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中柱教授治疗便秘临床经验

2015-12-10 08:31李凤云姚嵋方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太子参肛肠槟榔

李凤云,姚嵋方,刘 志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省肛肠病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符中柱教授治疗便秘临床经验

李凤云,姚嵋方,刘 志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省肛肠病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便秘;符中柱;临床经验

符中柱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贵州省肛肠病医院常务副院长,肛肠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理事,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曾先后获得全国医德标兵、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主持完成过省部级科研项目,主编并出版数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余篇。

符中柱教授从事中医肛肠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在中医诊治肛肠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肛肠疾病均有所研究。符老临诊治疗便秘,注重整体与局部的结合,认为临床上病证千变万化不可胜数,医者需抽丝剥茧,审其阴阳,求其一之要,以求良效,为患者解除痛苦。今有幸跟随老师临证,有所见闻,对符老学术特点经典案例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1 便秘病因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1]。西医学认为,药物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手术后便秘等皆属该病范围[2]。我国传统医学对便秘认识历时已久,在古典医籍中就有“大便难”“大便秘塞”“脾约”“不更衣”“阳结”等病名。符老认为,便秘发病原因可归纳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年老体弱、体质因素等。

1.1 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饮酒过多,久则变为湿痰而不化为精血,且有化热伤阴之弊,阳明胃肠气血为之不足与亏耗,故生便秘之病。或恣食生冷寒凉之品,久则易伤脾胃阳气,所谓“中土一败,万象皆衰”,大便秘结难解;或致阴寒凝滞,燥其津液,如水冻冰,以致胃肠传导失司非白术、桂枝不解;又有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辛辣之热可使肠胃炽热,伤津耗液劫血,肥美之甘可助湿邪内蕴,“湿与热言,如油入面,交织难解,最为难矣”,以致大便干结,或成痔疮等。

1.2 情志失调

《内经》云:“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又有“忧愁恐惧则伤心”“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矣”之言,忧愁思虑过度,导致心脾气机瘀滞,不能宣达,于是通降失常,运化失司,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气机郁滞日久,物矣因气之滞而停,又可化热化火,加剧便秘。

1.3 感受外邪

有外感风寒之邪,肺气为之闭塞,不行肃降之功于大肠,以致大便秘结难解,若见及该病,需予以解表之剂即可。但该类型便秘较为特殊,只见大便停留时间较长,而无腹胀、腹痛、口干、口苦之不适。治当予以“提壶揭盖”之法,知犯何逆,或予以麻黄、桂枝、桑菊之属。感受热病后,有顺传于阳明,肠胃燥热,耗气伤津,大便失润,可致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又有外感燥邪之人,燥为温邪,易伤津液致大便失润,“燥盛则干”为其义也,且燥邪易伤及肺络,肺津耗伤,可出现大肠传导失司,大便干涩不畅。

1.4 年老体弱、体质因素

年老体弱、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气血两亏。肠腑当以通为用,气虚则大便传导无力,故非大剂黄芪不效。血虚则津枯肠道失润,非增水行舟不可。甚则致阴阳俱虚,阴虚则肠道失荣,大便干结,便下困难;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导致便下无力,大便坚涩,非益阴助阳不可,方用田大云、桂枝、炒白芍、黄芪等,效果明显。

中医治疗便秘历史悠久,自《伤寒论》即有“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数相搏,大便则硬,其脾必约,麻子仁丸主之”的论述[3]。

2 验案举例

2.1 验案一

患者陶某,男,39岁,2010年4月6日就诊。患者便秘数年,常服用果导片排便,时轻时重。诊见:形体略胖,虽有便意,临厕力挣,挣则汗出,时有气短,大便不硬,5~6日乃行,时有腹胀,伴有神疲肢倦、乏力、口中异味等,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证属脾虚气弱,清阳不升,浊气不降,传导无力。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升阳。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拟方如下:黄芪12g、太子参12g、茯苓20g、白术20g、薏苡仁20g、白芍12g、升麻10g、柴胡12g、何首乌15g、五味子15g、砂仁12g、厚朴20g、枳实20g、槟榔20g、火麻仁10g。水煎服,共7剂,每天3次。

服药后排便通畅,两日一行,余证消失。

符老认为:盖黄芪之大剂量使用,以60~100g为宜,具有逐血痹、祛水湿之用;中剂量以30~60g为宜,可治疗中风之半身不遂及痹痛之证;小剂量以5~30g为宜,具有虚劳不足、强壮补虚之效。另外,腹胀明显者可使用参芪类补气之品仔细斟酌。纵观此案,患者大便不硬而排便时间延长,时有腹胀,口中异味,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而脉细,乃脾虚而清浊失常之证候。其病因为虚而生实,终成虚实夹杂、虚多实少之证,治疗当予以健脾益气、宽中降逆之法,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因有实证腹胀,故减轻参芪用量,佐以益阴之五味子、首乌,同时加理气之槟榔、枳实、厚朴、砂仁,使大便如增水、风助,而舟自得行。该案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疗效明显。

2.2 验案二

患者陈某,女,35岁,2010年4月27日就诊。大便干结难下,腰膝酸软,眠差,偶伴便鲜血,舌质红,少苔,脉细。身体瘦弱,诊为便秘(阴津亏虚),治宜滋阴养血、润肠通便。处方为:玄参12g、麦冬12g、生地12g、太子参6g、槟榔20g、火麻仁10g、夜交藤15g、杭菊20g、炒鳖甲20g(少加芦根20g、白茅根12g、杏仁10g、女贞子15g)。水煎服,连服7剂,每天1剂,分3次服用,大便可下。

符老认为,“国医大师朱良春喜用太子参合夜交藤治疗不寐”,该患者由阴血亏虚,于下则肠腑失于濡润而成大便秘结,阴血亏虚则生虚热;于上则扰及心神,夫心藏神,神机为清净之处,最畏被扰。故治宜补其阴液、润其燥涩、清其虚热,诸症自平。方中玄参、麦冬、生地、女贞、杏仁、麻仁、槟榔可补其津液,润其燥涩;杭菊、鳖甲、芦根、白茅根可清虚热,间接安其心神;太子参、夜交藤直达心窍,安其受邪之地。纵观全案,辨证用药,谨守病机,诸症自平。

2.3 验案三

患者周某,女,30岁,近4月大便2~3日一行,或干或稀,近日来,大便疼痛难下,临厕半小时以上,或伴腹胀、腹痛,大便后腹胀、腹痛缓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便秘(脾虚湿蕴)。治以健脾除湿通便,拟方如下:太子参15g、茯苓20g、白术10g、薏苡仁30g、杏仁10g、槟榔20g。水煎服,共5剂,每天1剂,分3次服用。

二诊:大便较前易下,仍忌粘滞;继予5剂,症状消失,日行大便,一次成形。大便或干或稀,乃脾虚之证候也;脾虚则水谷不化为精血,反变为湿邪,于糟粕之浊相合。因大便日行数次,湿浊有所祛除也,但症见腹痛、腹胀,且便后缓解,乃湿浊阻滞气机之证候。是故予以健脾祛湿理气之法,方中茯苓、白术、薏苡仁健脾祛湿,槟榔、杏仁、太子参理气除滞。全案辨证准确,药味精简,用量恰当,故收全功。

3 结语

验案一难点在于患者虚实多少之把握,其次在于用药健脾、益气、利湿、理气、滋润用量之多少寡薄。验案二、三难点在于辨证准确、用药种类及用量。三案均遵守《内经》中“谨守病机,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旨,方药均遵循“虚则则气,实则则物”之理,故符老临证之中,每获良效。

[1]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61-269.

[2] 庞雪,白克运.从气论治便秘的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5):104-105.

[3] 宋网筛.便秘的中医治疗[J].医药前沿,2013(23):342-343.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5-14

李凤云(1988-),女,硕士,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诊治肛肠疾病。

R249.2;R256.35

A

1673-2197(2015)18-0059-02

10.11954/ytctyy.201518030

猜你喜欢
太子参肛肠槟榔
闽产太子参主产区连续式清洗机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太子参愈伤组织与植株再生培养基和外植体的筛选
8月海南气候动荡 农作物减产剧增
槟榔之味《粤中见闻》:“以槟榔肉兼食,味厚而芳。”
蒙药槟榔十三味丸的抗抑郁作用
柘荣县太子参品牌营销策略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