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应讲一点逻辑

2015-12-10 05:15姜有荣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5年47期
关键词:情理事理烟囱

姜有荣

这里的“逻辑”是指“客观规律性”。为了让广大中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觉,请看下面一个案例:

 爱因斯坦对学生说:“有两位工人,修理很旧的烟囱,当他们从烟囱里爬出来的时候,一位很干净,另一位却满脸满身的煤灰,请问:他们谁会去洗澡呢?”

 一位学生说:“当然是那位满脸满身煤灰的工人会去洗澡喽!”

 爱因斯坦说:“是吗?请你们注意,干净的工人看见另一位满脸满身的煤灰,他觉得从烟囱里爬出来真是肮脏。另一位看到对方干净,就不这么想了。我现在再问你们,谁会去洗澡?”

 有一位学生很兴奋地发现了答案:“噢!我知道了!干净的工人看到肮脏的工人时,觉得他自己必定也是很脏的,但是肮脏的工人看到干净的工人时,却觉得自己并不脏。所以一定是那位干净的工人跑去洗澡了。”

 爱因斯坦看了看其他的学生,所有的学生似乎都同意这个答案。只见爱因斯坦慢条斯理地说:“这个答案是错的!两个人同时从很旧的烟囱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一个是干净的,另一个是脏的呢?这就叫做‘逻辑。”

 我们广大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在从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提升,为此,在作文中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尊重“客观规律性”,讲一点“逻辑”。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不仅“耐看”,而且“耐嚼”。

一、情节的设计要符合情理的逻辑

 在记叙文写作中,情节的设计既要顺乎情,又要合乎理。顺乎情,读者方能接受;合乎理,读者方能信服。如果片面追求结果出乎意料,而忽视情节更应在情理之中,势必使情节的发展流于荒诞。

 芸芸众生都是要食人间烟火的,他们不是超人,也没有“神力”,只能按规律行事,所以在情节设计上,悲欢一定要有因,离合一定要有缘,千万不要喜怒无常,搞无厘头的华丽转身。生活是一团麻,广大中学生要想把这团乱麻中人情世故的头绪理清楚、理顺畅,就必须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尝一尝生活百味,阅一阅人间万象。也只有经过社会这个大课堂的历练,读透生活这本大书,才能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从而在设计情节时既“从心所欲”,又“不逾情理的逻辑之矩”。请看《泪藏心海》中的一个片段:

 他从边远山区考取县中后,沉迷于网络,经常半夜翻墙外出上网。一日,他刚溜到墙脚下就拔腿狂奔而回,面色古怪,谁问都不说原因。从此他认真读书,不再上网。学校里一直盛传他撞见了鬼的故事。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有昔日同学重提此事,他沉默良久,说:“那年父亲来送生活费,舍不得住旅馆,在学校的墙脚下坐了一晚上。”

 “他”能迷途知返,考上大学,靠的不是说教,而是情理的逻辑。从“情”上来说,一位父亲给儿子送生活费,因为舍不得住旅馆,竟然在学校的墙脚下坐了一晚上。面对此情此景,“他”的心头只会涌上两个字:一个是“愧”,愧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的父亲;一个是“悔”,追悔自己误入歧途,荒废学业。从“理”上来说,“他”能从边远山区考取县中,说明他在学习上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他就此发愤读书,迎头赶上,也是“可望”亦“可即”的。

二、论层的设置要符合事理的逻辑

 在议论文写作中,要把“理”讲清说透,就必须将中心论点切分成几个分论点,即“论层”;而要把“理”讲得让人口服心服,论层在设置上就必须符合事理的逻辑。议论文是要讲“理”的,如果把几个论层胡乱地堆砌在一起,就不仅达不到讲“理”的目的,还会给人造成一种思维混乱的感觉。请看梁明成的佳作《担当》中的三个论层:

 1.担当需要一个人有良好的品德。

 2.担当需要一个人有果敢的勇气。

 3.担当需要一个人有雄厚的实力。

 从事理逻辑上来说,“品德”决定了一个人有没有责任感、责任心,“想不想”担当;“勇气”决定了一个人“敢不敢”担当;“实力”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担当。一个人如果连“想”都不想了,“敢”和“能”自然无从谈起;一个人“实力”再强,但如果没有“果敢的勇气”,是一个懦夫,那么他在关键时刻也不可能责无旁贷,负起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担当》一文从“想→敢→能”的论层设置,显示出了事理上清晰的逻辑链,逐层推进,思维缜密。

“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我们坚信:广大中学生将情理、事理的逻辑揣摩通透之日,就是其作文登堂入室之时。

猜你喜欢
情理事理烟囱
看不见的“烟囱”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主持人语:情理与法律
烟囱里的客房
知真求通中的情理交融——基于历史阅读的情感培养为案例
法外开恩:郑继成刺杀张宗昌案中的情理、法律与政治
论中国传统情理审判中的调处和息
一语中的
微精事理 宏揽全局──《战时美国的欧洲战略》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