查工作、隐患处理工作的实施,指导、监督、考核班组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上报运行报表。
3.3.3 岗位设置及要求
a)输电副主管。领导本专业线路检查工作;对相关工作流程、要求、考核评价程序和方法的制定提出指导性意见和要求;熟悉输电线路管理知识和新技术。
b)输电综合组专责。负责组织制定输电线路线格化工作检查工作相关制度和规范;通过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各运行班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考核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c)运行班组长。安排线格化巡视管理和缺陷处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对专责人收集的检查图片、记录单和缺陷单认真审核。
d)班组运行专责人、属地专责人、群众护线员。负责输电线路区域检查工作,运行数据的采集和缺陷处理。
图2 输电线路区域重控线格化管理组织机构图
2013年至2014年,临汾检修公司通过开展输电线路区域管控线格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输电线路通道隐患发现的及时率,外力破坏事件位于全省最低水平,面对电网建设快速增长,线路规模大幅剧增的情况,游刃有余,线路和电网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输电线路区域管控线格化管理绩效考核从3个层面进行。
班组自评:专责人、护线人员上报记录卡和现场照片,运行班长通过上报材料和现场检查对到位率和隐患发现率进行考核,并上报输电综合组。
输电综合组查评:各运行班组上报资料后,输电综合组输电专责进行检查,反馈意见,由各班组录入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输电专责审核无误后统计分析形成报表。
领导考评:专业组长审核综合组专责上报的报表,结合现场的检查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工作整改意见。
巡视专责人员采用数码相机采集现场检查过程和隐患图片,现场记录的检查卡,以及生产管理系统上及时录入的巡视数据。采集数据均作为绩效考核数据,包括统计分析后形成的运行月报、隐患处理表、外力破坏情况报表等。
随着对电网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输电线路区域管控线格化管理水平也应向着现代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方向不懈努力。
2013年度,输电专业实现了缺陷消除率100%的目标,同时,线路跳闸率指标完成情况位于山西省第一名,线路强迫停运率指标完成情况位于山西省第二名,在输电线路可靠供电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a)在输电设备现场资料采集实施过程中,人工手写相关记录,巡视人员书写量、规范性、管理人员的审核量、误审率较大,在这一点上需探索应用智能录入系统。
b)考核应更为明确,输电线路区域管控线格化管理后,目前尚为双向考核,发生了通道隐患引起的故障,输电线路运行单位及属地管理单位均为责任单位,在一定意义上,责任不够明确。
5.3.1 对标杆数据的修订
针对不同类型的线路和特殊区段的维护特点,对标杆数据进行分类细化和修订。如:区分树木速长区、易受外力破坏区、易受洪水冲刷区和易发生隐患的不同季节,修订标杆数据。
5.3.2 对工作流程的改进方法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卫星GPS定位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应用GPS定位技术检查到位率;依靠移动通讯技术实现运行数据与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实时传输;以先进的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缺陷发现、处理效率,建立输电线路应急抢修工作的快速反应系统。
5.3.3 绩效评价的改进
发展性的隐患是管控的难点,应强化过程管理,通畅沟通和反馈渠道,同时细化和量化指标考核,以促进输电线路区域管控线格化管理维护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