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邹胜利 中国绿色文化与绿色经济项目开发促进办公室副秘书长
创新科技发展开拓物联网食品安全新局面
文 | 邹胜利 中国绿色文化与绿色经济项目开发促进办公室副秘书长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衡量人民生活质量、国家法制建设、社会管理水平和社会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变化,国家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由于环境污染加重、技术标准不规范、质量安全管理落后,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的普及和社会舆情的反应,表达的对食品安全的诉求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面对。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精神,针对食品安全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对食品安全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这正是此次“创新五方谈”选择该主题的意义所在。
一要加强国家法律体系的顶层设计,建立科学适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国家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先后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从立法方面讲,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适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之后,又出了食品安全法。从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层面上,是两部大法在管。这样的架构,现在很多专家也在讨论,能不能在现有的体制之下,让这两部大法更好地衔接,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的管理。所以在构架方面,构建更科学、更适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非常重要。
从国际社会看,美国、日本、欧盟的食品安全法基本上都从田头到餐桌全链条管理。但是我们的链条是分阶段的,涉及到很多部门。比如流通环节、餐饮环节,农业初级产品、生产许可和进出口食品的管理是分开的。本届人代会召开之后,国家已经做了一些调整和规范,但是实现管理主体对全产业链管理还需要一个过程。
所以,从国家的法律体系构建设计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新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10月1号实施,6月11日全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以“零容忍”的举措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以持续的努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张高丽也作出批示。食安委副主任汪洋也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要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法治建设,加快构建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二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规范的制度建设和健全有效的管理
在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构架之下,体制建设和规范的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互相之间怎样界定,进行衔接?在体制上,要有明确的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范围、管理权限。如果不明确的话,很多法规在制度层面上就界定不了、落实不了。在制度上,如何管理,如何实施?所以管理体制、制度建设,目前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显得更突出。
有了法律法规、相关管理制度,还必须有健全有效的管理,有效的落实。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上,要建立有效的纠正措施,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的追责制度,否则法律法规还是落不到实处。
三要创新科技发展,开拓物联与食品安全的新局面
物联网实现和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对开创食品安全的新局面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对促进食品安全的全产业链建设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会提供的食品就应该是安全、绿色、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这是消费者的权益。现在在建立追溯体系方面为保证食品安全提供了更有利的手段,但食品安全治理是综合性的,食品追溯不等同于食品安全。还包括法律层面,体制制度建设方面,同时还有信用建设和全民道德建设方面,都非常重要。
在这些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包括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611食品安全会议”提出来的一系列的举措,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和发展,一定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希望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绿色、安全、放心、健康的食品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